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久久久久免费视频|手机在线黄色网站|手机在线观看AV|www99

您的位置 首頁 > > 關注爭鳴

什么是新時代的好記者 ——第九屆“好記者講好故事”的10名優秀記者這樣

核心提示:做記者18年的河南日報社記者董娉認為,好記者一定是離時代最近、離人民最近、離現場最近的人。

什么是好記者?

做記者18年的河南日報社記者董娉認為,好記者一定是離時代最近、離人民最近、離現場最近的人。

湖北廣播電視臺記者郝晉輝認為,好記者要有敢于擔當的勇氣、敢于承擔的肩膀,還要有把報道做好的能力。

……

11月8日,作為第九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收官之作,《好記者講好故事——2022年中國記者節特別節目》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播出。董娉、郝晉輝等10名記者,通過講親歷故事、說采訪過程、談內心感受的形式,向觀眾進一步展示了“什么是新時代的好記者”,進一步詮釋了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主流思想輿論的使命擔當。他們聲情并茂地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并結合視頻、圖片,給觀眾帶來一次精神的洗禮,展現了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離時代最近

今年“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緊緊圍繞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充分反映近年來全國新聞戰線取得的豐碩成果、展現出的良好精神風貌、新聞隊伍建設取得的新進展。離時代最近的記者們用以小見大的故事展示宏大主題,反映偉大時代。

黨的二十大剛剛閉幕,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編輯左瀟便盡己所能參與其中,全方位報道盛會盛況,多角度展現盛世盛情。團隊創作的原創動畫視頻《新千里江山圖》,呈現十年錦繡華章,上線不到一小時官微閱讀超過10+;中國共產黨國際形象網宣片《CPC》,講述中國鏗鏘足音,迅速在全網刷屏……左瀟說:“用我們的產品,讓用戶感受到國家發展與個人命運的緊密相連。新媒體搭建的橋梁,‘跨度’很大,連接你我的現在與未來;又‘精度’極高,畫出網上網下同心圓,讓有意思的事情有意義。我們要用自己的所見所思,抵達受眾的心中,讓他們與時代產生共情。”

董娉從事記者行業18年,其中12年都在和高鐵報道打交道,她記錄并見證了河南“米”字形高鐵網建成通車的全過程。“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里,董娉以《一粒“米”的成長》為題,講述了她在河南“米”字形高鐵網建設過程中的采訪經歷和故事。董娉說:“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我的職業生涯能夠與家鄉的發展同頻共振,我很驕傲,也很自豪。我想一定要多采訪那些時代的親歷者,講他們的故事,因為祖國偉大的發展變化,他們更有切身的體會。我們要努力去把變化、發展、成就告訴大家,繼續帶著責任和使命,與祖國同行、與時代共進。”

今年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演唱《奧林匹克頌》的是來自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剛剛擺脫貧困的44個孩子,他們給世界留下了溫暖的中國記憶。長城新媒體集團記者楊亞紅一直在追蹤采訪阜平縣的故事,記錄下中國鄉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楊亞紅說:“中國脫貧了,大家的日子到底是什么樣的?孩子們天籟般的童聲,讓全世界聽到了中國小康的聲音。我的新聞理想是做好時代的記錄者,對待每一次的采訪報道,深入、深入,再深入一點。”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王寧做《面對面》記者10年,習慣了面對現場勇往直前。但是去年,她接到了一個特殊的任務——采訪26位平均年齡超過90歲的國之大家。“深潛院士”汪品先在耄耋之年深潛3次,他每天堅持騎單車去辦公室,“騎車鍛煉身體,而且比走路省10分鐘”;“七一勛章”獲得者藍天野有近77年的黨齡,他原名王潤森,當成為黨的交通員后改名為藍天野,而這個名字,人們叫了他74年……這段采訪,讓她反復思考著:究竟什么是一個記者的初心?王寧說:“我要努力把他們這種生活里簡樸、事業中堅守、信仰上忠誠的精神,傳遞給更多的觀眾。因為這種傳承體現了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基因,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力量。希望人們在看到我們節目的時候,能更加熱愛生命,更熱愛我們生活的土地,更熱愛我們的國家。”

