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歌合集《龔學明的詩》分上中下三冊:上冊,《誰給了我紅漿果》;中冊,《閃電——八行親情詩選》;下冊,《不可復制的旅程》。 2,合集由南京出版傳媒集團南京出版社精心打造,鼎力推出。 3,合集秉承龔學明一貫的現代親情主義創作路徑,不乏滴血泣淚的感人力作。眾多詩歌觸及靈魂的審視,厚重深刻,幽玄澄明。5位詩壇評論大咖、著名詩家孫思、荒林、王志清、李犁、遠心長篇評述,傾心力薦。 4,合集注重詩集的藝術品質和收藏價值,A,合集每冊均選用精美藝術紙,制作外封面和內封面,外封莊重,內封精致,趕超今年的書籍設計潮流;B,在每冊的開頭,分別刊有藝術達人飯牛、林筱之、羅雪村、張洪波、陸健、蘇米的詩意之作,他們中,多享譽中國書畫界、藝術界者,或細心抄錄龔學明收錄集中的詩作,或為詩人潑墨相娛。翻閱合集,藝術氣息撲面而來。C,詩人龔學明為收藏合集者專門備有收藏印章,鈐印篆字“龔學明書印”,可謂相得益彰
遇見詩 遇見你
龔學明的詩
2020/10
詩歌合集《龔學明的詩》(上中下三冊)新近出版的消息傳出后,購藏的詩友和讀者很多,他們遠在新疆、貴州、山西一、湖北、廣東等地和江蘇本省江南江北,紛紛給作者龔學明留言,表達喜歡,“龔老師您好,您寄來的四本詩集(含贈送的詩集《爸爸謠》)我今天都已經收到了,您的詩非常美好而又耐讀”, “龔老師,我要多看您的詩,學習您的寫法,然后有空時也練習多寫一寫”。對于購藏者的要求,龔學明都認真對待,很認真細致地在詩集上留下的簽名和鈐印。
一,關于上冊《誰給了我紅漿果》
上冊,取名為《誰給了我紅漿果》。本冊共收入了242首詩歌。著名詩人、學者孫思和荒林為本冊作了序評。這是兩位在中國的學界和詩壇均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女性,一位在上海,一位居北京。
作者之所以取以《誰給了我紅漿果》這樣的書名,是因為他對“紅漿果”的特別好感,太被這個意象打動了。還包括他對大師羅伯特•弗羅斯特的敬仰,對自然主義的推崇和學習。在本書集之前,龔學明出版了詩集《世間萬物皆親人》,這是他的親情詩的升華,是視自然萬物為親人的詩性探索和哲思肯定。《誰給了我紅漿果》既是這種哲學觀和詩歌觀照的繼續,也是對自然和自我的進一步的詩性跋涉,同樣是他的親情詩創作的延伸。全冊共分八卷,題材林林總總,看似俯拾皆是,令人目不暇接。讀者朋友們只有在讀后,才會在其中發現一點秘密,找到一些思考。
遇見詩 遇見你
二,著名詩人、詩評家孫思這樣評說《誰給了我紅漿果》
以想象和形象思維,構造詩歌靈魂
——序《誰給了我紅漿果》 孫思
我不是搞專業評論的,一般人家請,我都會推辭。原因是我太認真,對人家作品要反復研究,找出作者和讀者甚至別的詩評家都沒涉及到的藝術領域(不能重復),很難也很累。不多的一些評論,都是偶爾為之,也是我愿意的,因為都是我喜歡的詩文。學明是半個老鄉,既然是老鄉,有一半水土相依的血脈,這個序就不能推辭了。
寫詩是發現,寫評論和寫序同樣是發現,發現作品背后所蘊含的審美特質。這個發現同時也是認識,不是認知,不是分析。因為認知和分析的文章每個字都是理性的冷靜的,幾乎不帶一絲情感色彩,所以這樣的文章即便寫得再有深度,也不能打動讀者。也不是跟歷史上的一些作品去比較,或者找出相似的地方,因為他們沒有可比性。而認識是一種感覺和感受,同時也包括詩評家的體驗,這個體驗就是體驗著作者的體驗,因為二者的互為深切,所以這樣的評論必充滿情感和溫度。特別是在對原作品把脈的準確度和敏銳度,以及由發現和感悟衍生出的語言生動性與穿透力(這兩點是為讀者是否愿意閱讀的著眼點,這直接關乎才情,才情就是風采,風采就如同風景,有誰不愿看風景,而愿意去看長篇大論的歷史知識呢)。所以詩評家不僅應該是詩人,跟應該具備學者的豐富、通達。只有用兩種眼光互為觀察和發現,才可以讓其評論好看,讀者想讀。
