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久久久久免费视频|手机在线黄色网站|手机在线观看AV|www99

您的位置 首頁 > > 關注爭鳴

讓世界讀懂當代中國

核心提示:解讀中國故事,就是讓人知道這是中國的故事,并從故事中能讀到當今中國是什么樣子、中國人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以及能讀出中國的氣派、味道和意義。 當下的中國,作家是何其多,作品也是何其多。據報道,僅長篇小說,中國每年就印刷出版3000余部,在這么龐

  

       解讀中國故事,就是讓人知道這是中國的故事,并從故事中能讀到當今中國是什么樣子、中國人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以及能讀出中國的氣派、味道和意義。

  當下的中國,作家是何其多,作品也是何其多。據報道,僅長篇小說,中國每年就印刷出版3000余部,在這么龐大的作家群和作品堆里,怎么去識別 哪些是有價值的作品,哪些是意義不大的作品,哪些作品值得被翻譯出去,哪些作品是需要下功夫加以重點翻譯?我這樣說著是容易的,其實做起來非常難,別說翻 譯家,就是中國的文學專業人員也難以做到那么好。我的意思是:能多讀些作品,就盡量去多讀些作品,從而能從中國文學的整體上去把握和掌控,如同當把豆子平 放在一個大盤子里,好的豆子和不好的豆子自然就發現了那樣。要了解孔子,不僅要讀孔子,而且要讀老子、荀子、韓非子等等,這樣才能更了解孔子。在這種能整 體把握當下中國文學的基礎上,就可以來分辨:中國之所以是中國,它的文學與西方文學有什么不同?與東方別的國家的文學有什么不同?它傳達了當今中國什么樣 的生活?傳達了當今中國什么樣的精神和氣質?這些生活、這些精神、這些氣質,在世界文學的格局里呈現出什么樣的意義?

  這樣,就可能遴選出一大批作品來,這些作品因作家的經歷和個性不同,思想和審美不同,他們的故事和敘述方式就必然在形態上、色彩上、聲響上、味道上各異。如何進一步解讀,我認為這就涉及兩個問題,那就是了解中國的文化,了解中國的社會。

  說到了解中國的文化,現在許多文學作品中,包括藝術作品中,是有著相當多的中國文化的表現,但那都是明清以后的東西,而明清是中國社會的衰敗 期,不是中國社會的鼎盛和強勁期,那些拳腳、燈籠、舞獅、吃餃子、演皮影等等,只是中國文化的一些元素,是淺薄的、零碎的、表面的東西。

  元素不是元典。中國文化一定要尋到中國文化的精髓、根本上去。比如,中國文化中關于太陽歷和陰陽五行的建立,是中華民族對宇宙自然的看法、對生 命的看法,這些看法如何形成了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和它的哲學觀念?比如,中國的宗教有儒、釋、道三種。道是講天人合一,釋是講心的轉化,儒是講自身的修養 和處世的中庸。這三教如何影響著中國的社會構成和運行?比如,除了儒釋道外,中國民間又同時認為萬物有靈,對天的敬畏,對自然界的陰陽的分辨。

  中國文化中這些元典的東西、核心根本的東西,才形成了中國人的思維和性格,它重整體、重混沌、重象形、重道德、重關系、重秩序。只有深入了解這些,我們才能看得懂中國的社會,才能搞明白社會上發生的許多事情。

  說到了解中國的社會,中國是長期農耕文明社會,又是長期的封建專制社會,農耕文明使中國人的小農經濟意識根深蒂固,封建專制又是極強化秩序和統一。

  幾個世紀以來,中國人多地廣,資源匱乏,但閉關鎖國,加上外來的侵略和天災人禍,積貧積弱,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法制等等方面都處于落后。這種積貧積弱的現實與文化的關系,歷來使中國的精英們在救國方略上發生激烈爭論。

  上世紀20年代,一種意見是現代西方文化為科學,中華文化為玄學,所以它落后,所以要批判和摒棄;另一種意見是中華民族并不是一開始就愚昧不堪,不是我們的文化不行,是我們做子孫的不行。這種爭論至今也沒有結束。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它的經濟得以快速發展后,中國社會長期積攢的各種矛盾集中爆發,社會處于大轉型期,一方面接受西方的 東西多,日子好過之后更有了訴求,人覺醒之后更不滿種種束縛,導致了整個社會信仰缺失、道德缺失、秩序松弛,追求權力和金錢,人變得浮躁、放縱,甚或極 端。于是,改革成為一道雖然很難但必須要做,而且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重大任務。在這個年代,中國是最有新聞的國家,它幾乎每天都有大新聞。所以,它 的故事也最多,什么離奇的、荒唐的故事都在發生。它的生活是那樣的豐富多彩,豐富性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力。可以說,中國的社會現象對人類的發展是有啟示的, 提供了多種可能的經驗,也給中國作家提供了寫作的豐厚土壤和活躍的舞臺。

  什么樣的故事才可能是最富有中國特色的故事?從中國故事里可以看到政治,又如何在政治的故事里看到中國真正的文學呢?

