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雪俠評論集》首發式暨研討會在京舉行
5月18日下午,《祝雪俠評論集》首發式暨研討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研討會由作家出版社與作家網主辦,《作家報》、中國作家新創作論壇協辦。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文學評論家白庚勝,著名詩人、《人民日報》社原編審石英,作家出版社副總編輯顏慧,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魯獎獲得者王宗仁,詩歌評論家,《詩探索》主編吳思敬,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詩人曾凡華,《十月》雜志主編、編審、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委員陳東捷,將軍詩人、書法家楊廷欣等30余位當代著名詩人、編輯、評論家與會。本場活動由作家出版社創意合作部主任,畫家、評論家興安主持。會上重點圍繞詩人祝雪俠新近出版的《祝雪俠評論集》展開,深入探討其文藝評論的寫作特色,肯定了祝雪俠在文學創作上的執著熱情和文學事業上的無限前景。
祝雪俠以真誠灑脫的個性、親切質樸的文風、雷厲風行的處事,成為當代詩歌領域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作為中國詩歌網事業發展部總監,她組織策劃過上百場文學活動,是一位熟悉并活躍于文學現場的詩人、社會活動家;作為一名在文學道路上的追夢人。她從陜西咸陽武功縣——一個誕生過李世民的地方,發揮著家鄉人特有的勇武精神,迎著網絡時代的熱潮,曾經創辦電腦培訓學校多年,本可成就一番事業,后來卻遵從內心的熱愛,舉家北遷,走上文學道路。祝雪俠一路上不畏風雨,筆耕不輟,已出版兩部詩集、一本散文集,以及這本新問世的評論集,她還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參加第七屆青創會、魯迅文學院第19屆高研班,在各類報刊發表詩歌、散文、評論、報告文學等近一百萬字。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白庚勝主席高屋建瓴地詮釋了祝雪俠的文學評論特色,認為她抓住了文學的根本,文學的主體在于人。祝雪俠的文學評論是對較長時間以來文學批評中見文不見人的一個矯正,有助于文學批評的正本清源,“作家始終是祝雪俠筆下活生生的存在。他(她)們當中有文藝界領袖鐵凝,有著名作家詩人莫言、庫切、陳忠實、賈平凹,更有雷抒雁、王宗仁這樣的老前輩,王國偉、李桂秋、劉偉見等中堅力量,汪群、芳聞、杜曉輝等基層文學工作者。以及雷人、王峰、史映紅、王發賓這樣的企業家、飛行員、老戰士詩人。她之所以這樣‘有評無類’, 是由于他(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符合祝雪俠的文學主體性美學原則:品正、行端、德厚、義重;接地氣、有性情、富才學、能擔當、善審美,且有豐富的生活積累、家國情懷、生命體驗,長于將人間的真善美形之于文字、約之于體式、寄之于情感、訴之于形象。”
中國作協副主席、作家何建明對《祝雪俠評論集》的出版做出高度評價:“她以特有的真誠和熱情,去解析一個個文學家的靈魂與人格,是需要能力的。祝雪俠在這個能力上,體現了自己足夠的才華。”何建明在賀信中指出,祝雪俠是位勤奮而熱情的作家,在文學方面做出了許多貢獻,她的作品也非常優秀,期待更多更好作品奉獻給社會。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譚五昌歸納出祝雪俠“雅俗共賞、出自性情”的批評路向,“祝雪俠的評論寫作可以視作一種自發式的文學沖動,不需要用過多的理論框架進行自我束縛。她通過一種真誠、熱愛的書寫來呈現文學評論的質感,不帶一點浮夸的色彩。從這個意義上說,祝雪俠的文學評論不是為了向外“炫耀”知識與思想,而是出于熱愛文學、忠于自我感受的真誠表達。”他認為,祝雪俠的文學評論具備了大眾鑒賞的意義,語言表達的通俗易懂正是文學評論“雅俗共賞”的基本品質,它能打破不同層次讀者之間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之間的鴻溝,實現文本共賞。
作家出版社副總編輯顏慧在發言中說,祝雪俠的名字令她想起李白的《俠客行》,“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她表示,一個優秀的詩人寫了這么多的評論,而且寫得非常有見地,確實很難得。作者既是詩人,又寫評論,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她的視角自然別具特色。她的文章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真誠和熱情,既有她對朋友的真誠與熱情,也有對詩歌的真誠與熱情,還有對文學的真誠和熱情,這些情感的力量非常打動人。
人民日報原編審、著名詩人石英為本書作序,發言中他再次總結提煉祝雪俠的文學評論“文字暢達、鮮活,顯示出較強的表現力”,文章貫穿著健朗、清爽、年輕向上的基線,不沉悶、不刻板,評論容、理、情、文于一體,對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作品有不同個性的評語,其基礎是對評論對象及其作品相對了解與比較用心的把脈。
《祝雪俠評論集》責編興安回顧本書出版始末說,祝雪俠是他認識少有的、對文學懷有赤子之心的人,她的文字里有對文學的虔誠,她對作家和詩人這個職業的敬重,甚至帶有膜拜性的情感因素。她不世俗、不老道、也不圓滑,她的文章隨心、隨性、言之由衷,她的文字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學院派、學理化的評論,而是一種隨筆式的評論,他被她文字的真誠和質樸所打動,這本書在當下的出版環境中能夠順利出版,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詩探索》主編、著名詩歌理論家吳思敬指出,祝雪俠評論的一個重要特色是遵循中國傳統的“知人論世”的路子,而非西方純粹的文本細讀,因此她的文章能把作家和作品結合起來,甚至用特寫、小說的筆法來評論人物。將文字寫得親切動人很見功底,她對細節的捕捉非常好。希望祝雪俠今后繼續寫詩之外,能夠在文學評論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真正成為一個出色的文學評論家。
