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
葉嘉瑩,號迦陵。1924年生于北京,畢業于輔仁大學國文系。20世紀50年代任臺灣大學教授。60年代應邀赴美擔任大學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1989年當選為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自1970年代末回國講學,先后任南開大學等高??妥淌冢?996年在南開大學創辦“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設立“駝庵”獎學金。
詞學大家葉嘉瑩,今年迎來了九十歲華誕。北京大學出版社為此推出精裝精校版《迦陵著作集》,包括《杜甫秋興八首集說》、《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等八本。11月初,記者赴天津南開大學,就古詩詞文化的現代傳承等問題采訪了葉嘉瑩。這位耄耋之年的學者,對當下年輕人不愛古書、不愛讀詩的現狀,感到頗為痛心,稱這簡直是“如入寶山空手回”。
家學淵源:書香之“葉”
如果從15歲寫第一首詩《秋蝶》算起,葉嘉瑩寫作已75年。而今名滿天下的她著作等身,尤為難得的是,圖書市場銷量也很不錯?!度碎g詞話七講》今年5月出版后,市場反響和評論都很好。人們喜歡這位長者以她的優雅吟唱傳承千年的古詩。
葉嘉瑩現在的住所,位于南開大學校園內的一棟專家樓內。電梯升到八樓,按響門鈴,身著藏青色服裝、皮膚白皙、頭發紋絲不亂的葉嘉瑩,為我們打開門。進門轉入客廳,背靠一面墻都是她的書柜。旁邊掛著一幅字:“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另一面墻上掛著荷花圖。葉嘉瑩愛荷,因為她生在六月,父母說那是荷花的生日,所以小名就叫“荷”。
采訪開始前,葉嘉瑩笑著說自己前段時間生病才剛好,年紀大了,眼睛和耳朵都不好使。不過她講話中氣十足,看不出是剛剛病愈的樣子。在隨后長達兩小時的采訪中,她的思路一直很敏捷,講話清晰,吟誦詩篇時抑揚頓挫,聲調十分優美。講到動情處,還輔以手勢。
葉嘉瑩先介紹自己從小受到的古文教育。據她講,葉家祖上是蒙古裔滿洲人,本姓葉赫那拉,或者說葉赫納蘭。清朝覆滅之后,她的先人就取首字,改姓“葉”了。葉嘉瑩曾在自述中寫道,其祖父為光緒壬辰科翻譯進士,官至工部員外郎。她的伯父辭仕家居,精研岐黃,以中醫名世。父親葉廷元畢業于老北大英文系,后任職航空署,譯介過西方有關航空的重要書刊。
生于這樣的書香世家,葉嘉瑩從小就受到良好的舊式教育,也為她日后治學打下了基礎。大約三四歲時,父親就開始教她讀方塊字,那時叫認字號。不僅教字的讀音,連出處也一并講給她。比如“數”這個字,有個不常用的讀法,可以讀如“促”。語出《孟子·梁惠王上》篇中的“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意思是不要把眼孔細密的網放到深的水池中去捕魚,以求保全幼魚的繁殖。
談到此處,葉嘉瑩有些不平地說,自己最近看新聞報道,漁民用最密的網打魚,小魚撈上來就扔掉。“這是斷子絕孫的辦法?,F代人眼光之短淺之自私之邪惡,不顧大自然不顧子孫后代,這種敗壞的、墮落的思想和習慣是不應該的。”這也是她當天極少聊到的詩詞之外的內容。
恩師顧隨:“跑野馬”的先生
