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寄語(之十八)
——信仰的力量
文/金黎
“信仰”一詞最早出現于佛教典籍唐譯《華嚴經》:“一切仙人殊勝行,人天等類同信仰,如是難行苦行法,菩薩隨應悉能作。”
信仰,在原始意義上,也可指天地信仰與祖先信仰。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的產生是源于人類初期對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
倘若一句話簡而言之:信仰,亦指對某種思想或宗教及對某人某物的信奉敬仰。
近時,我們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有一件事讓許多國人十分震驚——抗美援朝長津湖之戰,我九兵團擔負狙擊任務的某連指戰員,在零下四十度嚴寒下,被凍成冰雕,全連指戰員英勇犧牲,成為永恒的冰雕。當敵人看到陣地上如此景象,也震驚、驚嘆。
試想,為什么全連官兵能夠如此?——鋼鐵般的紀律,源于鋼鐵般的信仰!此信仰的力量,也是我們為什么取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之根本所在吧?
其實,為了新中國成立,像方志敏、趙一曼、江姐等無數共產黨人拋頭顱灑熱血,同樣是一種信仰的力量。
然而,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這一種信仰的力量,在一些人心中漸漸淡漠了,甚至是消失了。
前時,一位在大學演講的領導同志曾經這樣語重心長地對同學們說:”我唯一的害怕,是你們已經不相信了——不相信規則能戰勝潛規則,不相信學場有別于官場,不相信學術不等于權術,不相信風骨遠勝于媚骨。你們或許不相信了,因為追求級別的越來越多,追求真理的越來越少;講待遇的越來越多,講理想的越來越少;大官越來越多,大師越來越少。
因此,在你們走向社會之際,我想說的只是,請看護好你曾經的激情和理想。在這個懷疑的時代,我們依然需要信仰。”
此講話,可謂有膽量、有氣魄、有水平!
當今社會,物質極大豐富。為何人們反而缺乏了戰爭年代的信仰?為何說現在更需要信仰?
毋庸諱言,有的共產黨人缺乏了信仰,因此就貪污腐敗,驕奢淫逸,而有的年輕人剛剛涉世,為什么就缺乏了信仰,甚或沒有信仰呢?譬如有的“啃老族”、“月光族”、甚至吸食毒品,其表現為得過且過,燈紅酒綠,紙醉金迷……
也許有人會說,這些都是個別現象。是的,更為嚴重的是,許多不是共產黨人,也不是紈绔青年,他們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對人生、對社會等常常以一種不相信的心態,有的甚至不相信任何人。有的人反而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切真善美都是假的。許多人只是相信“有錢能使鬼推磨”,只有錢是萬能的。自古以來,有理走遍天下,而現在只是,有錢走遍天下。因此為了一個“錢”字,便不擇手段:假冒偽劣、坑蒙拐騙、貪贓枉法……也因此應了《紅樓夢》中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之言。
實質上,我們這個曾經多災多難的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自己鐵打的信仰,或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周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就是我們民族的信仰。我們這一種民族信仰,比西方上帝與各種宗教更有力量!所以弘揚我們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也能夠產生一種信仰之力量!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只要我們萬眾一心,一個國家繁榮富強,人民信仰堅定,民族偉大復興之中國,會巍然屹立于世界東方!
作者簡介:金黎,本名馬金聲,河南省安陽市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國國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才研究會藝術家學部委員,高級職稱,歷任河南省作家協會理事、安陽市文聯副主席,安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優秀專家。
曾在魯迅文學院進修結業,漢語言文學大專學歷。在北京、上海、天津、廣東、福建、河南等14個省及《人民文學》、《人民日報》等30多家報刊發表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及散文、雜文、評論等作品二百余萬字,獲國家級獎6項(金獎2項)、省級獎8項,長篇歷史小說《文王易夢》榮獲第四屆海內外華語文學創作小說一等獎。有6項創作成果創安陽第一,有多篇作品入選刊,或被多家報刊轉載、連載。《人民日報》、《文藝報》等報刊,曾經發表多篇評介金黎作品的文章。
在人民日報出版社、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等出版小說選集、報告文學選集、雜文評論專著、論著等4部。1993年、1997年著名作家劉紹棠、魏巍為其小說選集《夜合花》、報告文學選集《碧海長歌》作序、題書名。1995年中國當代作家代表作陳列館收藏了其小說選集。
2017年團結出版社出版長篇歷史小說《周文王傳奇》上下卷。2019年出版《金黎文集》6卷。
曾發表、創作6個話劇劇本和電視劇本。2002年應邀參加河南省作家代表團訪問俄羅斯,其散文《俄羅斯見聞》21篇被《中國藝術報》、《中國工人》、《莽原》、《散文選刊》等多家報刊連載、選載。
青年時曾在安陽地毯廠繪畫圖案,并擅長繪畫、書法及畫人物肖像。曾任《安陽日報》第一任美編,文藝部主任,影視文化報主編,曾被評為河南省優秀宣傳干部,安陽市先進工作者。
其傳略被載入《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辭典》和《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錄》等多部辭典。
(編輯:靳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