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脆弱的,因此我們總想把自己封閉在獨立的空間內。那層薄薄的、透明的,那么容易破碎卻又無比堅固的東西叫做“隔膜”。
放眼望去,漫漫歷史長河之中,我們未嘗不是背負著隔膜一路走來。
明清時期的我們,有著思想上的隔膜。當歐洲人已完成了文藝復興,環游了世界之時,當第一列火車在人們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中隆隆作響之際,我們中國卻還過著一遇天災便吃不飽穿不暖的小農生活,女人們還都裹著小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男人們甩著長辮,滿口“之乎者也”,迂腐的封建氣息撲面而來。清政府的自大自滿為中國拉起了一道思想上的隔膜,讓中國在世界上漸漸沒落。終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戰爭的長矛指向我們,重重擊碎了我們與他們之間那道隔膜。我們第一次接觸到西方的文化、第一次見到那樣先進的武器,卻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一份份喪權辱國的條約警示著我們:若想抬頭,便需要打破隔膜。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與西方間有著物質上的隔膜。由于戰爭的破壞,國家工業落后,人民生活慘淡,土路小橋如何去與西方一爭高下?我們的領導人率先向這層隔膜發起沖擊,從最初的一五計劃到改革開放,再到第一個南極科考站長城站的建立和宇宙飛船的順利升空,我們雖在探索中跌倒過,但最終憑著自己的力量震碎了這層物質上的隔膜,我們驕傲。
思想進步了,科技發達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我們還會遇到阻礙嗎?
會,如今的隔膜便在我們人與人的心之間。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不知何時我們心間竟有了隔膜,這層隔膜密不透風,將外界的溫暖阻隔,把我們的心冰封得越來越冷漠。從最開始的“小悅悅”事件,到后來的“復旦投毒案”,還有各種貪污受賄的案件,這一樁樁都令我們感到心寒。難道如今人們心中只有利益,而視人命為草芥嗎?真正的人們應是那些“最美”人物,懷著一顆善良的、火熱的心,他們身上的正能量會讓我們為之熱血沸騰。
思想的隔膜由外國人來打破,物質的隔膜由政府帶領打破,而心的隔膜——便應由我們自己打破。我們應該敞開心扉,用光明的一面去面對世界,而不是將自己心中的陰暗移加到別人身上,唯有發自內心的溫暖才能將冰封的心融化。其實我們并不脆弱,看似保護我們的隔膜才會讓我們失去自信,變得懦弱;只有將束縛住我們的隔膜打破,我們才會變得有血有肉,變得更強大。
“叮”,輕輕將我們心周圍的隔膜擊碎,迎接我們的將會是一片碧海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