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讀后
鄭復聰
中央黨校出版社采訪、編輯出版的《習近平的七年知情歲月》一書通過口述實錄的形式,以客觀、樸素、真實的文風,對那些當年與總書記同吃、同住、同勞動的鄉親和知青們進行面對面訪談,再現了總書記人生經歷中一個及其重要階段的往事,再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長過程,有助于人們更加全面、歷史地了解總書記的過去和現在,更加全面、歷史地認識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確立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核心、全黨核心地位的重大意義,從而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同時,也為研究、評價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這一重要歷史事件提供了鮮活的、珍貴的資料。
同志們也許有個發現,在我國當前有一個現象:許多擔當重任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領域的人才,他們的履歷上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當年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雖然,他們正值青春年華,失去了系統學習文化、科學方面書本知識的機會,但,艱苦的生活磨練卻使他們了解了社會、了解了國情、磨練了意志,為以后繼續學習,努力工作提供了另一種寶貴的財富。
四十多年前,偉大領袖毛主席說: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偉大領袖一聲號令,百萬城市知識青年,離開城市、離開父母,到各地農村參加農業勞動。關于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有不同的評論,過去有一段時間,由于價值觀出現了偏差,在一些文學作品、影視作品中曾經過度描寫了這群知識青年在農村的壓抑、痛苦、無奈、抗爭,把這場轟轟烈烈的全國性運動做了負面的甚至丑化的反映,站在今天的歷史條件下看,并不是理智和客觀的。那么,怎樣客觀的、實事求是地評價這場運動,《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一書這樣說:到1981年,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共達1600多萬。廣大知識青年到農村和邊疆去,了解社會,接觸社會,接觸工農,在艱苦的環境中接受了鍛煉,增長了才干,為建設農村和開發、振興祖國不發達地區做出了貢獻,一些人成長為各條戰線上的領導骨干。但是,大批知識青年失去在學校接受正規教育的機會,造成人才成長的斷層,給國家的現代化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孟子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益增其所不能”。孟子這段話所蘊含的思想,充滿了實踐論和辯證法。溫室里長不出萬年青,艱苦生活未必就不是人生的寶貴財富。90年代,有一些回到大城市的知識青年,帶領他們的孩子到當年插隊的地方去回故鄉、走親戚,對培養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陜北七年歲月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乏體膚,空乏其身”的人生第一站、是他讀懂人生、讀懂中國、讀懂中國共產黨的重要起點。在這里他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收獲到一部不著一字卻可以受用終生的人生寶典。這些對他以后的成長和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他的治國理政思想提供了思想底蘊。
陜北是游牧文化和農耕文化的過渡地帶,溝壑縱橫、土地貧瘠、降水稀少,貧窮落后,獨特的地理、自然環境造成了獨特的人文特征和民眾性格,剽悍耿直,是非分明、敢于揭竿而起,與自然和命運抗爭,歷史上曾出現過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將領;大革命時期,劉志丹、謝子長、高崗、習仲勛等共產黨人領導窮人鬧革命,播下了紅色的火種。紅軍長征到達這里,成為黨中央駐地13年,是萬里長征的落腳點,抗日戰爭的出發地。具有悠久的歷史、光榮的革命傳統。1969年2.6萬北京知識青年來到這里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就是其中之一。當時這里沒有電,沒有任何農業機械,勞動用的還是世世代代傳下來的老?頭,老百姓吃水、燒柴、照明等都很困難,農民們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一年,打下的糧食還填不抱肚子。習近平在這里經歷了生活條件的巨大差異,過了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在這里一待就是七年,把自己當成黃土地的一部分,在困境中實現了精神的升華,帶領鄉親們打井、修淤地壩、建沼氣池,取得了成績,獲得了好評。這段歲月和經歷扣好了習近平人生的第一顆扣子,成為他治國理政思想的歷史起點。
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別,要下好實現全面小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盤棋,需要青年人對國情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我們國家目前經濟發達、民生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社會風氣惡化、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暗箱操作、潛規則泛濫,金錢至上、自私自利、信仰缺失、貪污腐敗嚴重等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的,對黨風和社會風氣的危害也是不可小視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對國情缺乏了解,對群眾疾苦缺乏了解,人生觀價值觀出現了偏差。讀這本書在這方面也會有所幫助。
古人有一句話:和有肝膽人相交,于無字句處讀書,相對于書本知識,社會實踐的知識也是無限廣闊、內容極其豐富的。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真正把屁股坐在老百姓這邊,在社會實踐中汲取知識,錘煉意志,培養感情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