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曾凡華建議,祝雪俠不妨把精力放在寫這種散文式、訪問式、特寫式的評論,寫作家、寫身邊熟悉的人,通過作家的經歷闡述他的作品,夾敘夾議,發揮她獨到的優勢,說不定有更大成就。
作家網主編趙智認為,祝雪俠親切質樸的敘述方式開辟了一種新的文風,她不是完全評作品,更多的筆墨在作者身上,她用漫畫式的筆法,清晰地捕捉每一個作者的特點,這種接地氣的寫法他很喜歡。
楊廷欣將軍對《祝雪俠評論集》談了三點印象:其一,她有一顆追求真善美的心,書中涉及眾多的領導、名人、藝術家及基層作者,她始終以一種仰視的態度、欣賞的姿態,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其二、她有一種深深的文學情結,作為一個曾經艱苦創業過的北漂族,經歷了北京十多年的努力拼搏,走過的路有驚喜,也有感傷,但是她把文學創作當作畢生的使命;其三、她在享受詩意人生,始終是樂觀、豁達的,喜悅和快樂始終留在她的臉上,這是文學的魅力,詩人的情懷。
《十月》雜志主編陳東捷認為,祝雪俠的評論以抒情見長,很有在場感,她把自己的文學理想投射到被寫的作家身上,多是贊美之辭,鮮有負面評價,對此他建議,今后在分析文本的時候可以講一些學理性,呈現美的形態和過程的復雜性。
《解放軍報》文化部主任、詩人劉笑偉談到評論集的幾個特點:其一、祝雪俠從詩人的視角感知作家,直觀地把自己的觀察寫入文章;其二、從人的角度去理解作品,她從人與人的交往寫起,再過渡到對作品的理解;其三、她以廣闊的視野,從作協主席寫到最基層的文學愛好者,用人物的側影勾勒了一個文壇。
《小說選刊》編輯部主任、評論家顧建平在肯定祝雪俠對文學事業的勤奮與熱情之外,認為她的評論屬于一種直觀的印象式批評,如果想批評得更獨到,還需增加學識,有所針砭,才能給讀者帶來更深入的啟發。
魯迅文學獎得主、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原副社長侯健飛,引用鐵凝主席給祝雪俠的贈言“熱愛生命、喜悅人生”,他認為鐵主席真正地概括了祝雪俠這個人——真誠、善良、浪漫、無暇、好學——我們都能深切的感受到,也能在她的文字當中體現出來,她幾十年如一日,把熱忱、精力投入到對中國文學的服務當中去。
會上,嘉賓們從不同角度贊揚了祝雪俠對文學的執著與熱情,肯定了她在為人與為文上的一致,情真意切的文字離不開她本人的真性情。她的評論文字體現了文學“向人的回歸”,其知人論世的寫作風格,具有一種娓娓道來的隨筆式語調,她出于熱愛文學、忠于自我感受的真誠表達,給人以無盡的親切感與共鳴。
祝雪俠在答謝詞中談到,因一份對文學的熱愛,北漂十三年:“寫詩的日子,內心變得格外豐富,腦海里除了詩歌不能再裝下別的。寫評論的日子,是給我文學的那條小河注入能量”,“當初是看到朋友寫評論,自己也來嘗試一下,沒想到一發而不可收。循序漸進地寫了這么多,這些文字有的是詩歌評論,有些是給畫家書法家寫的評傳,有些是寫名家的印象記。這些日積月累的文字,見證了我在文學道路上的追求,對詩歌的理解,對撰寫評論的嘗試。”最后,她由衷感謝親友們的支持與關愛,感謝兒子楊東澄的鼓勵,感恩專家、教授們的指導與批評。
出席本次研討會的嘉賓包括: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白庚勝,著名詩人、人民日報社原編審石英,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著名散文家王宗仁,《詩探索》主編、著名詩歌理論家吳思敬,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曾凡華,作家出版社副總編輯顏慧,中央戲曲學院教授、著名表演藝術家孫淑玲,總后某部原副軍職技術專家、將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楊廷欣,《十月》雜志主編、編審、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委員陳東捷,《解放軍報》文化部主任、詩人劉笑偉,作家網總編、北京微電影產業協會會長趙智,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光明日報岀版社原社長兼總編輯李樹喜,《小說選刊》編輯部主任、評論家顧建平,《作家報》總編輯、詩人張富英,山航北京分公司總經理、機長、詩人王峰,北京社科院國學中心主任、北大教授、著名學者、詩人劉偉見,魯獎得主、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原副社長、國防大學教授侯健飛,《浙江日報》北京分社社長、詩人吳重生,《江西日報》主任記者、南昌市詩歌學會副會長毛江凡,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著名文化學者黃震云,中國鐵路總公司鐵道黨委文史教研室教授、文化學者鄭復聰,《作家文摘》編輯、詩人季冉,中華詩詞學會理事、北京徳藝雙馨公益基金會副主席何云春,中國美協會員、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著名畫家姜成剛,作家出版社營銷宣傳部主任劉強,作家出版社編輯張平,中國作家網高級編輯、記者、著名科幻作家超俠,《詩刊》社編輯、書法家韋樹定,軍旅詩人、作家王發賓,中國詩歌網編輯部主任、詩人孤城,《詩刊》社編輯姚曉斐,中國詩歌網編輯羅曼,中國詩歌網編輯牛麗娟、豐霽文化、本次研討會攝影師王慧、作者先生楊志斌等。(記者:羅曼 攝影: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