認識學明前先接觸了他的“八行詩”,且第一次讀他的八行詩就被打動了。記得當時我還跟他開玩笑:你的“八行詩”應該由哪家詩刊專門開“八行詩專欄”,一定會有很多詩人和讀者喜歡。后來在外面開會,碰到了學明,他爽朗,為人不拘小節,愛看玩笑,害人之心沒有,防人之心也沒有。印象最深的是他下巴上的胡子,頗有古文人風范和個性。
一位詩人苦心經營文本結構的過程,也是為他的個體記憶和體驗賦予一個外在形式的過程。龔學明詩集《誰給了我紅漿果》,以反問的方式,以名詞超越動詞的想象空間和動感,勾起我們對沉潛于名詞的語言背后的,只有詩人能看見的事物,所引發的好奇與探究。
《誰給了我紅漿果》分八輯,共計收入了他的232首詩。在這些詩中,詩人通過發現,通過形象思維,把無窮無盡的關于我們生存環境的物質和一切存在生物,一一予以賦形,形成一個個伸手可以觸摸的鮮明的藝術形象。正如什科洛夫斯基說:藝術就是形象思維,沒有形象就沒有藝術,特別是沒有詩。我在這里想補一句:沒有形象思維,也不可能有詩歌靈魂。
詩人以“生日”取名第一輯,收錄了29首詩。
“我已發誓不再寫花/在這個世界上我的悲觀越來越多/但紫紅色密集,并不快樂//一種生命消失后/會以什么樣的形式再次出現?/在公墓,這些花鮮亮而激烈/它們和地底下的亡靈/不可能沒有關聯//我代替神在設計生命轉換的通路天空蔚藍,空氣潔凈/泥土的氣息發出邀請/我父親的痛太重/他在色彩的表達上留下/不想隱藏的痕跡//今天我給碑上的父親洗臉/三年前的幼小松柏長大/它輕輕搖晃出熟悉的親切感/那些紫荊花/松柏,一起延續了全部。——《紫荊花》”
詞語直接創造的現場感,讓讀者情不自禁地生發出在場的幻象。這里語言直指事物和親人的能力得以顯示出來。先入為主的詩人在這里退隱了,讓客體不受遮擋地自我出場,同時也讓我們直擊現場,看“紫荊花”怎樣浸染了詩人的情感于思想后,再次意味無窮地和詩人的思念相融合。
詩人喜歡把看到的設為一個角色,就如鏡頭下的焦點。譬如下面一首《紅漿果》。先從外部出發,再逐漸抵達到詩人真正想表達的事物內部。先從果實的一個方面、部分和細節滑到另一個方面、部分和細節。并將與果實相關連甚至無關連的形象,進行彼此轉換。看似焦點不一,卻在一個秩序內。簡潔處大片留白,細密處亦精描細化,凌厲不失柔和。詩人以鏡頭從遠到近的推拉、閃回,從接近角色,到和角色一起體驗和感覺,再到越出自己視線之外,直到完成最后一個鮮明的形象——沉默打坐的人。
“白雪上的紅漿果多么美//一個熱愛生活的詩人敏感色彩的/象征//弗羅斯特的紅漿果讓我怦然心動/我想起一個月前我在南京看到的/紅漿果鮮艷而飽滿/我愿意再看一次(今天我第一次感到風寒刺臉)/我的紅漿果還在//為什么要那么悲觀呢/銀杏和晚櫻都放下了矜持/吹落卑微的本色/在蕪雜的瑣事中,總有讓我們眼前一亮的感動/不要把冬天的風喻為刀戟/所有成熟的走向,在頂端/人生的經驗/提煉后的愛,都越來越少/越加醒目,珍貴//一個修煉成佛者/在燃燒后,他的舍利/比俗世的紅漿果更重,更耐思/在風中漸枯的紅漿果/像一個正放下紅色,沉默打坐的人。——(第二輯《紅漿果》之<紅漿果>)”
“白雪上的紅漿果多么美”這根引線拉出,敘事便跟隨展開,由視角進行輻射擴散。詩有概述也有細描,同一物在不同視角中在情境之間轉移、過度、混合與交織。語言時態也是多重的,隱喻性的語言,極力于修辭的曲折和復雜變體,情景的設計和遞進,是詩人根據已經完成的現行文字而逆向行走的結果。尤其結尾一節,其詩意或詩性絕不止于語言的表面,而是一種立意上的難以言說的事物,它超越語言本身,而有著更深遠的寓意。
我們的城市環境,總是給予我們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視覺和聽覺感受,如何在生活的本來面目中,去發現美,這就需要詩人想象的移植和延展,發掘出體驗之外的新感官。在這一點上,學明做到了。
