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久久久久免费视频|手机在线黄色网站|手机在线观看AV|www99

您的位置 首頁 > > 文藝資訊

龔學明《爸爸謠》”讀詩會南京朗讀專場成功舉行

核心提示:龔學明《爸爸謠》”讀詩會南京朗讀專場成功舉行 作者:揚子晚報網 2019年5月14日14時半至17時半,“一起來讀《爸爸謠》”讀詩會龔學明親情詩南京朗讀專場在南京鳳凰廣場鳳凰教育機構舉行。活動由江蘇人民出版社、 全民 悅讀南京閱讀會、鳳凰教育機構、全悅南

龔學明《爸爸謠》”讀詩會南京朗讀專場成功舉行

作者:揚子晚報網   


微信圖片_20190516152818


2019年5月14日14時半至17時半,“一起來讀《爸爸謠》”讀詩會龔學明親情詩南京朗讀專場在南京鳳凰廣場鳳凰教育機構舉行。活動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全民悅讀南京閱讀會、鳳凰教育機構、全悅南京好時光朗誦團主辦。

著名詩人、高校教授、朗誦專家、資深策劃人、報社資深記者和高級編輯馮亦同、陳詠華、孫江林、海馬、閻愛琴、黃建國、格風、杜立明、束向紅、張來進、黃山、李素然、胡泊、劉偉光、程容生、張景強、成桃之、劉蘭、郭秀云、婁棕棟、嘉銘、華群、霍仕保、春歌、楊靜波、楊薇、華富寧、子虞、林妍、趙萍、沈麗萍、清雅、陳月鴻、單玉蓉、慈慧(排名不分先后),部分詩歌愛好者,和詩集《爸爸謠》作者、詩人龔學明一起,從內容思想、藝術特色、社會學意義、心理學、歷史和哲學價值等多角度、跨界和跨學科細讀《爸爸謠》中的部分詩歌,使得這些安坐于書內的詩作活動起來,以更清晰的面孔走近讀者,走入人們的心靈。活動由著名主持人嘉銘主持。

對于如此深層次、全方位的解讀和分享,一些詩愛者說以前沒有經歷過,對詩歌的理解的確深刻了不少。朗誦過程中,一些朗誦者和聆聽者被詩的情景感動,淌下了淚水。

據龔學明透露,這是《爸爸謠》讀詩會的首場活動,此后將在全省或相鄰省份推出多場細讀活動,以此讓詩歌進入更廣泛的讀者群。


微信圖片_20190516152832


《爸爸謠》責任編輯如何看《爸爸謠》


《爸爸謠》在江蘇人民出版社從立項到正式出版用了半年左右時間。出版過程中,《爸爸謠》責任編輯戴亦梁、黃山十分細心負責。昨天到會的黃山編輯首次透露了她對編輯《爸爸謠》的看法和受到的觸動。

她說,《爸爸謠》是詩人龔學明懷念其父親的一本詩集,也是一本思考生命的詩集。《爸爸謠》無論從藝術角度還是從內涵價值,都達到了一部好書的標準。作為一名編輯,能編輯到這樣一本詩集,內心得到很大的滿足,也受到很大的觸動,在二校、三校時,仍很受感動。作者在追求文字之美時,考慮到讓讀者能讀懂,這是一部能讓大家讀懂的詩集。在閱讀《爸爸謠》時,大家不但能感受到抒情和詩意之美,還能感受到龔老師那份熾熱的情感。今天,對《爸爸謠》中的一首首詩進行解讀,是一次很好的詩歌體驗。


龔學明:親情詩更應讓大眾來閱讀

龔學明說,他是在用生命、血淚寫詩。感謝活動組織者邀請到了他詩路上的老師著名前輩詩人、原南京市作協副主席、現南京作協顧問馮亦同,他求學過的母校母系的領導、散文家、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黨委書記孫江林,詩人、江蘇作協和評論家協會會員、揚子晚報時政部主任黃建國,并邀請到他相識數十年的諸多好友和熱愛他的詩歌愛好者,這讓他感覺到真實,讓他感到寫詩就是生活。

