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泰雅實驗學校總校長 柴時鐘
柴時鐘,全國知名校長、著名特級教師、享受政府津貼專家、2所211大學校外碩導、3個國家級課題參與承擔者等,出版著作《(一位校長的教育守望)讓每個夢想都開花》《例說數學教學機智》《"以人為本,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理論與實踐研究》等15部,完成國家級教科研課題2項,省級教科研課題9項,獲著作類、成果類獎7次,發表論文百余篇。
【泰雅實驗學校(原崇雅實驗K15教育集團)是惠州教育航母、廣東百年名校,前身為鄧承修先生創立于1889年的崇雅學堂(現崇雅中學),是北伐名將葉挺將軍、國民革命先驅鄧演達先生的母校,素有“東江革命搖籃”的美譽。新時代崇雅人、泰雅人傳承文化,追求理想,塑造精神,崇賢尚雅,泰通雅達,學博志遠,求進報國,志在教育,桃李芬芳,教學培養能力引領惠州,成為第一批廣東省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
校長的教育思想對于辦好一所學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校長管理學校,要從教育思想的角度將自身的辦學理念和學校發展的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找尋到學校的發展方向,然后通過發展規劃的形式,轉化成全體師生的行動綱領,引領學校的內涵發展的特色建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校長的職業角色和職業形象
在中國,校長歷來由政府任命,是代表政府管理學校的職務。一直以來,對校長的要求停留在職務要求上,校長角色定位比較泛,缺乏課程領導要求。從現在看來,校長既是職務,又是一種專業化職業。中小學校長職業化、專業化發展和職級制是發展趨勢。在很多國家,中小學校長是一個被明確界定的職業類別,其社會獨立性與日俱增。
校長是學校組織的管理者、經營者。一所學校的發展要 根據國家教育方針,從學校實際出發,提出校本化的辦學理念,描繪學校發展的藍圖和愿景,形成學校自己的“生長圈”。一位校長既代表國家管理學校,也是學校法人代表,要按照教育規律自主經營學校。校長經營學校時,應根據系統論的整體性原理,將原理性、原則性、定量化的管理科學與隨機性、創造性、非規范化、技巧化的管理手段巧妙結合,強調事物的特殊性、能動性、靈活性、創造性,外爭知名度,內積凝聚力。
校長是課程的領導者。課程領導則是校長角色職業化的標志,是校長不能丟掉的角色身份,也是校長從職務角色轉向職業角色的標志,更是校長角色作為的集中體現。校長辦學校,學校怎樣才算辦好了? 校長都會有個課程目標預設,這就是辦學目標。制訂辦學目標過程,就是一個從學校的具體情況出發,回答“我是誰,為了誰”的過程。課程目標定了,校長角色的功能,就是努力使學校成員每天的生活,成為從現實走向辦學目標的過程。
校長是學校人際關系和諧的促進者。校長管理學校,一方面通過行使行政職權來實施行政領導,另一方面則要通過自己的學識和人格對學校組織成員施加影響,校長的根本任務是要發展合作的、和諧的人際關系,營造民主、寬松的校園氛圍,給教職工以一定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激勵,從而提高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促進其在教育有教學過程中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最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校長是教學科研的指導者。學校發展需要以教育科研為支撐,教育科研必須為學校發展服務。學校發展要求校長成為教育科研的帶頭人,成為研究型的校長。校長能量的釋放,不僅僅取決于他的地位、權力和能力,而且還取決于他對職業角色的自覺認識和角色扮演的踐行程度,取決于他的教育素養和人格力量,取決于他的職業道德素養。
校長是學校與社會的溝通者、協調者。在現代社會,學校不是“孤島”,必須走開放的辦學道路,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社區教育資源,爭取社會力量的支持。
校長是師生員工的服務者。教育就是服務,學校管理也是服務。校長要確立學生是教育對象又是服務對象、教師是管理對象又是服務對象的理念。校長更要關注教師的需求和學生的要求,主動服務師生,把全校師生的心凝聚在起,形成股強大的教育力量。
校長即學者。校長之所以要成為學者角色,這是學校特定環境所決定的。學校一有教師,二有學生。就教師而言,其中的若干人很可能就是某學科的權威:就學生而言,他們不愿做按指令行動的機械人,因而企盼人生的導師。校長的學者化,是一種理想化的境界。大多數校長不是學者,但是應該有學者味。學校不能單靠行政指令來行動,它還需要更高級的推動力。此時,校長以學者角色出現的各種活動,就不可缺少了。
校長的課程觀念和課程領導
課程是育人的藍圖,是教育目標的具體化、操作化,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依據,是學校“為了誰"的集中體現。學校的一切工作、一切制度、一切資源、一切努力,都是圍繞課程,為了課程目標的實現。
新課程實踐中,校長是什么?校長是課程領導,校長天天想的、說的和做的,無非學生怎么學好,老師怎么教好,學校怎么辦好。學什么?教什么?學課程,教課程。學校辦好的標志是什么?實現課程目標。學校課程什么樣,學校就辦得什么樣。學校辦學目標落到實處,這個“實處”就是課程的落實。就提高教學質量而言,好老師、好教學,不等于好質量,好老師+好課程+好管理,才會有好質量。用什么課程來影響學習品質和教學品質非常重要。好的課程、好的課程領導非常重要。課程內容貧乏、落后,甚至錯誤,最佳的教學方法最終也會導致低效、無效甚至錯誤的學習。沒有好課程,就沒有好質量:沒有特色課程,就沒有特色學校。一個學校的辦學目標,辦學特色如果不能課程化,或者轉化成課程目標,大多都落不到實處。
特別是新課改將課程決策權下移了,校長課程領導的角色身份更加凸顯出來(國定課程、地定課程、校定課程)。新課程賦于了校長課程領導力的同時,也賦于了課程領導的責任。在計劃經濟時代,工廠產品賣不掉,不怪廠長;課改前,課程好不好,課程領導缺位,也不能怪校長。今天的校長,就不能推諉自己在課程方面的領導責任了。不能只管教師教書,而不管教什么,怎么教;不能只管學生學,不管學什么,怎么學,學生學后的變化是否符合課程目標的要求。
校長的管理理念和質量意識
