偉人登嶗山的故事
孫延明(山東)
多少年來,海天一色,雄偉壯觀的嶗山,不僅受到了我們的孫中山先生和新中國幾位德高望重的開國元勛的稱贊,而且還留下了他們登臨嶗山的一些讓人敬仰和難以忘懷的故事。
孫中山嶗山頂上話民生
1912年9月29日,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來到青島視察。期間在山東同盟會領導人徐鏡心、劉冠三陪同下,游覽了嶗山。在登山的路上,孫中山與他們邊走邊聊,不覺已爬上了海拔1132.7米的嶗山山頂。
面對山海相連的獨特景色,中山先生心頭一動,指著眼前的景物笑道:“作為一個中國人,今天我總算嘗到了一個自由民的滋味。幾十年來,我長期在國外瓢泊,經常夢見祖國的河山,醒來后,總是思念不已。今天,親眼看到了祖國的壯麗河山,我才知道,青島的嶗山,比我的夢境還要美麗得多哩。但愿廢除專制后,大家都來致力于民生建設,使中國人民都能永享和平與安樂。”與此同時,孫中山先生還提出了宏偉的實業救國計劃。對此,劉冠三直爽地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山先生,您的計劃令我倍感振奮。但我覺得有一些方面不太實際。比如用10年時間修筑20萬公里鐵路,是不是理想太高了?”面對他的疑問,中山先生耐心解釋說:“此亦并非空言。以兩年募齊資金,兩年測量線路,用五、六年功夫,可以全路告成,并非大言夸眾。當然,今欲急求發達,則不得不持開放主義,利用外資,利用外人。但求主權不喪失,無論何國包修,皆未嘗不可。”
孫中山先生與劉冠三在嶗山頂上的這番對話,實際上涉及的是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的根本問題。如何搞民生,如何搞建設,他們也一直在進行探索。我們的孫中山先生長期以來就是這樣全心全意,嘔心瀝血地致力于中國的繁榮昌盛事業。
朱德滿懷激情為嶗山題詩
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解放軍總司令和全國人大委員長的朱德元帥,1951年至1974年,曾三次來青島視察工作,并登過兩次嶗山。1957年7月17日至21日,朱德在青島參加中央政治局會議和省市委書記會議期間,由公安部長羅瑞卿大將陪同,登上了風光綺麗的嶗山。在步入北九水的“內二水”時,他被眼前美麗奇特的景色吸引住了。當陪同人員告訴他,前邊那座山峰叫“太師椅子”時,朱德微笑著搖了搖頭,操著濃重的四川口音說:“這哪里是啥椅子呀,分明是一個古代將軍嘛!”說來也真怪,經朱德元帥這么一指點,此山峰好像頓時有了靈性,讓人越看越像一位頭戴金盔,身披金甲,昂首挺胸,威風凜凜的“古代將軍”。從此,這座山峰有了新的名字—“將軍崮”。該景點,也被命名為“將軍遠眺。”
接著朱德一行又沿著“內九水”繼續迤邐前行。沿途繞過宛如巨帆高懸的“錦帆嶂”,欣賞了水平如鏡的“鏡水潭”之后,又穿過了“七水”那道觸目驚心的“一步三回頭”的“連云崖”。從嶗山游覽回來,朱德滿懷激情題詩兩首。其一是《游嶗山將軍崮有感》:“將軍解甲回山村,帶領鄉親勤造林。不貪高官和厚祿,只為育樹又育人。”其二是對嶗山的印象和評價:“嶗山寶地方,天然好牧場。高山栽松杉,矮嶺植柞桑。坡地建果園,平地種菜糧。截流修水庫,打坎建魚塘。農村為城市,時刻不能忘。”
鄧小平關心嶗山旅游事業發展
有著“海上名山第一”之美名的嶗山風景區,在1979年以前,由于開發建設歷史欠賬太多,加上交通基礎設施和旅游服務設施缺乏,使嶗山旅游事業的發展受到了影響。
1979年7月30日上午,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鄧小平同志,在海軍首長和省市領導的陪同下,來嶗山視察。當時的“嶗山之路”,因未整修,車子顛簸得厲害。行至石老人時。小平同志讓車停下來。聽了工作人員對有著美麗傳說的石老人景點的介紹后,面對著美麗壯觀的青山、大海,鄧副主席直夸這一帶景色很美,是一塊風水寶地和青島對外開放,搞好旅游的一個窗口。他對省市領導語重心長地說,看看這里的路,前有大海。后有青山,路窄、路孬,危險,不安全。這是條進山的必經之路吧?如果路沒修好,誰還敢來這里?如此下去,不適合搞旅游,更不能接待外賓。
視察太清宮,是小平這次登嶗山的主要內容。太清宮位于嶗山南側太清灣畔,西、南兩面頻臨碧波蕩漾的黃海,東臨青翠如屏被道教稱為“仙境”的翠屏山。有著冬天朔風不臨,暖陽如春;盛夏酷暑不至,海風送爽的獨特氣候。太清宮是嶗山道教歷史最久遠,古樹名木分布最密集的地區,有著“北國小江南”之稱。