“設置一個休息日是要讓/我們靜下來。這樣的日子/如果有陽光,再合適不過了//我在繞城高架上。去取一張/音樂會的票。一條寂靜的城墻/在陽光下比我安寧,那種灰中帶白的/陳舊,像一只耐心的巨大口袋/等待裝下更多的現在,充實歷史//槭樹和水杉讓人驚恐/它們沒有想到今天是星期天/內心躁動,甚至陷于掙扎/怎么看,都無法回避,這滲出的/越來越多的紅色,像血//人類定下的休息日往往一廂情愿/更多的是一種美好的設想/萬物不會停下行走和思索,這些處于/冬天的樹,外部的觀察無法抵達內心的復雜/我愿意想象樹在分娩/它們有我們看不見的收獲。——(第三輯《溫度》之<星期天>)”
詩人的眼睛借用“星期天”去發現和捕捉由想象帶來的新奇感和合適感,并將染有生活氣息的一切置于尺幅之間,令我們伸手可及。這是詩人對當下城市生活的發現與重審。詩中的每一部分都超越了全部,而不只是限于其中的部分。詩人對一個問題的提問和回答,往往涉及另一個問題的解決。而詩里情節的鋪排,其實是真實世界的肋骨。
生活本身,就是這個時代中的存在。而生活的各個部分,則成為學明多角度的瞬間視角的集合,然后再分組、重疊,讓很多看得見看不見的可以同時出現,把生活平面,變為立體空間,呈現出我們習焉不察的一個新的世界,以及不曾知覺的內心。
“在一首詩上刻下九月的印痕/將詩人龔學明的名字第一次/寫進一棵樹的呼喚里:/現在,他正偏頭痛。他坐在水里/有涼爽的風,他感到被迷惑而/茫然四顧——/但他分明是神的寵兒——他/坐在水里,被愛包圍//蒼天遼闊,云朵不知道向左/還是向右走。可以肯定的是/萬物都有了歷史,都有疲憊感。/那個叫龔學明的詩人不用筆名/因裸身行走而心寒體冷。/他放低身子,畫彩色的小石子/在一片寬大的葉子上尋找趣味。——(第六輯《石榴》——<九月>)”
這首詩以自己名字為鋪墊,不同角度的所見和發現并置,成為他異質性的表達。他不愿意在一個完整的故事結構里被框住,而是喜歡在不同的時間線里,放進不同的情節和故事,讓一些鋒利、跳躍的棱角,自己自發的顯露出來。
當我們處于有形或無形的誘惑與樊籬之中,怎樣以一種更通透或更本源性的視角看待那些我們不愿看到的痛苦、磨難、艱辛與罪,并將其提煉到我們的文字中,寓意于我們的生活,這不僅僅是學明一直思考的,也是我們每個詩人要去思考和努力去實施的。
龔學明的詩集《誰給了我紅漿果》,用純粹的植物而不是花,創造一種宗教,用純凈無邊的河流,而不僅僅是水,創造一種宗教。他采用繪畫的方式表現,畫面或清朗或簡約或深遠,都源自于原野中的風吹草低,源自于夜晚和白天都涌動不止和流淌不止的河流,源自于陡峭巖壁的延伸,源自于旭日和夕陽以及月光孕育的啟發。它們無論是以離散以歡聚以遠眺的方式呈現于我們,都是沉默中的巖漿,是他心靈與靈感剎那間的碰撞與閃現。
但愿學明詩集《誰給了我紅漿果》的這個藝術特點,也是我的一種發現。如此,便不枉為序。
2020年7月3日完稿于滬宅
孫思:詩人、評論家,著有詩集五部,曾獲劉章詩歌獎、第二屆海燕詩歌獎、上海作協會員年度作品獎,詩收進百種詩歌選本。理論研究專著《走進大學生心里》填補國內同行業空白,被全國各大高校圖書館珍藏。2017《現代青年》年度人物•最佳詩人,有詩評獲《詩潮》年度詩歌評論獎,散文評論獲第七屆冰心理論獎。
三,上冊《誰給了我紅漿果》詩歌選登
1,屋頂
屋頂突然改變,白色覆蓋
底下的人仍舊唱歌,跳舞,或哭泣
他們不能看到這高于生活的部分
只有將心提到更高處
才能發現美
雪落下來,總選擇夜晚
在智者和普通人都睡著的時候
當天已明亮
人與人視角不同,或喜或憂
更低處的路是黑的
流動的道路喧鬧而繁復
即使被大雪蓋住了,生活的手
還是要掀開,露出原色,包括丑
唯有屋頂寂靜
等待陽光輕輕觸碰
像所有的美,在虛幻處
若即若離
選自上冊《誰給了我紅漿果》卷一第11頁
2,之子
人間已有眾鳥齊鳴
陽光在陽光之上,在植物之上
提前的槐花在風中輕晃
純潔的白色像一件遠行的衣裳
蠶豆新結
之子們在試探
白天之美和夜晚之冷
開花的開花,結籽的結籽
大地上所有的生靈
說話的,不說話的
都帶著透明的水壺
遠行者遠行
歸家者匆匆,像短暫的賜予
眼含淚水
選自上冊《誰給了我紅漿果》卷二第52頁
