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丹飛很晚,只在798郝儷藝術(shù)中心的一個畫展上匆匆見過一面。我是在讀了《我是數(shù)過一萬朵雪花的人》這部詩集后,才真正認識了這位詩人的。
丹飛是位早熟的詩人。《我是數(shù)過一萬朵雪花的人》清晰地展示了丹飛從一個少年詩人,到青年詩人,再到有了一對兒女的中年詩人的創(chuàng)作歷程,在我看來,這部詩集也可稱得上是丹飛的心靈成長史了。
少年時代的丹飛憧憬著“樂園”,他呼喚“請給我憧憬的翅膀和力量/我要像鳥兒一樣自在飛翔”。在青年時代,他“期待所有響亮的日子”,自豪地宣稱“青春可以作證:我們奮斗過/我們青春過/我們存在過/我們榮耀過/我們作為一顆顆耀眼的星座/永遠比肩于宇宙最耀眼的星”。少年壯志,青春活力,放歌理想,憧憬未來,這使丹飛少年與青年時代的詩歌在青少年讀者中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丹飛也成了許多青少年心中的偶像。
不過,丹飛并沒有陶醉于自己青春寫作的成就。在最新編定的《我是數(shù)過一萬朵雪花的人》這部詩集中,丹飛的青春寫作只保留了有代表性的幾首,詩集的主體,則是丹飛已為人父,進入中年的作品。此時的丹飛,才華不減,詩情依舊,但他的意象的選擇、表情的方式,卻與青春寫作時期有了明顯的不同。在青春寫作時代,丹飛用燃燒的生命迸發(fā)激情,他的詩歌話語是熱烈的,昂揚的,奔放的。但是,當?shù)わw步入社會多年,有了豐富的閱歷,有了一兒一女之后,他的情感方式則變得內(nèi)斂了,祥和了,厚重了,如同冬日室內(nèi)的炭火,徐徐地卻又不斷地釋放著溫暖。
打開《我是數(shù)過一萬朵雪花的人》這部詩集,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愛,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深入骨髓的父愛。父愛與母愛一樣,是血濃于水的,是基于人的本性的,是不求回報的。幼年的冰心曾問她的母親,你為什么這樣愛我呀?母親回答,不為什么,因為你是我的女兒呀!丹飛在這部詩集表現(xiàn)的對兒女的愛,也與冰心一樣,是由衷的,沒有什么道理可講的。正如他所言:“女兒是我上輩子的癢/也是癮也是債/也是藥也是神。”(《女兒是我上輩子的》)兒女改變了他的情感生活,改變了他的生活方式:在女兒睡覺之前,他低聲地唱起了搖籃曲:“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鳥兒已歸巢云兒睡著了/你看那太陽變成了月亮/星星的眼睛她眨呀眨呀眨。”(《搖籃曲》)等女兒入睡后,他“才會虔誠上床/悄悄躺在她的胖腳邊/供她在夢里墊腳。”(《按游戲規(guī)則出牌》)當然,更重要的,孩子的誕生,改變了他對世界的認知:
有你之前
時間不好打發(fā)
看云起
看花開
漫長的留白
總被誤認成詩意
有你之后
一天變得很短
看你耍賴
看你笑出我從來沒有看過的樣子
你也看云
你也摘花
從來沒有一個人這么認真對待一朵花
只是在你手中
我才聞到花香
(《說幾句動感情的話》)
詩中寫的是有了女兒前后的心態(tài)的變化,一朵花只有到了女兒手里,才聞到花香,是女兒給了他這種獨特的感覺能力。
一般來說,父愛是內(nèi)斂的,含蓄的,更著眼于孩子長遠的未來,有時未免嚴肅有余而親切不足。難得的是,丹飛對子女的態(tài)度,是平等的,親昵的,他的詩不是擺出家長的姿態(tài),以教訓的口吻寫的“誡子書”,而是以平等的身份與孩子真誠地對話。當女兒用紫粉藍三色涂畫的時候,媽媽剛要開口指點,丹飛說“不要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者面前指手畫腳”,這也正是女兒的心里話:“媽媽不要說,我會畫。”在《我覺得你美好》一詩中,丹飛表現(xiàn)了不同于一般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而是要“讓你盡可能久地釋放天性/因為當你進入任何課堂/他們有一萬種方法妄想讓你和別的孩子雷同/……我覺得你美好/僅僅因為你是你”。順應(yīng)孩子的天性,讓孩子自由地成長為不同于他人的一個獨特的個體,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的詩篇”,體現(xiàn)的是對孩子的尊重和大愛。
