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1評論
宋四家”之一黃庭堅,不但楷、行造詣頗深,而且草書獨樹一幟。
山谷草書初學北宋周越,然最終爐火純青、臻于化境,主要得益有三:一是“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二是“于燹道舟中,觀長年蕩槳,群丁拔棹,乃覺少進,喜之所得,輒得用筆”,三是“余寓居開元寺夕怡思堂,坐見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
由此可見,黃庭堅能成為上承唐代張旭、懷素,下啟明朝祝允明、王鐸的關鍵人物,絕非偶然因素,當屬時物造化。點評近代草書,他認為:“近時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筆左右纏繞,遂號為草書可,不知蝌蚪、篆、隸同法同意。數百年來,唯張長史、永州狂僧懷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
黃庭堅草書的巨大成就,在《廉頗藺相如列傳》長卷大放異彩。作為山谷51歲時的成熟代表作,此帖已走出了早期《花氣詩帖》用筆生硬、少圓轉的起步狀態,更加完善了中期《杜甫寄賀蘭铦詩帖》筆法圓勁、筆勢連綿的特點。豐富多樣的掠筆、帶筆、蹲筆,尤其是獨創的顫筆技法,讓線條極富振蕩感,洋溢著活躍躍的韻律之美,賦予了草書以嶄新的境界。
釋文: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
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
氣聞於諸侯。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
繆賢舍人。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原以十五城請
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
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
未得。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
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
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
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原結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
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今君乃亡趙走燕,
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臣
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
勇士,有智謀,宜可使。”於是王召見藺相如
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
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
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
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
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王曰:“誰可使者?”
相如曰:“王必無人,臣原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
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
璧西入秦。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
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
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
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
柱,怒發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
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
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
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
璧之故逆強秦之驩,不可。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
臣奉璧,拜送書於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
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得璧,
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
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
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
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
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相
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
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
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
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臣乃
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
五日,舍相如廣成傳舍。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
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
從徑道亡,歸璧于趙。秦王齋五日后,乃設
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
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馀君,未嘗有堅明約束
者也。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
至趙矣。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
奉璧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
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
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
議之。”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
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
秦趙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
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
禮而歸之。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
侯,拜相如為上大夫。其后與秦王會澠池,相如功大,
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曰:“我有攻城野戰
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位居我上,我見相如,
必辱之。”相如出,望見廉頗,引車避匿。舍人相
與諫,請辭。相如曰:“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
與諫,請辭。相如曰:“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今之視廉將(此處大段刪節原文)軍,孰與秦王?顧強秦不敢加
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兩虎共斗,
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先國家之急而
后私讎也。”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關注微信公眾號琴棋書畫APP,查看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