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碎片中尋找——興安水墨藝術展暨新書首發式隆重舉行
1月10日,由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時代文藝出版社、中國作協書畫院主辦,由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國立書畫院協辦的“在碎片中尋找——興安水墨藝術展暨新書首發式”在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隆重舉行。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黨組成員閻晶明,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秘書長許紅海,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作家協會主席劉恒,中國作協書畫院院長王巨才,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一帶一路”文化藝術基金管委會主任陳君,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葉梅,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沈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賀紹俊,中國作家協會辦公廳主任李一鳴、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陳福民、時代文藝出版社社長陳琛,北京師范大學特聘教授、詩人西川,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關仁山,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徐可,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副秘書長王學珺,作家出版社原總編輯黃賓堂,內蒙古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內蒙古藝術學院教授蘇茹婭,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名譽會長郭正英,中國作協書畫院常務副院長張瑞田,青島華夏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楊志鵬,北京市民族聯誼會秘書長張學斌,北京航天航空大學文化與藝術傳播研究院院長蔡勁松,中國民族畫院副院長李輝,北京正視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閆志杰,內蒙古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鄧九剛,詩刊編委、畫家宗鄂,中國化工作家協會副主席趙晏彪,內蒙古藝術學院副教授孫玉寶,中國作家協會創聯部民族處處長陳濤,中國煤礦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徐迅,《小說選刊》編輯部主任顧建平,人民文學出版社《新文學史料》主編郭娟,《北京晚報》墨緣版主編郭晉麗,《人民美術家》主編韓慧萍以及作家、藝術家、新聞媒體金紅偉、老村、敢夫、巴義爾、李麗香、任月華、劉以林、車前子、林金榮、曹心源、西蒙、劉豫華、程青、朱智忠、王炬、吾要、寶貴敏、駱慶、萱萱、張健、烏云格日勒、陳薇、楊鷗、王曉君、賀鵬飛、化方、謝樹峰、金春姬、那日松、潘海波、高領、曙光、華小克、張曉智、楊晶、徐彬、于立方、肖寧、特木爾、若然、呂玲、劉奎章、祝雪俠、孫小野、王賀東、丁奔亮、宋辰辰、商曉藝、趙云等近百人。
開幕式由國際文化交流藝術館館長洪和文主持。
在蒙古族青年馬頭琴演奏家查日蘇悠揚的《黑駿馬》樂曲聲中,劉恒、閻晶明、許紅海、王巨才、葉梅、賀紹俊、關仁山、陳琛、蘇茹婭、興安上臺為《碎片中的尋找》一書揭幕。
閻晶明首先致辭:與興安認識很多年了,我們也是好朋友,他確實有多方面的才華,他最主要的是多年來始終如一,從青年時代到現在都是一個好編輯。同時他又是一個好的評論家,他在編輯的同時也通過自己的文章評論和推薦很多的作家,特別是優秀的作家。他在美術方面有童子功,而且在中年之后又開始拿起畫筆,開拓了一個新的創作空間。我覺得他的畫標識性很強,一看就知道是興安畫的,這很不容易,因為他有自己的風格,而且他有自己的功底,再加上他有文學和民族的修養和身份,我覺得這都致使他在文學和藝術方面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
許紅海致辭:興安先生是文學藝術評論家、水墨藝術家,多年來勤于筆耕,創作出了大量的有思想深度和藝術魅力的文藝作品以及繪畫作品,通過這些作品我們感受到了他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心目中的人文之美和自然之美。興安先生立足于民族文化的發揚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他的水墨作品分別被中國現代文學館、意大利貝納通學術基金會、法國藝術之家、巴黎藝術中心等國內外機構所收藏。今天又在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藝術館舉辦展覽,對我們的工作也是大力的支持,在此我們對興安先生表示深深的感謝。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成立至今已經走過了35年的輝煌歷程。在新的一年里我們要進一步做好中外人文交流,努力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深化人文交流互鑒,促進民心相通相知等重點工作方面作出新的成績。