  先說頭一個問題。在中國的古典長篇小說里,最著名的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國人達成共識的、認為最能代表中國的、文學 水準最高的是《紅樓夢》,它是中國的百科全書,是體現中國文化的標本,它人與事都寫得豐厚飽滿,批判不露聲色,敘述蘊藉從容,語言爐火純青,最大程度地傳 導了中國人的精神和氣息。

  從讀者來看,社會中下層人群喜歡讀《水滸傳》,中上層人群尤其知識分子更喜歡讀《紅樓夢》。我在少年時第一次讀《紅樓夢》,大部分篇章是讀不懂的,青年時再讀,雖然讀得有興趣,許多地方仍是跳著讀,到了中年以后,《紅樓夢》就讀得滿口留香。

  在中國現代文學中,中國人推崇魯迅,魯迅作品中充滿了批判精神,而經歷了“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國人在推崇魯迅外也推崇起沈從文,喜歡他作品中的更濃的中國氣派和味道。

  從中國文學的歷史上看,歷來有兩種流派,或者說有兩種作家的作品,我不愿意把它們分為什么主義,我作個比喻,把它們分為陽與陰,也就是火與水。 火是奔放的、熱烈的,它燃燒起來,火焰炙發、色彩奪目;而水是內斂的、柔軟的,它流動起來,細波密紋、從容不迫,越流得深沉,越顯得平靜。火給我們激情, 水給我們幽思;火容易引人走近,為之興奮,但一旦親近水了,水更有誘惑,魅力久遠。火與水的兩種形態的文學,構成了整個中國文學史,它們分別都產生過偉大 作品。

  從研究和閱讀的角度看,當社會處于革命期,火一類的作品易于接受和歡迎,而社會革命期后,水一類的作品則得以長遠流傳。中華民族是陰柔的民族, 它的文化使中國人思維象形化,講究虛白空間化,使中國人的性格趨于含蓄、內斂、忍耐。所以說,水一類的作品更適宜體現中國的特色,僅從水一類文學作家總是 文體家這一點就可以證明,而歷來也公認這一類作品的文學性要高一些。

  再說第二個問題。基于中國的歷史和現實,中國文學的批判精神歷來是強烈的。拿現在來看,先是“文化大革命”之后,批判“文化大革命”中和“文化 大革命”以前政治的、種種不人道的、黑暗的、殘暴的東西,再是在改革開放發展經濟之后,批判社會腐敗、荒唐以及人性中的種種丑惡的東西。

  長期以來,中國文學里的政治成分、宣傳成分曾經太多,當我們在掙扎著、反抗著、批判著這些東西時,我們又或多或少地以長期以來形成的思維模式來 掙扎著、反抗著、批判著,從而影響了文學的品格品質。這種情況當然在改變著。中國國內的文學界和讀者群也不滿這種現象,在呼喚著、尋找著、努力創作著具有 深刻的批判精神,同時又是從社會現實生活中萌生的有地氣的、有氣味和溫度的、具有文學品格的作品,而不再欣賞一些從理念出發編造的故事,雖然那些故事離奇 熱鬧,但它散發的是一種虛假和矯情。

  中國當代文學在這幾十年里,幾乎是全面地學習著西方,甚或在模仿,而到了今天,這種學習甚至模仿可以說畢業了。

  中國文學正在形成和圓滿著自己的品格和形象。我們固然要看到中國故事中的政治成分、宣傳成分,要看到中國文學中所批判的那些黑暗的、落后的、兇 殘的、丑惡的東西,但更要看到從這種政治的、宣傳的、批判黑暗的、落后的、兇殘的、丑惡的東西中發現品鑒出真正屬于文學的東西,真正具有文學品格的作家的 作品。

  據我所知,十多年來,中國的文學作品被翻譯了不少,包括中國的電影、電視等藝術門類也有相當多的作品被介紹出去,讓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了中國、 了解了中國、關注了中國。但我想,我們不但需要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歷史、體制,更應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中國普通民眾的日常生 活,真實的中國社會基層的人是怎樣個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普通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干什么、想什么、向往什么。只有這樣的作品才能深入地、細致地看清中國的文 化和社會。在這樣的作品里鑒別優秀的,那么,它的故事就足以體現真正的中國,體現出中國文學的高度幾何和意義大小。

  (作者為著名作家、陜西省作家協會主席)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不代表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立場,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不對其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給予任何擔保、暗示和承諾,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內容影響到您的合法權益(內容、圖片等),請及時聯系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我們會及時刪除處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