1941年夏天,葉嘉瑩考入輔仁大學國文系。這也決定了她之后與詩詞相伴的命運。大二那年,學者顧隨開始擔任他們“唐宋詩”的老師。他對詩歌“跑野馬”似的、全無規范可依的講授,令葉嘉瑩眼界大開,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葉嘉瑩回憶說,顧先生不僅有極為深厚的舊詩詞修養,而且畢業于北大英語系,更兼之對詩歌有天生極為敏銳的稟賦,所以他講詩既“融貫中西”,又能不受中西方學說知識局限。那時顧隨還在中國大學擔任詞選和曲選的課程,于是葉嘉瑩就經常騎車去中大聽課。在幾次作詩相和之后,顧隨要把葉嘉瑩的作品投給報刊發表。當時尚未發表過作品的葉嘉瑩,以“迦陵”鳥之名與自己的名字發音相近,取其名為別號。今天在葉嘉瑩的客廳中,亦懸掛一幅大字“迦陵”,落款“苦水”,正是顧隨親筆所題。葉嘉瑩覺得,自己教學喜歡“跑野馬”,為文講究寫真實感受,不敢人云亦云,也是受先生的鞭策教導而來。
關于這段師生情誼,還有一段佳話。當年葉嘉瑩為先生的神采折服,一字不漏記錄下了講課內容,妥為保管了很多年。后來交給顧隨女兒整理出版了《顧羨季先生詩詞講記》。當被問及在艱難困厄的時期,為何也沒有丟掉先生筆記時,葉嘉瑩說:“老師的筆記只有我一個人記,宇宙之間都沒有這個東西了。我總是隨身攜帶,拼了一切要把它帶出來。我知道老師筆記的價值。”“當然我也不是保存起來,留作我自己的‘武林秘籍’。我今天講的也是自己的東西,不是按照老師講的。”她這樣補充說。
一生坎坷:三次重大打擊
光從表面看,這位皮膚白皙、儀態從容的長者,完全不像經歷過大苦難。事實上,在葉嘉瑩的人生經歷中,經歷過三次大的人生打擊。第一次是在1941年,剛剛考入大學的她,就遭遇母親去世的噩耗。那時故土淪陷,父親杳無音信,身為長姊的她,還要照顧兩個弟弟。在當時的淪陷區,生活之艱難可想而知。
第二次打擊,是1949年丈夫的被捕。幾年后他雖然被釋放,但性情變異,動輒向葉嘉瑩發脾氣。葉嘉瑩本人也曾帶著襁褓中的女兒入獄。出獄后的她,帶著幼女,連一張床席都沒有,只好寄人籬下。關于那個時期臺灣的“白色恐怖”,葉嘉瑩曾在媒體上寫道:當時只能等大家都睡著了,自己帶著女兒鋪上毯子睡在走廊里。
苦苦支撐全家生計的她,滿以為自己的苦難歷程在兩個女兒相繼結婚之后已經結束。沒想到在1976年,結婚不滿三年的長女及夫婿不幸遇車禍,雙雙遇難。世上最悲莫過于白發人送黑發人,年過半百的葉嘉瑩,還是依靠平時熟誦和熱愛的詩詞,度過了那些難捱的日子。
傳播詩詞:愿把對詩詞的體會都說出來
縱使外界認為她是當世詞學大家,葉嘉瑩自己還是覺得,無論是詩人,還是學者,自己做得都不夠好。因為在這兩條路上,都未能全心投入。至于自己的另一個身份,長達70年的教師生涯,她同樣認為做得不夠好,但確實投注了大部分生命。有感于當下年輕人不讀古書不讀詩,“如入寶山空手回,守著這么好的家當,什么都不繼承”,葉嘉瑩開始將自己的精力花在推動兒童誦讀古詩詞的工作上。近年來,她與友人合作編印《與古詩交朋友》的幼學古詩讀本,并親自為所選編的一百首詩歌做了讀誦和吟唱的音帶。
一說起詩就興奮不停的葉嘉瑩,痛感年輕人守著中國文化寶藏,卻“一無所知”,“我愿意把我所有對中國文化、詩歌的體會都說出來。如果我知道而不說,我上對不起古人,下對不起來者。我覺得我的余生還是要做這個,這就是我生命的目的。”為了這個目標,耄耋老人葉嘉瑩,前些年還頻繁往返于中國和海外,每次都拖著幾個行李箱的材料。還好以后她不必再這么奔波,坐落于南開大學校園內的“迦陵學舍”已經修建完畢。不久的將來,這里將作為葉嘉瑩古詩詞科研、教學的場所,漂泊一生的老人終于可以“葉落歸根”。
對話葉嘉瑩
南都:剛才提到,你小的時候開蒙讀的是《論語》,那現在的家長本身多數也沒有讀完《論語》,沒辦法在學前階段教孩子古典文學。你覺得對這個年齡段的小孩,教授古詩詞的關鍵是什么?
