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的前言
本網訊 11月12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廣州魯迅紀念館主辦的“文學之橋——魯迅與粵港澳大灣區進步文學”展覽開幕。展覽通過近300張圖片、近200件文物文獻和各種港澳版本作家作品,展示了魯迅作品和精神對粵港澳作家的影響、港澳文學與中國新文學的關系等內容。
文學之橋——魯迅與粵港澳大灣區進步文學”展覽現場
“文學之橋——魯迅與粵港澳大灣區進步文學”是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精神,利用廣州魯迅紀念館自身的資源投入到“人文灣區”建設而策劃和推出。該展覽被列為2020廣東省文物局推選的18個“廣東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之一,它繼去年廣州魯迅紀念館的“紅的文學——廣東左翼作家點將錄”而推出,可說是“紅的文學”展覽的姊妹展。
廣州魯迅紀念館館長吳武林導覽
魯迅對粵港澳作家的影響深遠
展覽相關負責人介紹,1927年,魯迅在廣州工作和生活,期間,在香港經停或演講,時間雖短暫,但魯迅的作品和精神對粵港澳作家的影響可謂深遠。抗戰時期上海、廣州相繼淪陷后,大批文化人南下香港,以及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共領導下的左翼文化成為香港一個主導力量,香港因而成為延安之外又一個左翼文藝運動中心的歷史。直至20世紀50、60年代,港澳還延續了左翼文學的基本模式。
展出的粵港澳三地書刊
展覽的開幕式
展示上世紀港澳版本作家作品
本次展覽涉及的作家以粵港澳籍為主,展示了近300張圖片、近200件文物文獻和各種港澳版本作家作品。其中展示了中國“左聯”中的歐陽山、洪靈菲、馮乃超、戴平萬、馮鏗、草明、丘東平、蒲風、任鈞等廣東籍左翼作家,以及第一次和第二次南下港澳的黃藥眠、杜埃、李育中、華嘉、樓棲、劉思慕、黃寧嬰、黃煥秋、黃秋耘、陳蘆荻、鄭江萍、鷗外鷗、黃谷柳等粵籍進步作家,同時還展示了20世紀20到40年代香港新文學生長期的侶倫、林英強、黃天石、劉火子、謝晨光、何達、馮秋雪、趙連城、馮印雪、梁彥明和20世紀50到70年代港澳本土文學成熟期的舒巷城、夏易、海辛、金依、陶然、李鵬翥、陶里、魯茂等港澳進步作家。
展示20世紀粵港澳文學刊物
展覽現場展出了20世紀粵港澳三地眾多版本的文學刊物,包括:《文藝生活》、《文藝世紀》、《海光文藝》、《海燕》等,還有關山月繪的《蝦球傳》連環畫畫稿等文物文獻,有助觀眾進一步了解20世紀粵港澳文學的歷史。
(黃宙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