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一間不屬于自己的房間》聚焦都市租房的文藝青年們
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印記,而“一間不屬于自己的房間”,是介入這個時代的一個小小的切口。在《鯉·一間不屬于自己的房間》中受訪的著名編劇 史航和作家桑格格3日在三聯韜奮書店對談自己不買房的理由。桑格格坦言是覺得自己還是小孩,而買房是大人的事。
史航笑稱每次搬家最大收獲就是能發現一些平時找不到的東西、一些書。史航的書躲到搬家時能裝兩百多箱,但是拆箱之后,不整理也不分類,就那么橫 的豎的、正的斜的塞著。“我去過你家,進去以后差點摔倒,到處都是書,像叢林一樣,得自己找路,兩邊都是書,貓在里面竄來竄去。”桑格格這樣描述史航的 家。
對桑格格來說,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曾借助的一個大學的筒子間宿舍,不到十平米,“我記得每一塊磚,這個家里大概有十幾塊磚。有次朋友來家里玩兒,我們攤開一張世界地圖,發現看不到我家的地面了。后來別人問我你家有多大,我就說跟世界一樣大。”
來京20多年,不買車不買房,從月租三百到月租八千。“我這輩子遇到勸我買房的人,每個人給我一塊錢,就可以付首付”,史航笑稱。對于不買房的理由說法 很符合他的文藝氣息,“托爾斯泰說過,人生前和死后占有的土地應該差不多”,所以在他看來擁有太多不動產是件羞恥的事。
而桑格格則坦白自己錢不夠,事實上更深層理由是“我覺得我還是像小孩,大人有大人家,我們小孩不用專門有家”。
《鯉·一間不屬于自己的房間》采訪了13位身處一間不屬于自己的房間的人,其中包括:服裝設計師、咖啡店老板、作家、雜志主編、編劇、策劃人、 占星師、漫畫家、自由藝術工作者、動畫導演、攝影師等不同工作類型的人。主編張悅然說:“關于房子,我們聽過太多沉重的故事,看過太多人所表達的失望。然而在這些年輕的創作者的身上,我們感覺到一種心平氣和的東西。在他們那間擁有短暫所有權的房間里,我們找到了愛和新鮮的空氣,還有很多不能不聽的有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