葉梅致辭:興安這些年的執著和堅定,不斷地改變著我對他的印象,原來我們這么一個偉大的蒙古民 族果然是有著血脈流傳。他的父親對文學的堅定、執著非一般人能夠相比,讓我非常的敬佩,興安這些年沿襲了這樣的血脈,他把這樣的一種堅定和執著投入到了他的作文和作畫當中,讓我驚嘆。一年多前,他在中國現代文學館也舉辦過一個畫展,我曾說興安是都市里的牧馬人,他把他的草原之風帶到了都市,帶進京城,帶到了這樣一個眾生喧囂的時代里面。他帶來了草原的氣息,帶來了蒙古人那種對天地的敬畏。這一年多了,他的畫更深刻,也更微妙了,尤其是馬的那種眼神,那種注視。我覺得那就是他自己的寫照。他的創作將還會有更大的崛起,更大的夢想要實現。在這樣一個信息化時代、一個碎片化時代里面他在不斷的尋找,而這個尋找的過程正是他在逐步堅定地向精湛、精良、精美這樣一個方向走去,所以再次的向他表示最熱烈的祝賀。他的文學藝術之路,我相信給我們這樣的一些從文從藝的人帶來很多的啟示,帶來很多的激勵和鼓舞。
陳福民致辭:興安是我的老朋友,我和他認識快30年了,他的《在碎片中尋找》這本書,其實僅僅是他個人才能的一小部分。興安有很著名的歷史,這個大家都知道,年輕的朋友可能不太清楚,在八十年代后期他是我們中國當代文學期刊雜志當中最年輕的、最著名的、最有藝術創造力,也最有影響力的青年主編。他關于文學、關于藝術都有很多非常獨特的想法,我們看興安這個漢子,其實他是豪爽其表、溫柔其里,他內心里有非常柔軟的地方。喝起酒來他可能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一個豪爽的兄弟,但寫起文來,做起藝術來,他溫柔、體貼、細膩,這些所有的表現都在這本書里,在他的畫冊里。他對藝術的體驗,在內在的體會當中,對藝術經驗的整理和書寫,是通過他對馬,對蒙古草原的各種元素,說得神秘點,甚至也包括血液里、基因里對自由天性的釋放,都呈現出來了。我衷心地希望興安未來的文學、藝術道路越來越寬廣,給我們帶來更好的作品,把那種美的、自由的東西更生動鮮活地呈現給我們。
陳琛致辭:我跟興安也是認識了將近30年,十年前我當社長的時候,我們倆在北京見面的時候,我說什么時候要我給你出一本書,今天終于兌現了。這本書,特別特別喜歡,它確實像興安的書,特別貼切。所以,我感覺他這么多年走的路是對的,取得了這么多的成就,文學和藝術,集于一身。
黃賓堂致辭:我記得他起初畫馬的時候特別的像,而現在他畫得越來越不像馬了,由像到不像,有繁到簡,是一個藝術家的自我蛻變的過程。突然有一天,我被驚到了,他的馬飛起來了,神采飛揚,并且有了神性。我覺得他的畫里有一種文人畫里最珍貴的,最不可替代的一種東西:個性和趣味。
蘇茹婭致辭:今天我是出于特殊的情感來參加這個活動,因為興安先生的父親和我的父親是一生的摯友,所以我今天必須來。他的父親是作家,我的父親是畫家,他們的友誼從少年時期就開始了。他的馬與前年展覽時的馬又進步了一大塊,筆法和感覺更加細膩了,從繪畫技法到藝術觀念都發生了變化。
興安向在場的所有嘉賓和親朋好友表示感謝。他說:今天這么多人來,不僅是為我而來,它更像是為了一個文學和藝術的美好聚會。我當了差不多30年的編輯,卻對自己出書沒有特別的渴望。后來偶然間魯迅文學院文叢給我出了一本散文集,之后經常會有讀者和朋友向我要書。前不久山東北方書友會將我20年來主編或撰寫的一大摞書寄給我,并且他還從網上收集了我的畫,做成小冊子讓我簽名。我沒見過這位朋友,我突然感覺我寫作、畫畫并不完全是一個人的事情,因為有一些你可能都不知道不認識的人在遠處默默地關注著你、欣賞著你,甚至愛著你,這特別讓我感慨和感動。前兩天我和蒙古族表演藝術家斯琴高娃老師有過交流,她說:碎片其實就是你的心,你的點點滴滴,到哪里哪里就會明亮,就會有色彩。她對碎片的解讀,對我的鼓勵讓我感動。
關于這次展覽,起因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屆國際馬文化博覽會,《內蒙古畫報》約我畫20張關于世界名馬的畫,現在這個畫冊《神駿》也出版了,我感謝家鄉人對我的信任。這也是我幾年來研究考察古今中外的馬的一個小結。昨天我在魯迅文學院的同學、80后的評論家岳雯來看布展,她說我通過馬這個載體,融匯和貫通了自己文學與藝術的經驗和能量,展現了一個全新的自己。馬確實是我的一個視點,它讓我回望故土,關注自己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從中獲取藝術創作的靈感和能量。同時馬也是我對世界、對自我、對生命的一種理解,是我對生活與人生的一個態度和思考。
最后,興安向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贈送自己的作品《方·蓄勢》,由王學珺代表中國國際交流中心接受贈畫。開幕式在《萬馬奔騰》的馬頭琴樂曲聲中落下帷幕。
展覽現場:
興安與詩人西川、駱慶
興安與策展人、中國作協書畫院常務副院長張瑞田
興安為中學時期的班主任李麗香老師簽名
興安簡介:
興安,號溪翁。文學藝術評論家、水墨藝術家、編審。蒙古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作家書畫院藝委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市民族聯誼會理事。已出版散文集《伴酒一生》《在碎片中尋找》以及評論等近百萬字。主編有《中國當代鄉土小說大系》《九十年代中國小說佳作系列》《女性的狂歡:中國當代女性主義小說選》《蔚藍色天空下的黃金:中國六十年代出生作家代表作品展示》(小說卷)《知識女人文叢》等幾十部。少年時期習畫,近年開始水墨創作,作品被中國現代文學館、意大利貝納通學術基金會、法國作家之家、巴黎藝術中心、古巴哈瓦那大學藝術學院等國內外藏家收藏。2018年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白馬照夜明 青山無古今:興安水墨藝術展”。曾參加首屆書堂山當代文人書法周書法展、百名中國著名作家書畫展暨《中篇小說選刊》35周年展、夢筆生花:當代語境下的文人藝術、“意象世界·多彩中國”民族微型藝術大展、第六、七屆北航藝術館當代藝術邀請展(雙年展)等。
興安展出的部分作品:
高貴的走馬 紙本設色
憂傷的奔跑 紙本設色
奔霄 紙上水墨
圓·滾塵 紙本水墨
白馬圖 金卡設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