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脈峰以新詩起家,并曾創辦新詩刊物《太陽詩報》,至今已有25年,在詩界影響頗大。后又創辦《詩詞之友》,致力于當代傳統詩詞的普及。編刊之余,又把注意力轉向舊體詩詞的創作。他的新詩已出版幾種詩集,頗有韻味兒,想不到,他在詩詞創作上也很有建樹,近年來竟有幾百首佳作相繼問世,讀后令人眼前一亮。
脈峰的詩詞作品,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以情顯象,或以象體情,而且達到了相互交融,渾然天成之地步,令人稱贊。
脈峰的作品皆有感而發,或感興詠懷,或詠物觀光,甚至贈友唱和,都把濃郁的詩情蘊于其中。正如梁代文學家鐘嶸在《詩品》中所言:“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 搖蕩性情,形諸舞詠。照燭三才,暉麗萬有,靈只待之以致饗,幽微藉之以昭告。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詩作的核心,正是因物因情而發,創作出來,才能輝耀天地人和世間萬物,而搖撼天地,感動鬼神。這也正是詩人詞家所追求的最高目標。
脈峰遵循著古代文論的教誨,以情駕馭萬物,而在大千世界的多種客體物象中又蘊聚著濃郁的詩情,這樣,叫人讀后,自然會感到言之有情有物,而隨之心情搖蕩了。
脈峰的詩詞,分為感詠書懷、詠物、旅游風光、題贈唱和等幾類。此外還有一些對仗工整、頗有詩味兒的楹聯作品。僅舉幾例:
如感詠書懷中的首篇《甲午迎春》,這是今年的新作,詩人吟唱道:
良驥呼來斟美酒,
遙聞新蕊吐鵝黃。
深情協奏知音調,
逸興高吟品律章。
裁夢曾嫌三夏短,
敲詩亦盼五更長。
抱寒獨秀思千載,
雅韻催花一樹香。
抱寒獨秀思千載,作者借助天馬馳來敬酒,花吐新蕊等美好意象,把對新春到來,要盡情賦詩詠懷的心情展示出來。為了迎接新春的到來而吟詩,甚至盼望季節遲一些變換,日夜慢一些交替,以便把千載之詩思,盡情譜寫出來,可謂妙筆也。
又如《神農谷“詩林詞道”開通》,是一首七言絕句:
誰持彩墨舞芳枝?
綠水青山幾近癡。
百代人文今肇起,
神農賜我萬行詩。
詩林詞道,在神農谷內,是炎陵縣的幽靜之旅游景點,系脈峰的《詩詞之友》和神農谷景區管理局共同倡議建立,在茂密的原始森林的小徑途中,請來此進行交流的 國內詩詞家將佳作書寫后掛于樹枝上,可謂步步見詩。脈峰這首七絕,就生動地描繪了這一動人的景色。詩詞家的作品,正如“彩墨舞芳枝”,因而綠水青山都因讀 詩詞而癡迷了。最后作者詩興大發,吟誦出了“百代人文”肇起,而自己竟有萬行詩可在神農谷的青山綠水和莽莽密林中飛揚了。作者的詩情濃郁,所選意象亦有獨 特之處。
又如《認養“南方紅豆杉”》,充滿了對大自然之愛戀:
千年古木長于斯,
幽谷清泉扮靚姿。
飛鳥不知騷客意,
爭攀紅豆弄新枝。
南方紅豆杉樹,亦在神農谷的密林之中,是脈峰和夫人白麗女士所認養,每年出資保護這美麗的紅豆杉樹,詩人有情可抒便是自然的了。古木、幽谷、清泉、飛鳥等美好物象,蘊聚著作者對大自然的深愛之情,讀來韻味兒頗濃。
脈峰還善于以古化今,從古典詩詞中吸取營養,而生發出感人之情愫,如五絕《秋思》:
冰輪浮海島,
清夢寄長天。
幾捧相思淚,
拼出秋月圓。