在視察過程中,鄧小平除對太清宮后山崖壁上雕刻的康有為《嶗山》詩詞真跡:“天上碧芙蓉,誰擲東海濱……何處飛天際,暫復留人間。”很感興趣外,再就是對太清宮一帶的古樹名木情有獨鐘。他饒有興致地看了高10米,樹齡逾700多年的大黃楊樹;被清代大文學家蒲松齡寫進《香玉》《嶗山道士》等短篇小說中的那棵樹齡600余年,高8米,樹冠如蓋,青翠可人的耐冬(絳雪);蒼勁挺拔,有千年樹齡的10余棵古銀杏樹;植于唐代,高18米,樹齡1300余年的蔥郁茂盛,盤曲似蒼龍的“龍頭榆”。另外,讓鄧小平稱贊不已的全國乃至世界絕無僅有的奇觀,是那棵樹頂盛開著紅色凌霄花的高15米,樹齡逾兩千多年的“三樹一根”,又名“漢柏盤龍”的漢代古柏樹(在其樹干上,寄生著凌霄和刺楸兩種植物,樹洞中生長著一顆枝葉茂盛的五倍子樹)。
視察結束,在這棵樹冠遮天蔽日的“漢柏”樹下,鄧小平感觸頗深的對省市領導說,這個地方很好,單憑這么幾棵大的古樹,就可以招引很多的人,有條件安排開放、發展旅游事業。但目前嶗山這個狀況,搞旅游顯然不夠條件,尤其是道路還沒修好。嶗山要把自己的牌子打出去,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
根據小平同志的要求,青島市成立了嶗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狠抓了“嶗山之路”的修筑和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先后建成了石老人國家旅游度假區、太清風景游覽區、仰口風景游覽區、北九水風景游覽區、巨峰風景游覽區等九個景區。因此,嶗山風景區被國務院首批命名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并獲得了“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全國環境衛生達標風景名勝區”等多個榮譽稱號。
如今,“嶗山之路”宛如一條黑色巨龍,鑲嵌在海與山之間,通往嶗山南線、北線的寬闊公路,也和飛機場、火車站、汽車站連接了起來。因而極大地方便了眾多海內外游客前來觀光游覽。進一步促進了青島這座國際化大都市旅游事業的蓬勃發展。
孫延明(山東)
多少年來,海天一色,雄偉壯觀的嶗山,不僅受到了我們的孫中山先生和新中國幾位德高望重的開國元勛的稱贊,而且還留下了他們登臨嶗山的一些讓人敬仰和難以忘懷的故事。
孫中山嶗山頂上話民生
1912年9月29日,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來到青島視察。期間在山東同盟會領導人徐鏡心、劉冠三陪同下,游覽了嶗山。在登山的路上,孫中山與他們邊走邊聊,不覺已爬上了海拔1132.7米的嶗山山頂。
面對山海相連的獨特景色,中山先生心頭一動,指著眼前的景物笑道:“作為一個中國人,今天我總算嘗到了一個自由民的滋味。幾十年來,我長期在國外瓢泊,經常夢見祖國的河山,醒來后,總是思念不已。今天,親眼看到了祖國的壯麗河山,我才知道,青島的嶗山,比我的夢境還要美麗得多哩。但愿廢除專制后,大家都來致力于民生建設,使中國人民都能永享和平與安樂。”與此同時,孫中山先生還提出了宏偉的實業救國計劃。對此,劉冠三直爽地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山先生,您的計劃令我倍感振奮。但我覺得有一些方面不太實際。比如用10年時間修筑20萬公里鐵路,是不是理想太高了?”面對他的疑問,中山先生耐心解釋說:“此亦并非空言。以兩年募齊資金,兩年測量線路,用五、六年功夫,可以全路告成,并非大言夸眾。當然,今欲急求發達,則不得不持開放主義,利用外資,利用外人。但求主權不喪失,無論何國包修,皆未嘗不可。”
孫中山先生與劉冠三在嶗山頂上的這番對話,實際上涉及的是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的根本問題。如何搞民生,如何搞建設,他們也一直在進行探索。我們的孫中山先生長期以來就是這樣全心全意,嘔心瀝血地致力于中國的繁榮昌盛事業。
朱德滿懷激情為嶗山題詩