龔學明說,詩歌發表或出版,就是要讓人讀的,而親情詩以其相通的情感,更應該讓更多的人有機會閱讀。從他出版的《白的鳥 紫的花》《爸爸謠》兩部親情詩集的讀者反應情況看,親情詩的閱讀者完全跳出了詩人的閱讀圈子,許多人并不懂詩藝,但他們知道什么是感動,他們需要能打動他們的、讓他們淌下熱淚的詩歌。

龔學明說,從中國詩歌誕生起,中國親情詩即有了。《詩經》中至少有6首親情詩,最感人的是詩歌《小雅—蓼莪》,一直傳頌至今。所有的大詩人都寫有親情詩,從古代的曹植、杜甫、王維、白居易、韓愈等人,到當代的顧城、海子、李瑛等,到國外的葉芝、里爾克等,都有親情詩的傳世名作。更多的詩人不要怕暴露自己的情感,大家都來寫親情詩。

一詩一讀一評:深挖親情詩的價值內涵

在“一起來讀《爸爸謠》”讀詩會南京朗讀會上,有近20首詩歌,由朗誦者先行朗誦,由嘉賓進行點評,由龔學明選擇性介紹創作背景和過程。


《傳說》,朗誦:劉春源,詩歌點評:馮亦同;《四兄弟》,朗誦:春歌,詩歌點評:馮亦同

馮亦同(著名詩人,中國作協會員,原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南京市作協顧問):

雖然作者寫得很痛,但父親已經永生在詩行里,淚水是有價值的。《傳說》是詩集中的第一首詩,有了傳說才有詩,才有夢,作者用犀利的筆觸寫出了歷史的遙遠。作者有文學家的情感和形象功底,有史學家無盡的真實,有哲學的思考。《傳說》讓一部村莊的史詩更有厚度,中國新詩里從此有了一個叫“涇上村”的符號。這個塑造是成功的,也可看出作者龔學明的細膩和熱烈。

(龔學明:這個傳說在我年幼時就常聽母親和村人談到,感覺很神秘,也讓我對村莊的先人充滿了想象和敬意。這次寫《爸爸謠》,我想先從村莊寫起,這是我父親一生所在。而寫村莊我選擇從傳說開始,從而增加了詩意、神秘感和全書的想象空間,也以此進一步區別江南水鄉更多的村莊)

《四兄弟》讓我們對涇上村的細節有了更清晰的了解,龔學明是注重細節的人,這個選材是必須的。詩人用史家的眼光,用記憶的碎片串聯成一部涇上村的新聞史。這首詩的閃光點很多。

《我在雪中默默流淚》,朗誦:林妍,詩歌點評:杜立明

杜立明(著名詩人,江南時報編委):

這首詩歌,讓人由外而內,由景物而進入心靈世界。對于逝去的父親的情感,通過雪、樹木等景物直抵心靈深處,那些外在的東西在渲染、孵化,一層一層的貯備著,由淺入深,最后通過在一棵老樹前的停留,將感情徹底釋放出來。

讀龔學明的這首詩歌,不由自主地被他的情感帶著走,我們通過身世感受,和審美對象情境相融合,升華出新的審美情感,達到和作者心靈相融合的境界。

《涇上》,朗誦:華富寧,詩歌點評:黃建國

黃建國(著名詩人、評論家,揚子晚報時政部主任):

在故鄉,每一朵花都爭著和他說話。福克納有一塊“郵票般大小的故土”,便是著名的“約克納帕塔法縣”。福克納一生創作了19部長篇和12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有15部長篇和絕大多數短篇中的故事都發生在約克納帕塔法縣。同福克納一樣,很多作家的作品中都有一個“原型故鄉”或“精神故鄉”,比如馬爾克斯的馬孔多,哈代的威塞克斯,馬克•吐溫的密西西比,海明威的哈瓦那,葉芝的斯萊戈,沈從文的湘西,莫言的高密鄉,等等。