3,棉手套
對于實用的手來說
一雙棉手套絕不用來裝飾
來自于本能的需求
比如御寒,是第一位的
現在寒風凜冽,河面獻出部分身體
錯誤地形成保護層
我們的手收回直率和�敢
用一雙棉手套間接地表示
與風的妥協和認輸
手的確有軟弱的時候
而一旦軟到像一個女孩時
她會說,“繡上一朵花吧”
當放下一種追求,必有另一種追求
取代
而我在玻璃陽臺里寫詩
陽光多么溫暖。一雙棉手套
阻隔手機屏與手指間的默契
我只好將其摘下,放在一邊
選自上冊《誰給了我紅漿果》卷三第83頁
4,雨或雪
現在,我還不能說下雪了。
下雨或者下雪,說到底
都是一種選擇改變另一種選擇
在恰當時的改變令人愉悅
南方此時不可能下雪。雨
打在金桂的花蕊上,像眼睛
睜大,也像燈點亮
脆弱的南方,雪強勢而落
雪裹著風,在十月的早晨
夢中的江南懷想一年蓬,松果菊
精致的陶器愿意做小小的擺設
從雨到雪。從經歷到回憶
從溫潤到覆蓋。走出大雪的人
比誰擁有鉆石,誰更會收藏
選自上冊《誰給了我紅漿果》卷四第120頁
5,美麗
銀杏葉和稻子一起說
疼痛是美麗的
我的手曾輕撫一片金黃的葉片
竟感覺到痙攣和顫抖
連片的稻穗進入成熟期
那種熟透后幸福而不舍的
眼神,是痛中的美
我還要說,美麗是疼痛的
我們和相遇的一切事物
和平共處,柔軟的目光對視
世界明亮
當預感這將是暫時——
那次,在橋邊,看著好看的流水
我禁不住說:“美麗多么的痛”
流水流出了眼淚
選自上冊《誰給了我紅漿果》卷五第160頁
6,擦肩而過
秋風起,波浪翻卷
灰色大鳥的翅膀被悲傷和
猶豫壓住。魚
潛于水底。……美麗的背影
——隱藏全部的可能性:
溫柔的意義,不可或缺的
情感支撐,與食欲相提并論的
軀體滿足。
我們并不能知道今后會怎樣
擁有的體驗
總是擦肩而過
灰色的大鳥并不知道
更悲慘的冬天臨近
而人類懂得哀老和
死亡的含義。因此,請寬容
我們貪婪美麗的事物,并因反向遠去
略有遺憾
選自上冊《誰給了我紅漿果》卷六第183頁
7,我遇到礁石心生歡喜
不期而遇者,突出于平淡生活的
表面。凝重,人人都有本能畏懼
——這不可回避的經歷
我遇到礁石,我心生歡喜
水與水相擁,無聲而柔軟
岸上的眼神,寡欲者只是輕語
風吹柳葉,揚花數朵
獲準走上礁石的人,臉有驚恐
堅硬的礁石勝過難啃的骨頭
沉睡的人忽然醒來,一臉無辜
而凸起之物并不會都是礁石
喧鬧的榮譽,掌聲也似潮水
如果將思路轉換
遇上礁石也是享受
“這么快,我還沒看個夠”
礁石隱沒,忽然若有所失
選自上冊《誰給了我紅漿果》卷七第218頁
8,毀滅
越走越遠:抽出來的活力離去
留下軀殼和沒有交待的遺言
一朵云中潛藏虛無和無限可能性
一片遺棄的樹林只有沉默和嘆息
暗喻和明示如此交織:從高處觀看
保持不近不遠的距離,一片綠色
在演繹中認真嚴肅——悲風中的驚喜
濃烈的表達和越來越暗淡的悲觀
一片樹林盯著一朵白云說,“我將飛”
那時天空遼闊,樹的心中波瀾起伏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喟嘆:疾病纏身
原來自然規則高過人世間的激情
你沒有告別,我也就不會留戀;
你不哭泣,我絕不會悲傷過度
平靜目睹一場毀滅,不期待再生
或重復,我們只是默默望著生活本身
選自上冊《誰給了我紅漿果》卷八第258頁
四,上冊《誰給了我紅漿果》中的書畫作品
五,詩歌合集《龔學明的詩》(上中下三冊)購藏方法
1,詩歌合集《龔學明的詩》(上中下三冊)定價270元/套,不分拆購買。
2,為鼓勵詩人們和讀者、網友多多接觸自然,踐行在行走中發現詩意和詩歌的創作理念,作者特為購藏者準備了每雙價值20元的春襪。購詩歌合集《龔學明的詩》(上中下三冊)一套,可獲贈春襪一雙。
3,購藏詩歌合集《龔學明的詩》(上中下三冊)一套,可獲贈作者于2019年出版的詩集《爸爸謠》一冊,《爸爸謠》定價90元/冊。
4,以上兩種贈送方式不兼得,可任選一種。贈完為止。或上述優惠條件何時中止,由作者決定。
5,本省購藏者需支付每冊10元的快遞費,外省購藏者需支付每冊20元的快遞費,如有不足部分,由作者承擔。