《我是數(shù)過一萬朵雪花的人》這部詩集,感人最深的還有詩人那顆純潔、透明的童心。蘇聯(lián)作家巴烏斯托夫斯基說過:“對生活,對我們周圍一切的詩意的理解,是童年時代給我們的最偉大的饋贈。如果一個人在悠長而嚴肅的歲月中,沒失去這個饋贈,那他就是詩人或者作家。歸根結(jié)底,他們之間的差別是微細的。”(《金薔薇》)王國維也說過:“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人間詞話》)這里說的“赤子之心”也就是童心。丹飛最可貴的就是有一顆童心,這顆童心是母親賦予的,他又用這顆童心關(guān)照他的兒女。他始終記得小時候,“如果我摔一跤/母親必須拿上鋤頭/我在哪兒跌倒/她就照那塊地皮/狠狠剜幾鋤”。多少年過去了,當兒子摔一跤,他不僅會對兒子說:男子漢,自己爬起來!而且還要“重復母親當年的動作/不同的是改用腳跺”。(《雖幼稚,是歷史啊》)
所謂葆有一顆童心,就是能夠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的人。面對一件東西,成年人是從實用的觀念出發(fā)的,就是看它有用還是沒用。而孩子不是看它有用沒用,而是好玩不好玩,這好玩不好玩,其實就是一種審美的角度了。現(xiàn)代畫家豐子愷是一位葆有童心的人。一次,他的女兒阿寶,把自己的小鞋給凳子穿上,媽媽見了一把把她抓起來,怪她弄臟了鞋;豐子愷勸夫人不要這樣,孩子是在創(chuàng)造啊。他把阿寶給凳子穿鞋這一場景畫成一幅漫畫,題為《阿寶兩只腳,凳子四只腳》。他的兒子瞻瞻,看見別人騎自行車,很羨慕,便用兩把芭蕉扇一前一后放在胯下,當成自己的自行車。豐子愷見了,感到這也是創(chuàng)造,便畫了另一幅漫畫《瞻瞻的車》。他后來還把這些漫畫編在一起,前面寫了一篇序,稱自己是如同“蜘蛛網(wǎng)落花”一般,把孩子們童年的創(chuàng)造捕捉下來,盡管孩子們能看懂這些畫的時候已不復再是純真的孩子了。丹飛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所要做的,也正是“蜘蛛網(wǎng)落花”的工作。當然,這種“蜘蛛網(wǎng)落花”的工作,不是誰都能做得來的。一個沉溺于世俗,心如枯井,汩沒天真的人,自然看不到孩子心靈中的世界;丹飛卻始終是把自己看成是孩子隊伍中的一員,善于透過孩子的眼光去觀察,他把孩子們的天真的行動用簡潔的語句寫下來,便成了饒有童真、童趣的詩。孩子免不了會大喊大叫,一般人習以為常,也許不太介意,丹飛卻稱之為“對天拋擲聲音”,并由此展開想象:“我關(guān)心那個對天拋擲聲音的孩子/拋得遠些/掛在中天就是太陽/掛在夢里就是月亮/拋得近些/掛在樹梢坐巢/成為給風色定調(diào)的飛鳥。”(《我關(guān)心那個對天拋擲聲音的孩子》)女兒磨著要買魚,養(yǎng)了多日,魚死了,順著抽水馬桶沖走,父親說哄女兒說,魚是騎著馬桶的抽水聲去大海了,可大海實在太遠了,于是“我指給你看天上/風從我們的指尖開始上升/摩天接云/你說呀風中有朵魚做的云”,正是丹飛借女兒之口說的這句極富想象力的話,構(gòu)成了《風中有朵魚做的云》這首詩的詩眼。
丹飛這本《我是數(shù)過一萬朵雪花的人》,多數(shù)詩篇是兒童詩。這些詩歌不只是給兒童看的,同樣也適合給成人看。特別是在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當人們陷于世俗之中,不停地追逐功利的時候,如能讀一讀這樣清純的詩,有所感悟,找回自己早已迷失了的童心,那不是人生意外的幸福嗎?
吳思敬
2020年4月30日
吳思敬,著名詩歌評論家、理論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作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詩探索》主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主任,曾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2001年8月起享受國務(wù)院政府特殊津貼。2001年9月被教育部授予“全國優(yōu)秀教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