龔學明的《爸爸謠》,用一整本書寫他的故鄉涇上村和他的父親,這在當代新詩史上是一個非常醒目的存在,是他的詩歌走向成熟、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標志,或者說至少表明了他的詩學追求的野心,他用對自己故鄉涇上村的深情抒寫,向文學史的那些偉大的作家致敬。

龔學明的返鄉,也是替我們每個人“返鄉”。在他的《爸爸謠》中,我們每個人都將找到自己的故鄉和親人。龔學明回到故鄉涇上村,連花兒都爭著跟他說話:雞冠花是雄雞激情的凝固,夜飯花在傍晚輕唱,木槿花像老人迎送的眼神,紫色泡桐花憂傷……在故鄉,龔學明是一個通靈者,能聽懂花朵和石頭的語言。這是一個詩人的最佳狀態,他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呼應著自然的韻律,他的每一瞥都將所見之物浮雕化立體化具象化,他說出的每一句平常話都成為詩,其實那是神明借他之口說出來的,特許他署上自己的姓名。

《趙浦江》,朗誦:子虞,詩歌點評:孫江林;《農歷八月二十一》,朗誦:沈麗萍,詩歌點評:孫江林

孫江林(文史作家,散文家,江蘇作協會員,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黨委書記,教授):

讀者老是說詩歌看不懂,今天的收獲是如同“人體解剖”,詩歌的脈絡是怎樣的,為什么要這樣寫,要表達的意義是什么,具體語言為什么這樣構成。的確,這樣的讀詩會令人耳目一新,很有必要。龔學明是學歷史的,他的《爸爸謠》有很深的歷史感,一條趙浦江連著遠近、古今,連著“入世和出世”,讓人回味無窮。學明最早的職業是記者,有敏銳的感知能力,他的詩集中篇什有很好的布局。學明的詩充滿著想象,有豐富的意象,他的詩有激情,有血肉的分量。

《農歷八月二十一》在聽朗誦的過程中,慢慢地進入被打動的狀態。作者寫的是這一天他的母親過八十歲生日,一起到一家面店吃長壽面,喜氣洋洋中唯獨缺了爸爸一人,“面未端,淚已流”。在閱讀和聽朗誦中,在具象的背后尋找生活、語言的邏輯關系,詩歌有寫實又有空靈,作者觀察精妙,又恰到好處地融入到詩句中。朗誦得很傷感,體現出詩所要表達的情緒。

《慈祥》,朗誦:清雅,詩歌點評:陳詠華;《還原》,朗誦:楊漾,詩歌點評:陳詠華

陳詠華(著名詩人,中國作協會員,原江蘇文藝出版社資深編輯,現為江蘇省作協書畫聯誼會副會長):

《慈祥》這首詩藝術的追求明顯。詩眼在最前面兩句和最后兩句。第一句是奇句,“我的爸爸在花朵之上/他在大片的光中不語”,寫出了奇特的詩意和詩歌神性的內容,是詩之為詩最重要的部分。最后一句是升華,“他的慈祥被火護衛/被陽光送到高處,照耀”。我在1981年就寫長篇組詩,是以時空來連接,龔學明是以情感連續。這首詩不長,但回味無窮。空靈,又能讓人讀,自己也很想朗誦,再讀讀。

