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寧生活在一個小鎮上,和遍布北方的許多鎮子一樣,擁有典型的格局和地氣:狹窄的巷子,油漆的木門,巷子外是土灰的街道,兩邊蹲滿了賣青菜的攤販,夕陽的背景下,涌動著各種車輛和各色人物。小鎮最高的建筑物,定然是郵局或醫院,與屋檐并存在人們視野中的,是白果樹的枝杈或者一團亂麻一樣的電線。——這就是世界的一個角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大地的一部分。
記得,前蘇聯作家康·帕烏斯托夫斯基曾說過一句話,大意為:“越是在荒涼的地方,越要從中發現大地的詩意”。這是詩人的天職要義,惟有詩人才擁有此種天賦的本領。而馬寧,正是在這樣的環境里生活、讀書和寫作,她堅守著對詩歌創作的美好追求,從荒涼的小鎮出發,肩背行囊,逐漸遠行,抵達開闊,日積月累,有了今天的成績。
馬寧的小鎮,我至今未曾詳細考察過,上述景象自然出于我依據人生經驗的虛擬。有一年春季,馬寧約了我和幾位文友一道去陽信觀賞梨花,她生活的小鎮在遠遠一瞥中便消失在疾馳的車窗外,然后視野里出現了蔚為壯觀的萬畝梨園,大家歡呼雀躍,很快陶醉在春天迷人的景色里。陽信的梨花似雪,在春天構成一片白茫茫的汪洋,汪洋之上,蜜蜂嚶嚶地飛滿了天空,成為當地有名的一大景觀,吸引著八方游客流連忘返,品花酌酒,留下詩篇。那一次聚會,馬寧為接待文友們頗費心力,她待人真誠,熱情周到,給朋友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席間她朗誦了一位文友的詩歌,朗誦水平著實令人驚訝,掌聲熱烈,一打聽,才知道她曾做過電臺播音主持,這讓我們對馬寧的才情以及她的為人又多了幾分了解。馬寧的良善形象,如一片梨花,深深地烙在朋友們的腦海,成為美好的一部分內容。此后,大家在各自的生活軌道上運行,忙忙碌碌,相約再三卻難得相聚,但彼此的牽念始終都在,我身邊的朋友經常念叨:“又讀到馬寧的新作了”。每每獲此信息,我都設法找到發表馬寧詩作的報刊,細細展讀,從中看到馬寧不斷前進的足痕和新生的悟境。
縱觀詩歌發展史,詩人是分多種類型的,有高音域的惠特曼、聶魯達,有激情似火的普希金、金斯堡,有天才式的蘭波、洛特雷阿蒙、海子,也有知性的博爾赫斯、弗羅斯特和特蘭斯特勒默……馬寧的詩歌呈現給人的感覺是想象型,像偉大的美國女詩人狄金森那樣從生活的小景象中生發詩思,從日常的片羽中采擷靈感,體驗、記錄與假想多于對記憶的開掘;她的詩短小精悍,語言樸素暢曉,有很強的音樂節奏,讀起來很容易進入意境,絕少有晦澀陰郁之作,像《小鎮美如斯》、《露霞》、《向晚》、《余生》等佳作,都是貌似隨意,實則是很有難度的寫作范本。
較之其他文體的寫作,詩歌更像是一場“閃電”的狂歡,但并非人人都能抓住這個瞬間,因為這是上天恩賜的“瞬間的閃電”,說來就來,也消失得很快,可謂稍縱即逝,但馬寧卻能每每抓住這個瞬間,讓她的每一首詩都散發著一種微妙的“神來之筆”的氣韻——這是一個詩人最大的幸福和獨有的快樂。
沒有匠氣與雕琢之氣,是馬寧詩作的突出特色,尤為珍貴的是,她的詩與風靡當下的網絡詩歌區別很大,沒有互相克隆與復制的感覺,而是保持了漢語的純粹與完整性,這同樣是一個真正詩人的存在前提和價值所在。
祝福馬寧,祝福她的第一部詩集在春天面世。
記得,前蘇聯作家康·帕烏斯托夫斯基曾說過一句話,大意為:“越是在荒涼的地方,越要從中發現大地的詩意”。這是詩人的天職要義,惟有詩人才擁有此種天賦的本領。而馬寧,正是在這樣的環境里生活、讀書和寫作,她堅守著對詩歌創作的美好追求,從荒涼的小鎮出發,肩背行囊,逐漸遠行,抵達開闊,日積月累,有了今天的成績。
馬寧的小鎮,我至今未曾詳細考察過,上述景象自然出于我依據人生經驗的虛擬。有一年春季,馬寧約了我和幾位文友一道去陽信觀賞梨花,她生活的小鎮在遠遠一瞥中便消失在疾馳的車窗外,然后視野里出現了蔚為壯觀的萬畝梨園,大家歡呼雀躍,很快陶醉在春天迷人的景色里。陽信的梨花似雪,在春天構成一片白茫茫的汪洋,汪洋之上,蜜蜂嚶嚶地飛滿了天空,成為當地有名的一大景觀,吸引著八方游客流連忘返,品花酌酒,留下詩篇。那一次聚會,馬寧為接待文友們頗費心力,她待人真誠,熱情周到,給朋友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席間她朗誦了一位文友的詩歌,朗誦水平著實令人驚訝,掌聲熱烈,一打聽,才知道她曾做過電臺播音主持,這讓我們對馬寧的才情以及她的為人又多了幾分了解。馬寧的良善形象,如一片梨花,深深地烙在朋友們的腦海,成為美好的一部分內容。此后,大家在各自的生活軌道上運行,忙忙碌碌,相約再三卻難得相聚,但彼此的牽念始終都在,我身邊的朋友經常念叨:“又讀到馬寧的新作了”。每每獲此信息,我都設法找到發表馬寧詩作的報刊,細細展讀,從中看到馬寧不斷前進的足痕和新生的悟境。
縱觀詩歌發展史,詩人是分多種類型的,有高音域的惠特曼、聶魯達,有激情似火的普希金、金斯堡,有天才式的蘭波、洛特雷阿蒙、海子,也有知性的博爾赫斯、弗羅斯特和特蘭斯特勒默……馬寧的詩歌呈現給人的感覺是想象型,像偉大的美國女詩人狄金森那樣從生活的小景象中生發詩思,從日常的片羽中采擷靈感,體驗、記錄與假想多于對記憶的開掘;她的詩短小精悍,語言樸素暢曉,有很強的音樂節奏,讀起來很容易進入意境,絕少有晦澀陰郁之作,像《小鎮美如斯》、《露霞》、《向晚》、《余生》等佳作,都是貌似隨意,實則是很有難度的寫作范本。
較之其他文體的寫作,詩歌更像是一場“閃電”的狂歡,但并非人人都能抓住這個瞬間,因為這是上天恩賜的“瞬間的閃電”,說來就來,也消失得很快,可謂稍縱即逝,但馬寧卻能每每抓住這個瞬間,讓她的每一首詩都散發著一種微妙的“神來之筆”的氣韻——這是一個詩人最大的幸福和獨有的快樂。
沒有匠氣與雕琢之氣,是馬寧詩作的突出特色,尤為珍貴的是,她的詩與風靡當下的網絡詩歌區別很大,沒有互相克隆與復制的感覺,而是保持了漢語的純粹與完整性,這同樣是一個真正詩人的存在前提和價值所在。
祝福馬寧,祝福她的第一部詩集在春天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