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久久久久免费视频|手机在线黄色网站|手机在线观看AV|www99

您的位置 首頁 > > 評譚品讀

在一個煙雨迷蒙的日子

核心提示:年初就收到著名軍旅作家王賢根的《又是煙雨迷蒙時》一書,全書分“一個生命的誕生”、“用自己的頭站起來”、“走進羅布泊”、“春雨中的思念”、“腹有詩書氣自華”、“訪青藤書層”、“書道千秋”等輯。這書我覺得特別適宜作為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深入落

 在一個煙雨迷蒙的日子

          ——讀《又是煙雨迷蒙時》一書

              張國云

年初就收到著名軍旅作家王賢根的《又是煙雨迷蒙時》一書,全書分“一個生命的誕生”、“用自己的頭站起來”、“走進羅布泊”、“春雨中的思念”、“腹有詩書氣自華”、“訪青藤書層”、“書道千秋”等輯。這書我覺得特別適宜作為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深入落實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綿延家國血脈情懷。

實說,拿到書我沒有馬上去讀。我知道作家王賢根的老家是浙江義烏,正巧后面我有一場采風活動要去哪里。所以,我選擇了一個江南煙雨迷蒙的日子,帶著王賢根的書上路,一下被他美妙而充滿感情的語言所感染,寫盡親情,寫出生活百態,寫下濃濃的文學回憶,窮盡自己一生的故事,妙筆生花,情深意切,真摯感人。

走在路上,我一直不斷追問,王賢根靠的是什么力量?

后來,我在王賢根的家鄉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挨他家南邊不遠處,是“陳望道故居”,那里是中國首本《共產黨宣言》翻譯地,一本改變中國歷史的巨著。挨他家北面的不遠處,是“馮雪峰故居”,那里有中國共產黨的不盡的初心,一位杰出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家、作家和文學活動家。王賢根能在這樣的紅色基因中熏陶成長,無疑讓他在軍旅生涯中,常常是技高一籌、運籌帷幄、百戰百勝。

不是嗎?

就像王賢根的散文,總是那么淡定、從容、平和,又不乏深情、深邃、睿智,既有生活、生命的質感和啟悟,還彰顯著強大內質與靈魂。

這書篇幅短小,但題材廣泛。全書有81篇短文,多數僅幾百字。有敘事、有議論,不僅寫景細致生動,還表現了他抑郁的情懷,耐人尋味。如開篇《養蜂》,寫得有情趣有味道。通過“接蜂”“分蜂”“割蜜”等一系列細節的敘述和描寫,除了能告訴人們一些有關蜜蜂的知識外,既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江南人家的生存狀況,又讓我們領悟到一個軍旅作家成長的環境。雖然僅一個片段、一個場景、一點思想的火花、一曲感情的波瀾,但非常令人難忘。

說題材廣泛,全書為我們劃分了7大類,作者抓住“小”題材方面有寬闊的天地,寫自己有深切感受的人、物和事。如,書中《一個生命的誕生》,寫他母親自己如何做產、催生、接生的全過程,這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事,一邊說明散文題材廣泛,一邊感人的或蘊含著深刻哲理的好散文,都是在對某一人、物和事有深切感受的情況下寫出來的。還有把所寫的人、物和事,放在廣闊的時代背景上,從深處去開掘其思想意義,既能從浪花見激流,又賦予“小”題材大意義。如,《蹚過河的小弟》從作者親弟弟如何輟學經商,嫌到錢后如何讓自己孩子讀好書,兩個孩子又如何成為軍人。可以說,既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也沒有什么重大的事件,片片段段,而這些片段,一經王賢根連綴在一起,就反映了一個重大的主題,從讀書無用,到讀書有用,再到艱苦的軍營練達,這無疑是社會或人生的一大進步。

這書靈活多樣,但形散神不散。有人說,詩歌的特點是在“詩”字上,雜文的特點是在“雜”字上,散文的特點是在“散”字上,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散文的“散”,除包含無音韻、格律限制的“散”體語言外,主要指的是小說、戲劇的寫法方面的“散”。