讀此詩,令人想起李白、蘇軾等人寫月亮的詩。脈峰借滄海秋月寄托相思之情,令人感懷,特別是“幾捧相思淚,拼出秋月圓”之句,以相思淚拼出一輪明月,可謂想象綺麗,又具有感天動地之情思,堪為上乘之作。
在他詠物和寫旅游風光的詩中,同樣把一懷激情濃縮成多彩意象,借物、借景抒懷。但這種情象之交融,其中的情應是有節制的,不放縱的,正如唐人釋皎然在《詩 式·詩有四不》中所說:“氣高而不怒,怒則失于風流;力勁而不露,露則傷于斤斧;情多而不暗,暗則蹶于拙鈍;才瞻而不疏,疏則損于筋脈。”其中的“度”應 很好把握,情和思,既要有節制,不過顯、過露,同時也不能過“暗”、過“疏”,應適當地把情和思釋放出來,而融鑄于多種物象,引而不發,則是最好的途徑之 一。脈峰的詩詞中對這一“度”的把握,也是恰到好處的。如詠物詩中的《柿子樹》:
半山崗上起新枝,
歲月消磨孤影癡。
一陣秋風霜吻后,
滿身盡是艷陽姿。
作者詠贊柿子熟后的艷紅身姿,實際上也是對美好秋天的贊頌。對植物來說,經秋風、秋霜之摧,多半凋零而枯,而柿子卻正如春花迎春風一樣,反而呈現出如一片 艷陽光照后的豐美身姿。作者沒有一點傷秋之感,內里充滿了一種進取向上的精神力量。然而作者又未強烈抒懷,而是把對秋天的贊頌之情,融入成熟的柿子這一獨 特的物象中。
另一首《辣椒花》,亦有異曲同工之妙:
淺白輕紫淡梳妝,
寂寞春深過小窗。
無意繁花添彩錦,
低頭照影斂秋光。
同陸游《詠梅》詞中的梅花“無意苦爭春”一樣,也無意去與菊、桂等名花去爭秋色,而只是輕描淡妝,低頭照影把秋光斂入胸懷,憑添些微秋色。作者的觀察細膩,構思亦精致,因而也有自己的特色。
在寫旅游風光的詩中,佳作也不少,像《神農谷之夏》、《游東坡赤壁》、《金山寺》、《白米下禍瀑布》等,都是情象交融恰到好處的作品。其中有的借景抒懷,發思古之幽情;有的融入神話傳說,在懷古中展示現代之情愫,皆令人稱賞。
如《游東坡赤壁》之二:
壁立江天覽萬川,
清風百載過千帆。
詩心一點湖中月,
猶照蘭舟山水間。
作者不僅寫了壯闊的赤壁長江美景,而且以景蘊情,以詩心、湖月、蘭舟等美好意象,寄托了對大詩人、文學家蘇東坡的懷念之情,頗有韻致。
又如《白米下鍋瀑布》:
誰將白米灑青山?
濺玉飛珠落九天。
應是神農從此過,
愛心粒粒向人間。
白米下鍋瀑布,是炎陵神農谷的美景之一。瀑布水珠,如千萬粒白米從天而降,但詩人并未以實寫實,而把它形容為“濺玉飛珠落九天”,接著又展開想象的羽翅,猜想是路過此山的神農氏(炎帝),向人間灑下的粒粒真愛。詩中的情與象交匯甚佳。
詩詞的高境界是什么?除了那些直抒胸臆,大悲大喜的古代名著外(如屈原的《離騷》,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李白抒發愁懷和杜甫關注民間疾苦的作品等), 人們還是贊賞陶淵明的隱居詩、王維的禪境詩,以及唐詩宋詞中那些叫人覺得似有若無、亦真亦幻的山水詩和情景詩。也許這對于陶冶人們的性情有助。正如宋人嚴 羽在《滄浪詩話》中所說:“詩者,吟詠情性也。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 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說的實在是妙語,好詩正是自然吟詠,似在虛無縹緲間,語言簡約清奇,卻蘊聚著豐富的思想和情感的內涵。脈峰的詩詞,也似在向 這方面努力,追求一種朦朧虛幻之境。再舉幾例。如七絕《尋詩戲作》:
丹桂飄香日影長,
蜂兒飛舞采擷忙。
歸來半醉攜花語,
還我秋光一錦囊。
詩人漫步于丹桂飄香、蜂兒采花粉的花叢中,似是聞花香而醉,于是攜帶一錦囊秋光而歸。不僅詩的意境美,有情有象,而且以虛入實,運用了通感的藝術手法,花語、秋光,誰聽見了,誰看見了,但詩人卻以心靈感覺到了,讀來可謂韻味兒無窮。
又如寫旅游風光的五律《神農谷之夏》:
薄霧凝山谷,
羅霄景色幽。
鷹飛杉影處,
蝶落板橋頭。
珠練崖前掛,
斜陽簾外收。
一番新雨后,
飛鳥去還留。
新雨后的羅霄山脈,神農翠谷,不僅鷹飛蝶舞,而且瀑布如練,與斜陽交暉,鳥兒飛去又飛回,一派詩畫景色。詩人以情入畫,寫出了一種朦朧之美,使人進入到一種虛幻的仙境。這應是脈峰的力作之一。
此外,具有濃郁禪味兒的《寶蓮迎春》,也是在藝術上有升華之美的佳篇,此詩為《寶蓮寺迎新春“禪詩筆會”賀詩》:
紅邊自遠空,
清凈啟晨昏。
大愛結因果,
蒼生不老春。
作者以寶蓮寺之紅蓮入詩,寫出了晨昏清凈無纖塵的禪佛世界,耐人思索入靜。此類詩作還有幾首,不多說。另外,他的一些贈答詩和楹聯,有的詩味兒也較濃,脈峰也是下了功夫的。
脈峰的詩詞作品也有一些不足,首先是題材范圍較窄,更多的古跡名勝、山川美景,以及社會現實中的種種可吟可誦的物象還未寫入詩詞中,通篇讀來,不免有單調 之感。其次,詩詞的體裁形式也較少變化,除了絕句和律詩外,其它的詩詞形式見到不多。特別是多彩多樣的詞、曲形式,也應去涉獵嘗試。在近百首作品中,只有 《卜算子·憶兒時春節》和《十六字令·年》二首,這方面還應下功夫去運用。總之,作為新詩人半路出家學詩詞的脈峰來說,寫出上述那些詩詞佳作實不容易,盼 望他更上一層樓,不僅新詩、舊體詩并舉,而且在舊體詩寫作中詩和詞曲也應并舉。作為詩友,我期待他寫出更多好作品,以饗讀者。
脈峰的作品皆有感而發,或感興詠懷,或詠物觀光,甚至贈友唱和,都把濃郁的詩情蘊于其中。正如梁代文學家鐘嶸在《詩品》中所言:“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 搖蕩性情,形諸舞詠。照燭三才,暉麗萬有,靈只待之以致饗,幽微藉之以昭告。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詩作的核心,正是因物因情而發,創作出來,才能輝耀天地人和世間萬物,而搖撼天地,感動鬼神。這也正是詩人詞家所追求的最高目標。
脈峰遵循著古代文論的教誨,以情駕馭萬物,而在大千世界的多種客體物象中又蘊聚著濃郁的詩情,這樣,叫人讀后,自然會感到言之有情有物,而隨之心情搖蕩了。
脈峰的詩詞,分為感詠書懷、詠物、旅游風光、題贈唱和等幾類。此外還有一些對仗工整、頗有詩味兒的楹聯作品。僅舉幾例:
如感詠書懷中的首篇《甲午迎春》,這是今年的新作,詩人吟唱道:
良驥呼來斟美酒,
遙聞新蕊吐鵝黃。
深情協奏知音調,
逸興高吟品律章。
裁夢曾嫌三夏短,
敲詩亦盼五更長。
抱寒獨秀思千載,
雅韻催花一樹香。
抱寒獨秀思千載,作者借助天馬馳來敬酒,花吐新蕊等美好意象,把對新春到來,要盡情賦詩詠懷的心情展示出來。為了迎接新春的到來而吟詩,甚至盼望季節遲一些變換,日夜慢一些交替,以便把千載之詩思,盡情譜寫出來,可謂妙筆也。
又如《神農谷“詩林詞道”開通》,是一首七言絕句:
誰持彩墨舞芳枝?