6,支付可通過加作者微信操作,收款后即寄出。需要簽名者請告知。作者可鈐印,以作收藏。
7,詩歌合集《龔學明的詩》(上中下三冊)網絡上有售,但不包括上述優惠條件。
8,出于收藏考慮,本書控制印數,數量有限。
9,本規則解釋權在作者。
遇見詩 遇見你
龔學明的詩
2020/10
詩歌合集《龔學明的詩》(上中下三冊)新近出版的消息傳出后,購藏的詩友和讀者很多,他們遠在新疆、貴州、山西一、湖北、廣東等地和江蘇本省江南江北,紛紛給作者龔學明留言,表達喜歡,“龔老師您好,您寄來的四本詩集(含贈送的詩集《爸爸謠》)我今天都已經收到了,您的詩非常美好而又耐讀”, “龔老師,我要多看您的詩,學習您的寫法,然后有空時也練習多寫一寫”。對于購藏者的要求,龔學明都認真對待,很認真細致地在詩集上留下的簽名和鈐印。
一,關于上冊《誰給了我紅漿果》
上冊,取名為《誰給了我紅漿果》。本冊共收入了242首詩歌。著名詩人、學者孫思和荒林為本冊作了序評。這是兩位在中國的學界和詩壇均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女性,一位在上海,一位居北京。
作者之所以取以《誰給了我紅漿果》這樣的書名,是因為他對“紅漿果”的特別好感,太被這個意象打動了。還包括他對大師羅伯特•弗羅斯特的敬仰,對自然主義的推崇和學習。在本書集之前,龔學明出版了詩集《世間萬物皆親人》,這是他的親情詩的升華,是視自然萬物為親人的詩性探索和哲思肯定。《誰給了我紅漿果》既是這種哲學觀和詩歌觀照的繼續,也是對自然和自我的進一步的詩性跋涉,同樣是他的親情詩創作的延伸。全冊共分八卷,題材林林總總,看似俯拾皆是,令人目不暇接。讀者朋友們只有在讀后,才會在其中發現一點秘密,找到一些思考。
遇見詩 遇見你
二,著名詩人、詩評家孫思這樣評說《誰給了我紅漿果》
以想象和形象思維,構造詩歌靈魂
——序《誰給了我紅漿果》 孫思
我不是搞專業評論的,一般人家請,我都會推辭。原因是我太認真,對人家作品要反復研究,找出作者和讀者甚至別的詩評家都沒涉及到的藝術領域(不能重復),很難也很累。不多的一些評論,都是偶爾為之,也是我愿意的,因為都是我喜歡的詩文。學明是半個老鄉,既然是老鄉,有一半水土相依的血脈,這個序就不能推辭了。
寫詩是發現,寫評論和寫序同樣是發現,發現作品背后所蘊含的審美特質。這個發現同時也是認識,不是認知,不是分析。因為認知和分析的文章每個字都是理性的冷靜的,幾乎不帶一絲情感色彩,所以這樣的文章即便寫得再有深度,也不能打動讀者。也不是跟歷史上的一些作品去比較,或者找出相似的地方,因為他們沒有可比性。而認識是一種感覺和感受,同時也包括詩評家的體驗,這個體驗就是體驗著作者的體驗,因為二者的互為深切,所以這樣的評論必充滿情感和溫度。特別是在對原作品把脈的準確度和敏銳度,以及由發現和感悟衍生出的語言生動性與穿透力(這兩點是為讀者是否愿意閱讀的著眼點,這直接關乎才情,才情就是風采,風采就如同風景,有誰不愿看風景,而愿意去看長篇大論的歷史知識呢)。所以詩評家不僅應該是詩人,跟應該具備學者的豐富、通達。只有用兩種眼光互為觀察和發現,才可以讓其評論好看,讀者想讀。
認識學明前先接觸了他的“八行詩”,且第一次讀他的八行詩就被打動了。記得當時我還跟他開玩笑:你的“八行詩”應該由哪家詩刊專門開“八行詩專欄”,一定會有很多詩人和讀者喜歡。后來在外面開會,碰到了學明,他爽朗,為人不拘小節,愛看玩笑,害人之心沒有,防人之心也沒有。印象最深的是他下巴上的胡子,頗有古文人風范和個性。
一位詩人苦心經營文本結構的過程,也是為他的個體記憶和體驗賦予一個外在形式的過程。龔學明詩集《誰給了我紅漿果》,以反問的方式,以名詞超越動詞的想象空間和動感,勾起我們對沉潛于名詞的語言背后的,只有詩人能看見的事物,所引發的好奇與探究。