《還原》這首詩讀來很酸楚,藝術手法很高超,從詩的開始到結尾都在塑造一個藝術世界,突出了一個“窮”字。藝術感染力非常強。

作者在表現手法上采用反襯法,要還原什么?一定不是還原苦難,而是溫暖,還原“爸爸”終于到來的春天。這首詩,語言處理有度。有著很豐富的內涵,可以寫上一萬字的評論。

(龔學明:《還原》是一首受到我母親回憶啟發而來的詩歌。我母親時常告訴我們兄妹,我們的爸爸在小時候非常貧困和孤獨,貧困到沒有鞋子穿。他的父母早逝,沒有人會給他做鞋子。在詩歌中,有四處出現了“鞋子”,先后是“這個村莊荒草環繞/河灣上風聲很急/而你沒有鞋子”、“沒有母愛的男孩/在孤獨中/尋找不可能的鞋子”、“空蕩蕩的夜晚/你渴望中的鞋子冰冷”、“你溫暖的鞋子要到快20歲才穿上”,鞋子其實是一種象征,是溫暖的象征)

《人造河》,朗誦:楊微,詩歌點評:海馬

海馬(著名詩人、評論家,中國作協會員,南京大學博士后,三江學院文學院院長,教授):

生命與河流有著天然的聯系。逐水而居,是人類的天性,也是生命的必需。村莊如此,城市也是如此。但河流不是生命的道具,它同樣也是一種生命的存在形式。這就是詩人龔學明所想告訴我們的一個詩歌真理。它會出生,比如被人工開挖;成長,長上了水草,有了浣衣的婦人;然后,在歷經生命的全部滄桑后,老去,并走向死亡。

在這里,河流只是一種象征,注入了詩人個體的生活、生命經驗。由此,在對一條河流的懷念以及哲理升華的過程之中,詩人完成了對故鄉的返顧和深情的注目。


《挽歌》,朗誦:陳月鴻,詩歌點評:束向紅;《窗外》,朗誦:趙萍,詩歌點評:束向紅

束向紅(著名詩人,江蘇作協會員,原淮海農場黨委書記):

沒有想到一個曾經的新聞記者能寫出詩,一個學歷史的人比學中文的人更能寫出優美的語言。《挽歌》是將父親定格在詩中的一個特定場景,感人至深,一邊讀一邊在控制眼淚。表達手法上,用了十多種修辭手段,如象征、對比、擬人等,尤其是對比,通篇都在采用,加強了詩歌的藝術效果。夾敘夾議,情景交融,是學習寫詩的教材。

《窗外》說明,一個好的詩人,處處都能捕捉到題材和靈感。這首詩的題目選好了,內容上自然形成,再次說明作者駕馭詩歌的技藝十分嫻熟。

《走近》,朗誦:楊薇,詩歌點評:格風

格風(著名詩人,現代快報編委、《讀品》周刊主編):

父親遠去,帶走一條大河,詩人一路追隨,目擊成詩130多首,他要用詩篇為自己的父親建構墓園,也為天下父親立傳,這是龔學明新近詩集《爸爸謠》。

“空中漂浮著的表情/我原意:仍然微笑/墓地上的風不是風/這么大的情緒,來自兩個世界”,這些句子來自他的詩集中的一首《走近》,詩人由個人經驗升華到詩性世界,父親的目光布滿整個天空,讓我們看到“爸爸大于天穹”。

而“大于天穹”的究竟的什么?是詩意的、神性的一束光,這束光“睥睨低處的荒誕”,有種穿透歲月的感人力量。

《爸爸本姓金》,朗誦:郭秀云,詩歌點評:李素然

李素然(資深記者、編輯,原現代快報主任):

和龔學明相識20多年,他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做事做人很細膩。以前他出版散文集《上海有夢》,顯示出他的有心和勤奮。如今,他在創作詩歌中一以貫之,佳作頻出。

這首《爸爸本姓金》流淌出一種辛酸的敘述和親情的美,美得純粹,美得接地氣。我對親情詩一直很感興趣,龔老師夢想他的詩集能鼓勵人們,珍愛親情,讓親情再回到人們的生活中,這特別可貴。

(郭秀云:龔老師是新一代的親情詩人代表,技藝純青,詩歌中的悲憫大愛,常讓我淚流滿面。這是一首男性的頌歌,是不朽的詩作。)