綠水青山幾近癡。
百代人文今肇起,
神農賜我萬行詩。
詩林詞道,在神農谷內,是炎陵縣的幽靜之旅游景點,系脈峰的《詩詞之友》和神農谷景區管理局共同倡議建立,在茂密的原始森林的小徑途中,請來此進行交流的 國內詩詞家將佳作書寫后掛于樹枝上,可謂步步見詩。脈峰這首七絕,就生動地描繪了這一動人的景色。詩詞家的作品,正如“彩墨舞芳枝”,因而綠水青山都因讀 詩詞而癡迷了。最后作者詩興大發,吟誦出了“百代人文”肇起,而自己竟有萬行詩可在神農谷的青山綠水和莽莽密林中飛揚了。作者的詩情濃郁,所選意象亦有獨 特之處。
又如《認養“南方紅豆杉”》,充滿了對大自然之愛戀:
千年古木長于斯,
幽谷清泉扮靚姿。
飛鳥不知騷客意,
爭攀紅豆弄新枝。
南方紅豆杉樹,亦在神農谷的密林之中,是脈峰和夫人白麗女士所認養,每年出資保護這美麗的紅豆杉樹,詩人有情可抒便是自然的了。古木、幽谷、清泉、飛鳥等美好物象,蘊聚著作者對大自然的深愛之情,讀來韻味兒頗濃。
脈峰還善于以古化今,從古典詩詞中吸取營養,而生發出感人之情愫,如五絕《秋思》:
冰輪浮海島,
清夢寄長天。
幾捧相思淚,
拼出秋月圓。
讀此詩,令人想起李白、蘇軾等人寫月亮的詩。脈峰借滄海秋月寄托相思之情,令人感懷,特別是“幾捧相思淚,拼出秋月圓”之句,以相思淚拼出一輪明月,可謂想象綺麗,又具有感天動地之情思,堪為上乘之作。
在他詠物和寫旅游風光的詩中,同樣把一懷激情濃縮成多彩意象,借物、借景抒懷。但這種情象之交融,其中的情應是有節制的,不放縱的,正如唐人釋皎然在《詩 式·詩有四不》中所說:“氣高而不怒,怒則失于風流;力勁而不露,露則傷于斤斧;情多而不暗,暗則蹶于拙鈍;才瞻而不疏,疏則損于筋脈。”其中的“度”應 很好把握,情和思,既要有節制,不過顯、過露,同時也不能過“暗”、過“疏”,應適當地把情和思釋放出來,而融鑄于多種物象,引而不發,則是最好的途徑之 一。脈峰的詩詞中對這一“度”的把握,也是恰到好處的。如詠物詩中的《柿子樹》:
半山崗上起新枝,
歲月消磨孤影癡。
一陣秋風霜吻后,
滿身盡是艷陽姿。
作者詠贊柿子熟后的艷紅身姿,實際上也是對美好秋天的贊頌。對植物來說,經秋風、秋霜之摧,多半凋零而枯,而柿子卻正如春花迎春風一樣,反而呈現出如一片 艷陽光照后的豐美身姿。作者沒有一點傷秋之感,內里充滿了一種進取向上的精神力量。然而作者又未強烈抒懷,而是把對秋天的贊頌之情,融入成熟的柿子這一獨 特的物象中。
另一首《辣椒花》,亦有異曲同工之妙:
淺白輕紫淡梳妝,
寂寞春深過小窗。
無意繁花添彩錦,
低頭照影斂秋光。
同陸游《詠梅》詞中的梅花“無意苦爭春”一樣,也無意去與菊、桂等名花去爭秋色,而只是輕描淡妝,低頭照影把秋光斂入胸懷,憑添些微秋色。作者的觀察細膩,構思亦精致,因而也有自己的特色。
在寫旅游風光的詩中,佳作也不少,像《神農谷之夏》、《游東坡赤壁》、《金山寺》、《白米下禍瀑布》等,都是情象交融恰到好處的作品。其中有的借景抒懷,發思古之幽情;有的融入神話傳說,在懷古中展示現代之情愫,皆令人稱賞。
如《游東坡赤壁》之二:
壁立江天覽萬川,
清風百載過千帆。
詩心一點湖中月,
猶照蘭舟山水間。
作者不僅寫了壯闊的赤壁長江美景,而且以景蘊情,以詩心、湖月、蘭舟等美好意象,寄托了對大詩人、文學家蘇東坡的懷念之情,頗有韻致。
又如《白米下鍋瀑布》:
誰將白米灑青山?