《誰給了我紅漿果》分八輯,共計收入了他的232首詩。在這些詩中,詩人通過發現,通過形象思維,把無窮無盡的關于我們生存環境的物質和一切存在生物,一一予以賦形,形成一個個伸手可以觸摸的鮮明的藝術形象。正如什科洛夫斯基說:藝術就是形象思維,沒有形象就沒有藝術,特別是沒有詩。我在這里想補一句:沒有形象思維,也不可能有詩歌靈魂。
詩人以“生日”取名第一輯,收錄了29首詩。
“我已發誓不再寫花/在這個世界上我的悲觀越來越多/但紫紅色密集,并不快樂//一種生命消失后/會以什么樣的形式再次出現?/在公墓,這些花鮮亮而激烈/它們和地底下的亡靈/不可能沒有關聯//我代替神在設計生命轉換的通路天空蔚藍,空氣潔凈/泥土的氣息發出邀請/我父親的痛太重/他在色彩的表達上留下/不想隱藏的痕跡//今天我給碑上的父親洗臉/三年前的幼小松柏長大/它輕輕搖晃出熟悉的親切感/那些紫荊花/松柏,一起延續了全部。——《紫荊花》”
詞語直接創造的現場感,讓讀者情不自禁地生發出在場的幻象。這里語言直指事物和親人的能力得以顯示出來。先入為主的詩人在這里退隱了,讓客體不受遮擋地自我出場,同時也讓我們直擊現場,看“紫荊花”怎樣浸染了詩人的情感于思想后,再次意味無窮地和詩人的思念相融合。
詩人喜歡把看到的設為一個角色,就如鏡頭下的焦點。譬如下面一首《紅漿果》。先從外部出發,再逐漸抵達到詩人真正想表達的事物內部。先從果實的一個方面、部分和細節滑到另一個方面、部分和細節。并將與果實相關連甚至無關連的形象,進行彼此轉換。看似焦點不一,卻在一個秩序內。簡潔處大片留白,細密處亦精描細化,凌厲不失柔和。詩人以鏡頭從遠到近的推拉、閃回,從接近角色,到和角色一起體驗和感覺,再到越出自己視線之外,直到完成最后一個鮮明的形象——沉默打坐的人。
“白雪上的紅漿果多么美//一個熱愛生活的詩人敏感色彩的/象征//弗羅斯特的紅漿果讓我怦然心動/我想起一個月前我在南京看到的/紅漿果鮮艷而飽滿/我愿意再看一次(今天我第一次感到風寒刺臉)/我的紅漿果還在//為什么要那么悲觀呢/銀杏和晚櫻都放下了矜持/吹落卑微的本色/在蕪雜的瑣事中,總有讓我們眼前一亮的感動/不要把冬天的風喻為刀戟/所有成熟的走向,在頂端/人生的經驗/提煉后的愛,都越來越少/越加醒目,珍貴//一個修煉成佛者/在燃燒后,他的舍利/比俗世的紅漿果更重,更耐思/在風中漸枯的紅漿果/像一個正放下紅色,沉默打坐的人。——(第二輯《紅漿果》之<紅漿果>)”
“白雪上的紅漿果多么美”這根引線拉出,敘事便跟隨展開,由視角進行輻射擴散。詩有概述也有細描,同一物在不同視角中在情境之間轉移、過度、混合與交織。語言時態也是多重的,隱喻性的語言,極力于修辭的曲折和復雜變體,情景的設計和遞進,是詩人根據已經完成的現行文字而逆向行走的結果。尤其結尾一節,其詩意或詩性絕不止于語言的表面,而是一種立意上的難以言說的事物,它超越語言本身,而有著更深遠的寓意。
我們的城市環境,總是給予我們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視覺和聽覺感受,如何在生活的本來面目中,去發現美,這就需要詩人想象的移植和延展,發掘出體驗之外的新感官。在這一點上,學明做到了。
“設置一個休息日是要讓/我們靜下來。這樣的日子/如果有陽光,再合適不過了//我在繞城高架上。去取一張/音樂會的票。一條寂靜的城墻/在陽光下比我安寧,那種灰中帶白的/陳舊,像一只耐心的巨大口袋/等待裝下更多的現在,充實歷史//槭樹和水杉讓人驚恐/它們沒有想到今天是星期天/內心躁動,甚至陷于掙扎/怎么看,都無法回避,這滲出的/越來越多的紅色,像血//人類定下的休息日往往一廂情愿/更多的是一種美好的設想/萬物不會停下行走和思索,這些處于/冬天的樹,外部的觀察無法抵達內心的復雜/我愿意想象樹在分娩/它們有我們看不見的收獲。——(第三輯《溫度》之<星期天>)”
詩人的眼睛借用“星期天”去發現和捕捉由想象帶來的新奇感和合適感,并將染有生活氣息的一切置于尺幅之間,令我們伸手可及。這是詩人對當下城市生活的發現與重審。詩中的每一部分都超越了全部,而不只是限于其中的部分。詩人對一個問題的提問和回答,往往涉及另一個問題的解決。而詩里情節的鋪排,其實是真實世界的肋骨。