《荒原》,朗誦:楊薇 華福寧,詩歌點評:胡泊

胡泊(資深記者,中國江蘇網高級編輯):

詩歌是用來聽的、讀的,通過朗誦,讓我們有了更多的體會。和龔學明相識20多年,在2016年他父親去世時,他的悲痛,就預感到他會用詩歌的手法來懷念父親,記錄過去。所謂詩情畫意,詩應該表達感情。新詩中無病呻吟比較多,學明的詩表現出真情,不像有些人寫的詩玩弄技巧。

《爸爸謠》,朗誦:華福寧,詩歌點評:張來進

張來進(資深編輯、記者,詩人,中國電力報華東地區總編輯):

作為一名男性詩人用大量的篇幅來寫父親,在當代詩壇不多見。我們都知道“爸爸”這個詞一般代表著權威和力量,而在精神分析中,男孩子都有一種叫“俄狄浦斯”情結,指的是在男孩子潛意識中有著戀母妒父的心理動機。通俗地講男孩子一般與父親關系緊張,而與母親關系比較融洽。

但龔學明卻一反常態地顛覆了這樣的認知,《爸爸謠》通篇讀下來,幾乎看不到與父親的沖突,更多的是對父親曾經歷過的苦難的傷感,對父親慈愛的贊美,對父親高大權威的崇拜。難道弗洛伊德錯了?不見得,弗洛伊德還有一個夢的理論,他說夢都是愿望的達成,而作家的寫作活動也是一個夢的過程,其通過創作形式來彌補生活中一些缺憾,進而實現愿望的達成。

據此來解讀《爸爸謠》便更有趣理了,作者的父親在2016年去世,這樣便給了作者一個完全靜下來的契機,并用詩的形式將他與父親的關系重新梳理一下,那么傷感也好,贊美和崇拜也罷,都是以求重新認識父親,重新定位父親,進而達到彌補缺憾,超越權威,和諧相處相愛的愿望。

“不敢看的詩”帶我們到了山崗上

閻愛琴(活動策劃人、詩人,原江蘇省進出口商品檢驗局出口部經理,中威認證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說,龔學明老師為人誠實。他非常孝敬父母,重視親情。他有資格寫這本書。人生不易,我們都有失去親人的經歷,他的詩讀后,讓人潸然淚下。悲傷時不敢讀,但又不得不讀。他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文學創作的深度,詩中哲學、宗教與現實溝通表現手法,讓我們震驚,不得不稱贊他為老師。他的詩有時讀著讀著就好像被他帶到了一座高山,在山頂上看到藍天、松柏、懸崖、大海,但是,你環顧四周,卻找不到你回去的路,你只能在那里沉默、回味和思考。這就是他詩的魅力所在,深度所在。他的詩真與假、實與虛、天上與人間、靈魂與肉體互相穿插的描寫,讓人久久思考才能理解。

張景強(詩人,金陵中學河西分校老師)說,讀龔學明老師的《爸爸謠》,要在兩種情況下會特別感人,一是出生在農村,后脫離貧困,或進城者,“故鄉的眼淚流進了都市的心”;另一種是爸爸的花兒已謝了,我們不再是孩子。

馮亦同老師在最后總結時說到三點。一是,寫詩一定要寫“我”。屈原、李白,他們的形象生活在詩里,一個峨冠博帶,一個飄飄欲仙。龔學明將爸爸的所有形象都寫進詩中,他自己的形象也在詩中存在,文化、知識信息的密度造成了新一代又一個詩人的形象。二是歷史不能忘記,土地是我們的根,村史實在值得去寫。寫歷史也是文學家的責任,要考慮如何升華。三是詩歌的厚重如同石頭。龔學明的詩,有著“三生石”(今生、前生、后生)的感覺,生命的長河里,詩化的價值最值得。


微信圖片_20190516152842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不代表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立場,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不對其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給予任何擔保、暗示和承諾,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內容影響到您的合法權益(內容、圖片等),請及時聯系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我們會及時刪除處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