濺玉飛珠落九天。
應是神農從此過,
愛心粒粒向人間。
白米下鍋瀑布,是炎陵神農谷的美景之一。瀑布水珠,如千萬粒白米從天而降,但詩人并未以實寫實,而把它形容為“濺玉飛珠落九天”,接著又展開想象的羽翅,猜想是路過此山的神農氏(炎帝),向人間灑下的粒粒真愛。詩中的情與象交匯甚佳。
詩詞的高境界是什么?除了那些直抒胸臆,大悲大喜的古代名著外(如屈原的《離騷》,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李白抒發愁懷和杜甫關注民間疾苦的作品等), 人們還是贊賞陶淵明的隱居詩、王維的禪境詩,以及唐詩宋詞中那些叫人覺得似有若無、亦真亦幻的山水詩和情景詩。也許這對于陶冶人們的性情有助。正如宋人嚴 羽在《滄浪詩話》中所說:“詩者,吟詠情性也。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 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說的實在是妙語,好詩正是自然吟詠,似在虛無縹緲間,語言簡約清奇,卻蘊聚著豐富的思想和情感的內涵。脈峰的詩詞,也似在向 這方面努力,追求一種朦朧虛幻之境。再舉幾例。如七絕《尋詩戲作》:
丹桂飄香日影長,
蜂兒飛舞采擷忙。
歸來半醉攜花語,
還我秋光一錦囊。
詩人漫步于丹桂飄香、蜂兒采花粉的花叢中,似是聞花香而醉,于是攜帶一錦囊秋光而歸。不僅詩的意境美,有情有象,而且以虛入實,運用了通感的藝術手法,花語、秋光,誰聽見了,誰看見了,但詩人卻以心靈感覺到了,讀來可謂韻味兒無窮。
又如寫旅游風光的五律《神農谷之夏》:
薄霧凝山谷,
羅霄景色幽。
鷹飛杉影處,
蝶落板橋頭。
珠練崖前掛,
斜陽簾外收。
一番新雨后,
飛鳥去還留。
新雨后的羅霄山脈,神農翠谷,不僅鷹飛蝶舞,而且瀑布如練,與斜陽交暉,鳥兒飛去又飛回,一派詩畫景色。詩人以情入畫,寫出了一種朦朧之美,使人進入到一種虛幻的仙境。這應是脈峰的力作之一。
此外,具有濃郁禪味兒的《寶蓮迎春》,也是在藝術上有升華之美的佳篇,此詩為《寶蓮寺迎新春“禪詩筆會”賀詩》:
紅邊自遠空,
清凈啟晨昏。
大愛結因果,
蒼生不老春。
作者以寶蓮寺之紅蓮入詩,寫出了晨昏清凈無纖塵的禪佛世界,耐人思索入靜。此類詩作還有幾首,不多說。另外,他的一些贈答詩和楹聯,有的詩味兒也較濃,脈峰也是下了功夫的。
脈峰的詩詞作品也有一些不足,首先是題材范圍較窄,更多的古跡名勝、山川美景,以及社會現實中的種種可吟可誦的物象還未寫入詩詞中,通篇讀來,不免有單調 之感。其次,詩詞的體裁形式也較少變化,除了絕句和律詩外,其它的詩詞形式見到不多。特別是多彩多樣的詞、曲形式,也應去涉獵嘗試。在近百首作品中,只有 《卜算子·憶兒時春節》和《十六字令·年》二首,這方面還應下功夫去運用。總之,作為新詩人半路出家學詩詞的脈峰來說,寫出上述那些詩詞佳作實不容易,盼 望他更上一層樓,不僅新詩、舊體詩并舉,而且在舊體詩寫作中詩和詞曲也應并舉。作為詩友,我期待他寫出更多好作品,以饗讀者。
2014年4月于濟南
(吳開晉,筆名吳辛,山東省沾化縣人,1934年11月生于山東省陽信縣。1958年畢業于吉林大學中文系。為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 有《現代詩歌藝術與欣賞》、《月牙泉》等十余部詩論集及詩歌散文集。詩作《土地的記憶》,1996年獲以色列米瑞姆·林德勃哥詩歌和平獎;詩論集《新詩的 裂變與聚變》,2005年獲國際炎黃文化研究會第三屆龍文化金獎。2001年與2005年曾赴美國馬里蘭大學講授中國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