生活本身,就是這個時代中的存在。而生活的各個部分,則成為學明多角度的瞬間視角的集合,然后再分組、重疊,讓很多看得見看不見的可以同時出現,把生活平面,變為立體空間,呈現出我們習焉不察的一個新的世界,以及不曾知覺的內心。
“在一首詩上刻下九月的印痕/將詩人龔學明的名字第一次/寫進一棵樹的呼喚里:/現在,他正偏頭痛。他坐在水里/有涼爽的風,他感到被迷惑而/茫然四顧——/但他分明是神的寵兒——他/坐在水里,被愛包圍//蒼天遼闊,云朵不知道向左/還是向右走。可以肯定的是/萬物都有了歷史,都有疲憊感。/那個叫龔學明的詩人不用筆名/因裸身行走而心寒體冷。/他放低身子,畫彩色的小石子/在一片寬大的葉子上尋找趣味。——(第六輯《石榴》——<九月>)”
這首詩以自己名字為鋪墊,不同角度的所見和發現并置,成為他異質性的表達。他不愿意在一個完整的故事結構里被框住,而是喜歡在不同的時間線里,放進不同的情節和故事,讓一些鋒利、跳躍的棱角,自己自發的顯露出來。
當我們處于有形或無形的誘惑與樊籬之中,怎樣以一種更通透或更本源性的視角看待那些我們不愿看到的痛苦、磨難、艱辛與罪,并將其提煉到我們的文字中,寓意于我們的生活,這不僅僅是學明一直思考的,也是我們每個詩人要去思考和努力去實施的。
龔學明的詩集《誰給了我紅漿果》,用純粹的植物而不是花,創造一種宗教,用純凈無邊的河流,而不僅僅是水,創造一種宗教。他采用繪畫的方式表現,畫面或清朗或簡約或深遠,都源自于原野中的風吹草低,源自于夜晚和白天都涌動不止和流淌不止的河流,源自于陡峭巖壁的延伸,源自于旭日和夕陽以及月光孕育的啟發。它們無論是以離散以歡聚以遠眺的方式呈現于我們,都是沉默中的巖漿,是他心靈與靈感剎那間的碰撞與閃現。
但愿學明詩集《誰給了我紅漿果》的這個藝術特點,也是我的一種發現。如此,便不枉為序。
2020年7月3日完稿于滬宅
孫思:詩人、評論家,著有詩集五部,曾獲劉章詩歌獎、第二屆海燕詩歌獎、上海作協會員年度作品獎,詩收進百種詩歌選本。理論研究專著《走進大學生心里》填補國內同行業空白,被全國各大高校圖書館珍藏。2017《現代青年》年度人物•最佳詩人,有詩評獲《詩潮》年度詩歌評論獎,散文評論獲第七屆冰心理論獎。
三,上冊《誰給了我紅漿果》詩歌選登
1,屋頂
屋頂突然改變,白色覆蓋
底下的人仍舊唱歌,跳舞,或哭泣
他們不能看到這高于生活的部分
只有將心提到更高處
才能發現美
雪落下來,總選擇夜晚
在智者和普通人都睡著的時候
當天已明亮
人與人視角不同,或喜或憂
更低處的路是黑的
流動的道路喧鬧而繁復
即使被大雪蓋住了,生活的手
還是要掀開,露出原色,包括丑
唯有屋頂寂靜
等待陽光輕輕觸碰
像所有的美,在虛幻處
若即若離
選自上冊《誰給了我紅漿果》卷一第11頁
2,之子
人間已有眾鳥齊鳴
陽光在陽光之上,在植物之上
提前的槐花在風中輕晃
純潔的白色像一件遠行的衣裳
蠶豆新結
之子們在試探
白天之美和夜晚之冷
開花的開花,結籽的結籽
大地上所有的生靈
說話的,不說話的
都帶著透明的水壺
遠行者遠行
歸家者匆匆,像短暫的賜予
眼含淚水
選自上冊《誰給了我紅漿果》卷二第52頁
3,棉手套
對于實用的手來說
一雙棉手套絕不用來裝飾
來自于本能的需求
比如御寒,是第一位的
現在寒風凜冽,河面獻出部分身體
錯誤地形成保護層
我們的手收回直率和�敢
用一雙棉手套間接地表示
與風的妥協和認輸
手的確有軟弱的時候
而一旦軟到像一個女孩時
她會說,“繡上一朵花吧”
當放下一種追求,必有另一種追求
取代
而我在玻璃陽臺里寫詩
陽光多么溫暖。一雙棉手套
阻隔手機屏與手指間的默契
我只好將其摘下,放在一邊
選自上冊《誰給了我紅漿果》卷三第83頁
4,雨或雪
現在,我還不能說下雪了。
下雨或者下雪,說到底
都是一種選擇改變另一種選擇
在恰當時的改變令人愉悅
南方此時不可能下雪。雨
打在金桂的花蕊上,像眼睛