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解放軍總司令和全國人大委員長的朱德元帥,1951年至1974年,曾三次來青島視察工作,并登過兩次嶗山。1957年7月17日至21日,朱德在青島參加中央政治局會議和省市委書記會議期間,由公安部長羅瑞卿大將陪同,登上了風光綺麗的嶗山。在步入北九水的“內二水”時,他被眼前美麗奇特的景色吸引住了。當陪同人員告訴他,前邊那座山峰叫“太師椅子”時,朱德微笑著搖了搖頭,操著濃重的四川口音說:“這哪里是啥椅子呀,分明是一個古代將軍嘛!”說來也真怪,經朱德元帥這么一指點,此山峰好像頓時有了靈性,讓人越看越像一位頭戴金盔,身披金甲,昂首挺胸,威風凜凜的“古代將軍”。從此,這座山峰有了新的名字—“將軍崮”。該景點,也被命名為“將軍遠眺。”
接著朱德一行又沿著“內九水”繼續迤邐前行。沿途繞過宛如巨帆高懸的“錦帆嶂”,欣賞了水平如鏡的“鏡水潭”之后,又穿過了“七水”那道觸目驚心的“一步三回頭”的“連云崖”。從嶗山游覽回來,朱德滿懷激情題詩兩首。其一是《游嶗山將軍崮有感》:“將軍解甲回山村,帶領鄉親勤造林。不貪高官和厚祿,只為育樹又育人。”其二是對嶗山的印象和評價:“嶗山寶地方,天然好牧場。高山栽松杉,矮嶺植柞桑。坡地建果園,平地種菜糧。截流修水庫,打坎建魚塘。農村為城市,時刻不能忘。”
鄧小平關心嶗山旅游事業發展
有著“海上名山第一”之美名的嶗山風景區,在1979年以前,由于開發建設歷史欠賬太多,加上交通基礎設施和旅游服務設施缺乏,使嶗山旅游事業的發展受到了影響。
1979年7月30日上午,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鄧小平同志,在海軍首長和省市領導的陪同下,來嶗山視察。當時的“嶗山之路”,因未整修,車子顛簸得厲害。行至石老人時。小平同志讓車停下來。聽了工作人員對有著美麗傳說的石老人景點的介紹后,面對著美麗壯觀的青山、大海,鄧副主席直夸這一帶景色很美,是一塊風水寶地和青島對外開放,搞好旅游的一個窗口。他對省市領導語重心長地說,看看這里的路,前有大海。后有青山,路窄、路孬,危險,不安全。這是條進山的必經之路吧?如果路沒修好,誰還敢來這里?如此下去,不適合搞旅游,更不能接待外賓。
視察太清宮,是小平這次登嶗山的主要內容。太清宮位于嶗山南側太清灣畔,西、南兩面頻臨碧波蕩漾的黃海,東臨青翠如屏被道教稱為“仙境”的翠屏山。有著冬天朔風不臨,暖陽如春;盛夏酷暑不至,海風送爽的獨特氣候。太清宮是嶗山道教歷史最久遠,古樹名木分布最密集的地區,有著“北國小江南”之稱。
在視察過程中,鄧小平除對太清宮后山崖壁上雕刻的康有為《嶗山》詩詞真跡:“天上碧芙蓉,誰擲東海濱……何處飛天際,暫復留人間。”很感興趣外,再就是對太清宮一帶的古樹名木情有獨鐘。他饒有興致地看了高10米,樹齡逾700多年的大黃楊樹;被清代大文學家蒲松齡寫進《香玉》《嶗山道士》等短篇小說中的那棵樹齡600余年,高8米,樹冠如蓋,青翠可人的耐冬(絳雪);蒼勁挺拔,有千年樹齡的10余棵古銀杏樹;植于唐代,高18米,樹齡1300余年的蔥郁茂盛,盤曲似蒼龍的“龍頭榆”。另外,讓鄧小平稱贊不已的全國乃至世界絕無僅有的奇觀,是那棵樹頂盛開著紅色凌霄花的高15米,樹齡逾兩千多年的“三樹一根”,又名“漢柏盤龍”的漢代古柏樹(在其樹干上,寄生著凌霄和刺楸兩種植物,樹洞中生長著一顆枝葉茂盛的五倍子樹)。
視察結束,在這棵樹冠遮天蔽日的“漢柏”樹下,鄧小平感觸頗深的對省市領導說,這個地方很好,單憑這么幾棵大的古樹,就可以招引很多的人,有條件安排開放、發展旅游事業。但目前嶗山這個狀況,搞旅游顯然不夠條件,尤其是道路還沒修好。嶗山要把自己的牌子打出去,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
根據小平同志的要求,青島市成立了嶗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狠抓了“嶗山之路”的修筑和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先后建成了石老人國家旅游度假區、太清風景游覽區、仰口風景游覽區、北九水風景游覽區、巨峰風景游覽區等九個景區。因此,嶗山風景區被國務院首批命名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并獲得了“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全國環境衛生達標風景名勝區”等多個榮譽稱號。
如今,“嶗山之路”宛如一條黑色巨龍,鑲嵌在海與山之間,通往嶗山南線、北線的寬闊公路,也和飛機場、火車站、汽車站連接了起來。因而極大地方便了眾多海內外游客前來觀光游覽。進一步促進了青島這座國際化大都市旅游事業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