如《尋找長城腳下的鄉親》,散而不亂的特點是很突出的。說是明朝時期曾有一支威震天下的戚家軍,他們在戚繼光的率領下,南平倭寇,北守長城。而作者風餐露宿、行程千里所要尋找的正是那支應戚繼光之招,前來京北守城的“南兵”后裔,因為這南兵里絕大多數就是他的義烏同鄉。這一筆很重要,如果不是賢根把他們寫出來,或許根本就不會有人知道那位南兵后裔、長城的守護者張鶴珊以及其父張世文抗擊日寇的動人故事;也就更難了解在京北蜿蜒千里的長城腳下,至今還居住著那么多的“南兵”后代。 顯然,這樣的大格局大心懷在散文寫作是十分難得可貴的。

這書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多種,但靈活運用。如記敘型散文,雖以記敘為主,作家卻能隨時站出來抒情或議論,有的可以抒情成分多一些,近乎抒情散文;抒情散文雖以抒情為主,卻都離不了敘述和描寫,有的又和議論相結合。就結構說,散文要散得開,它圍繞主題和中心線索,可以時而寫現在,時而寫過去,海闊天空,揮灑自如。所以,魯迅先生說:“散文的體裁,其實是大可以隨便的”。這寫法的“散”,是散文的特點和長處。散文貴“散”不散,就寫得呆板,思路不開闊,難于更好的表現主題。王賢根從“養蜂”鄉村,到站在“將軍石”上,到望“邊陲月夜”,到叩響“青藤書屋"的門扉,所抒發的都是一個情未了,這根情未了宛如一條紅線,貫穿全篇把所有片段材料組織成一束整體,將他幾十年的人生穿珠成鏈,成為人們面前一道亮麗的風景。 

長于抒情,就是采用第一人稱,寫“我”的所見所聞所感,可以根據表達的需要,隨時運用抒情方式。尤其在作者的敘寫中,我們能直接聽到作者的聲音,感受到他的脈搏的跳動。如《將軍石》《雨中三灣》《走進羅布泊》《“神舟”升起的地方》《尋訪阿房宮》《寂寞關陵》《遙橋古堡》等篇章,都或隱或顯地透露出他志向高遠,放眼歷史,關注民族興衰和國家命運前途的軍人情懷,直抒胸臆,這是一種重要的抒情手段,運用得恰當,能起到動人心弦的作用。

就像王賢根在書中寫道:“細雨沙沙,染綠了溝旁不知名的草叢。將軍石矗立在溝旁稍高處的巖邊。我們拔去雜草,將軍石便凸現出來。也許由于年代久遠,墳墓已夷為平地,只有這塊碑石屹立著。碑上沒有字。鄉人親人,意想不到,在他們生活的那個年代,遼闊荒茫的草原上,不用說道路村莊農舍,就連稀少的牧民也難以尋覓,更找不到能敲會鑿的工匠了,無奈中,他們只能將這塊碑石慢慢豎起,讓它永遠地屹立在神圣領地的北疆。我默默地佇立在石前,向這位不知姓名的將軍致以虔誠而崇高的敬意。”間接抒情的手段很多,托物言志或寄情于景,或恰當的安排語言,從語言的節奏里傳達情感。

這不,“煙雨迷蒙下翠微,來尋古寺問玄機”。 在建國7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我永遠忘不了在這個煙雨迷蒙的日子,拜讀到《又是煙雨迷蒙時》,既立足于過往幾十年的輝煌歷史呈現,有鮮明的價值取向與理性判斷,又有真情實感、家國情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應該說,這也是我為什么喜歡并推薦這本書的緣故。

 

  作者簡介:

張國云,研究員、浙江省發改委副巡視員。

工商博士、哲學博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浙江作協主席團成員、報告文學創委會主任。

已出版《走進西藏》《穿透靈魂》《叩天問路》《云邊書話》《水流云在》《一條大河里的中國》《致青藏》三部曲,《最后的工廠》三部曲等文 學作品。有作品列入大學語文課本。

獲得第六屆冰心散文獎,第六屆徐遲報告文學獎,第六屆魯迅文學提名獎。人民文學獎,詩刊獎,三次浙江文學獎,獲中國時代藝術文學貢獻獎,被譽為全球高海拔4500米以上“生命禁區”——寫書第一人。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不代表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立場,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不對其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給予任何擔保、暗示和承諾,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內容影響到您的合法權益(內容、圖片等),請及時聯系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我們會及時刪除處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