睜大,也像燈點亮
脆弱的南方,雪強勢而落
雪裹著風,在十月的早晨
夢中的江南懷想一年蓬,松果菊
精致的陶器愿意做小小的擺設
從雨到雪。從經歷到回憶
從溫潤到覆蓋。走出大雪的人
比誰擁有鉆石,誰更會收藏
選自上冊《誰給了我紅漿果》卷四第120頁
5,美麗
銀杏葉和稻子一起說
疼痛是美麗的
我的手曾輕撫一片金黃的葉片
竟感覺到痙攣和顫抖
連片的稻穗進入成熟期
那種熟透后幸福而不舍的
眼神,是痛中的美
我還要說,美麗是疼痛的
我們和相遇的一切事物
和平共處,柔軟的目光對視
世界明亮
當預感這將是暫時——
那次,在橋邊,看著好看的流水
我禁不住說:“美麗多么的痛”
流水流出了眼淚
選自上冊《誰給了我紅漿果》卷五第160頁
6,擦肩而過
秋風起,波浪翻卷
灰色大鳥的翅膀被悲傷和
猶豫壓住。魚
潛于水底。……美麗的背影
——隱藏全部的可能性:
溫柔的意義,不可或缺的
情感支撐,與食欲相提并論的
軀體滿足。
我們并不能知道今后會怎樣
擁有的體驗
總是擦肩而過
灰色的大鳥并不知道
更悲慘的冬天臨近
而人類懂得哀老和
死亡的含義。因此,請寬容
我們貪婪美麗的事物,并因反向遠去
略有遺憾
選自上冊《誰給了我紅漿果》卷六第183頁
7,我遇到礁石心生歡喜
不期而遇者,突出于平淡生活的
表面。凝重,人人都有本能畏懼
——這不可回避的經歷
我遇到礁石,我心生歡喜
水與水相擁,無聲而柔軟
岸上的眼神,寡欲者只是輕語
風吹柳葉,揚花數朵
獲準走上礁石的人,臉有驚恐
堅硬的礁石勝過難啃的骨頭
沉睡的人忽然醒來,一臉無辜
而凸起之物并不會都是礁石
喧鬧的榮譽,掌聲也似潮水
如果將思路轉換
遇上礁石也是享受
“這么快,我還沒看個夠”
礁石隱沒,忽然若有所失
選自上冊《誰給了我紅漿果》卷七第218頁
8,毀滅
越走越遠:抽出來的活力離去
留下軀殼和沒有交待的遺言
一朵云中潛藏虛無和無限可能性
一片遺棄的樹林只有沉默和嘆息
暗喻和明示如此交織:從高處觀看
保持不近不遠的距離,一片綠色
在演繹中認真嚴肅——悲風中的驚喜
濃烈的表達和越來越暗淡的悲觀
一片樹林盯著一朵白云說,“我將飛”
那時天空遼闊,樹的心中波瀾起伏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喟嘆:疾病纏身
原來自然規則高過人世間的激情
你沒有告別,我也就不會留戀;
你不哭泣,我絕不會悲傷過度
平靜目睹一場毀滅,不期待再生
或重復,我們只是默默望著生活本身
選自上冊《誰給了我紅漿果》卷八第258頁
四,上冊《誰給了我紅漿果》中的書畫作品
五,詩歌合集《龔學明的詩》(上中下三冊)購藏方法
1,詩歌合集《龔學明的詩》(上中下三冊)定價270元/套,不分拆購買。
2,為鼓勵詩人們和讀者、網友多多接觸自然,踐行在行走中發現詩意和詩歌的創作理念,作者特為購藏者準備了每雙價值20元的春襪。購詩歌合集《龔學明的詩》(上中下三冊)一套,可獲贈春襪一雙。
3,購藏詩歌合集《龔學明的詩》(上中下三冊)一套,可獲贈作者于2019年出版的詩集《爸爸謠》一冊,《爸爸謠》定價90元/冊。
4,以上兩種贈送方式不兼得,可任選一種。贈完為止。或上述優惠條件何時中止,由作者決定。
5,本省購藏者需支付每冊10元的快遞費,外省購藏者需支付每冊20元的快遞費,如有不足部分,由作者承擔。
6,支付可通過加作者微信操作,收款后即寄出。需要簽名者請告知。作者可鈐印,以作收藏。
7,詩歌合集《龔學明的詩》(上中下三冊)網絡上有售,但不包括上述優惠條件。
8,出于收藏考慮,本書控制印數,數量有限。
9,本規則解釋權在作者。
上中下三冊詩集的內封
龔學明,居南京。上世紀80年代求學于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后分配至江蘇新華日報社,揚子晚報創辦工作至今。現為江蘇揚子晚報《詩風》詩刊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