葉嘉瑩:我小的時候讀論語,已經是五六歲的時候了。父親先教識字,伯母給我一本《唐詩三百首》,我就亂翻。字都認識,翻到李商隱的《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這首詩我就背下來了,雖然詩不是很懂,但聽說過嫦娥的故事,云母、屏風我也知道。這就夠了。小孩就要用小孩的教法。
一直到長大后,經歷了很多挫折苦難。我在臺灣教書的時候,有一次其中的一課講到《資治通鑒》的淝水之戰,說前秦的苻堅乘著云母車。我就跟學生講,云母車很高貴的。我小時候還讀過《嫦娥》這首詩,里面有云母。
后來在下課去公交車站的路上,我就背這首詩。忽然間覺得,小時候只知道一個嫦娥的故事,這太簡單了。李商隱寫一個人的心靈感情孤獨寂寞,真是寫得好。那時候我就更進一個層次去理解它了。
南都:我們知道葉先生你在中國大陸和臺灣、海外都曾傳授古典文學,在這些地方教書的方法有什么差異?
葉嘉瑩:臺灣人講閩南語,和普通話不一樣,但文化是一個傳統。比如有一種小蟲子,臺灣人叫“ou w eiya”(音),我就懂了,臺灣還保留著中國古音。那時候我在臺灣教書,用的是普通話。因為“國民政府”一到臺灣就推行“國語”。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你要讓來自不同地區的人民如何團結起來,先要讓他們講同一種語言,不然他們永遠是分歧的。我覺得香港都應該(推行普通話),應該大家都學習普通話。不是反對你講廣東話,回家跟朋友聊天盡管講,但老師在學校教學、學生答題要講普通話。
這(講同一種語言)也不是從我們開始的,從孔子就開始了。孔子弟子三千,賢士七十二人。三千弟子都是他山東老鄉么?不是。跟他學習的人各地的都有。所以《論語》上說:“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孔子講詩書,是用一個統一的話來講的,是讓每個地方的人都能懂的。
南都:你在海外也用英文教過學生。前段時間北京大學要建燕京學堂,最早提出全英文講授中國傳統的文史哲課程,遭到了一些北大老師的質疑。他們認為用英文不能完全表達文史哲學科的含義。
葉嘉瑩:我用英文講課?那沒辦法,是被逼的。我在臺灣講課就是用普通話,我們溝通都沒有問題。
后來我就被邀請到美國去。我就提出條件說,我是中文系畢業的,英文不夠好,我只能教你們研究生。既然研究中國古典文學,他們應該會說中國話,我用中國話教。密歇根大學答應了,哈佛大學也答應了,我教了這兩個學校。我是交換身份去的,兩年后就回了臺灣。后來再去臨時滯留在溫哥華。當時我先生在那邊沒有職業,兩個女兒在讀書。我(要掙錢養家)沒有辦法和他們講條件。別無退路,我就答應了(用英文講課)。你還別說,連美國教授聽過我的講演,都說我教書是天才。我以不通的英文教學生,能夠讓他們喜歡聽。這個就奇妙了吧。剛教的時候,選讀中國文學的只有十六七個人,教了兩年變成六七十個人。我的英文語法可能不是很完美,發音也不是很正確??墒菍W生不是跟我學英文的,我的文法發音雖然不是很正確,只要大意他們能夠明白(就好)。我在加拿大用英文講課,一樣用教中文的辦法,把作者、寫作背景介紹給他們。用我的P oorEnglish介紹這首詩的感情內容,他們聽得津津有味。
我原來英文不好,但那時我不但要用英文上課,所有的卷子也都是英文的。我指導的研究生,所有的論文都是英文的。我要查英文、備課、看卷子,逼得每天半夜查生字到兩點鐘。我英文有了進步,現在可以看英文書籍,也可以用英文講課。人是逼出來的,就是看你能否承受這個逼迫。南都:你也曾說過,用西方理論來解讀中國詩詞也是不情愿的,只是因為中國古代沒有合適的理論去解釋。
葉嘉瑩:對呀,你看中國古代說這首詩很高古,那首詩很清遠。嚴滄浪說有興趣,王國維說有境界,王漁陽說有神韻。這神韻、興趣、境界是什么?你怎么說呢?我這個人一直在教書,其實我更大的愛好是“好為人弟子”。要是不喜歡學習,別人逼得你每天查生字,什么人能干呢?我那時查生詞有了進步,就去旁聽外國人的課。我找他們的書來讀,讀來讀去有意思,很多用中文講不通的話,用英文的理論都講通了。這真是好事啊。所以我不是說要賣弄用英文來講,而是說用中文講不通的,用英文一說,就豁然貫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