離人民最近

通過講述好故事的好記者的鏡頭,我們能看到形形色色的平凡的面孔。好記者們感悟和記錄著凡人微光,并把這些催人進步的力量傳遞得更遠。

郝晉輝以《幸福新起點》為主題,講述位于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長港鎮的峒山村振興的故事。7年來郝晉輝十進峒山,通過《峒山村的這十年》《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等報道講述小鄉村的大變遷。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到山鄉巨變背后的故事,郝晉輝還制作一系列短視頻放在新媒體平臺,總觀看量已超3000萬。郝晉輝說:“我的新聞理想是用冒著熱氣的鮮活文字向老百姓致敬。我和峒山村許下了一個約定,今后每年都要來一次這里,把十里水杉、百畝櫻園、千畝魚塘、萬畝香蓮的圖景用鏡頭告訴觀眾。”

30萬公里路途踏于腳下,十年藏區采訪記錄平凡。中國石油報社記者徐遠震,堅持在一線采訪,長年在高原。徐遠震也曾經歷過生死考驗,給身體留下了難以愈合的創傷,但他依然要繼續在記者這條路上堅定地走下去。徐遠震說:“高原連綿的油氣管道記錄下中國的奇跡,而記錄那里的無名英雄,則是記者的約定。好記者一定是腳下有泥、眼里有光、心中有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廣播電視臺記者伊帕爾·阿卜力米提從事新聞工作后,就在素有“萬山之州”之稱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扎下了根,她走近“人民楷模”布茹瑪汗·毛勒朵、亮出黨員徽章的新疆大叔阿布都加帕爾·猛德等,感知人物溫度,點亮心中燈火。伊帕爾·阿卜力米提說:“好記者就是用筆尖刻下每一個瞬間,用鏡頭記錄每一個時刻,走更遠的路,讓腳下沾滿更多的泥土。”

離現場最近

好新聞,現場是關鍵。在一個又一個好故事里,記者們堅守現場,無愧于“記者”二字被賦予的使命和榮光。

硝煙彌漫,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記者王琢舒堅定沖鋒在軍事報道前沿,忠實記錄著強軍路上的故事。去年和今年的9月,王琢舒先后在兩個異國戰位執行“和平使命—2021”聯演和“東方—2022”演習的報道任務。為了能夠離現場更近一些,這兩次任務王琢舒都隨官兵進入演習地域。特別是今年9月的演習,王琢舒全程嵌入作戰指揮鏈,每次跟隨戰士們演習歸來,臉上、身上、耳蝸里、鼻孔里,全部是硝煙和塵土。王琢舒說:“這是我們軍事記者應有的‘沖鋒’姿態。我一直追求的就是在距離戰火和硝煙最近的位置,要到官兵們的戰位上去采訪、去感受、去體驗。”

新華通訊社眭黎曦6年前還是一名實習記者,在西方某國最繁華的都市發生了一起槍擊案。案件突發,他潛意識里就是拿上相機,趕往現場并迅速播發消息。后來的他,也一直奔赴離新聞最近的地方報道真相。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輿論,怎樣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眭黎曦說:“我多次在不同的現場不同的事件中感覺到了,一定要堅定地發出中國聲音。面對那些雜音、噪音,我們要做的是提升在國際輿論場的音量,用更洪亮、更清晰、更深入人心的聲音,給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衛星頻道編導楊成龍是《雪域戍邊人》等一系列優秀紀錄片作品的主創人員。這次,他講述了拍攝紀錄片《長山列島》的經歷,展現了長島人用實際行動踐行“從索取到保護”的綠色發展理念。在一年多的時間里,楊成龍帶領制作團隊深夜跟著漁民出海,暈船到嘔吐但堅持拍攝;在無人島堅守一個月,只為拍攝到珍貴海鳥的產房;用腳步丈量長島151個大小島嶼,用鏡頭記錄下漁人與海的故事。楊成龍說:“深入一線的拍攝過程歷盡千辛萬苦,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好記者一定要有發現的眼光,有記錄的身影。只有我們一腳一腳地踩過那個泥,一步一步地爬過那座山,才能講出來綠水青山的故事。未來我會一直在拍攝的路上,繼續記錄。”

袁舒婕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不代表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立場,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不對其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給予任何擔保、暗示和承諾,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內容影響到您的合法權益(內容、圖片等),請及時聯系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我們會及時刪除處理。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