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對眾人活動的協調。校長管理學校要以人為本,即以師生的發展為根本,關注每一名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和幸福人生的體驗,關注每一個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校長要讓學校更富有詩意,而不是更浮躁、更功利:“成就個性化教師,造就個性化學生,鑄就特色化學校”,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搭臺,為家長的選擇提供機會,為學生、家長和社會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引導教師樹立“不求人人成才,但求個個成功”的教育觀,“以學論教、以教促學、教學結合、互教互學”的教學觀,“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觀,“合格” 加“特長”的質量觀,“不言學生差,積極想辦法”的服務觀;倡導教師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因能施教,以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努力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
校長應在“以師為貴”“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指導下,針對教學目標,倡導“三全三控”教學管理模式,強化教學質量意識。一是全因素控制:對影響教學質量的所有因素的控制,包括健全教學管理機制,建設教學管理隊伍,改革教學管理制度和后勤保障等。二是全程控制:控制教師教學的全過程,掌控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全過程,調控教學管理的“計劃決策組織實施檢查調控 總結提高” 全過程。三是全員控制:廣泛調動教師、學生、管理者、實驗員、家長等積極參與學校教學管理,為提高教學質量獻計獻策。
校長的品牌意識和特色意識
學校的品牌是學校與教育消費者(學生家長)之間的一種心理“契約”。學校的發展本身是一種文化的積淀,從學校管理邁向學校經營,進而走向品牌經營。在學校的經營管理過程中,教育質量是品牌的核心,沒有質量保證,品牌如同案頭擺設;獨特鮮明的品牌形象就是辦學質量的符號,就是學校傳遞給教育消費者的“感覺"。
學校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創立自己的品牌呢?
一是把選擇有特色的教育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作為進行教學改革,創建特色學校的突破口。二是開發獨特的校本課程。校本課程開發需要學校明確自己的教育目標,調動全體同仁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形成教育合力,以減少教育沖突甚至相互抵消的現象,同心同心協力地實現既定目標,促使學校特色的形成。三是教師發展學校,實現教師的校本發展。校本課程開發是以學校為基地的課程創新,使教師意識到這一權力所要承擔的課程責任,能夠體驗到對自身素質的挑戰。例如在信息化教學環境的“新學習模式”中盡快培養出一批能夠理解和應用網絡文化,并能參與網絡文化創新的優秀教師隊伍。四是實施特色化管理。例如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和能力,生活上強調自主入手、行為上強調自律起步,將德育上升到突出的位置。五是在教學形式方面進行有特色的改革。
校長的文化觀念和發展觀念
一所好的學校應該是 一個好的教育場,形成潤物無聲的“校園文化”。讓學校成為生態花園、求知學園、成長樂園、創新果園、精神家園、書香校園。一個充滿生機和文化韻味的校園,就一定會成為社會一致贊譽和學子們向往的地方。校長應著眼于構建學校“校園文化”。物質文化如建筑、校內外的文化裝飾與布置,物質文化應達到三個水準即凈化(即干凈、整潔、舒適、優美的教育寓意)、美化(即布局合理,造型優美,藝術與教育合一)、文明化(即心靈凈化、語言凈化、行為文明)。樹立“學校建筑亦課程"理念。重視行為文化建設,樹立學校教職員工課程理念,重視觀念文化的建設,加強校風、教風、學風的建設。構建校園文化,要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反對話”走向“對話”,重視生活文化、社區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治。
校長應讓學校硬件軟化,賦子思想意義;軟件硬化,有章可循、依法辦學。學校如何科學發展?校長必須要有機遇意識,繼承傳統并與時俱進;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做到學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校長應著力處理好學校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的關系,外延發展與內涵發展的關系,改革發展與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關系,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的關系,提高整體實力、辦學水平與形成優勢、特色的關系。校長應著力堅持以人為本,實行民主管理,一切工作,要以群眾的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擁護不相護為檢驗標準;一切科學決策,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科學決策的過程,當作組織動員教育群眾、統一思想的過程;一切工作的開展, 都要遵循人民至上,依靠群眾的廣泛參與,依靠群眾的創造和全力支持。
為國育才是校長應該承擔的國家責任,追求卓越是校長必須堅守的職業使命,專業引領是校長提升教師的重要途徑,教育科研是校長振興學校的基本策略,全面發展是校長篤志實現的育人目標。
總之,校長的辦學思想要智能與人格的和諧發展,喚起學生報國求學的熱忱,增強教師精于師道的責任感。校長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是新時代校長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校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源泉。
(責任編輯:土火
柴時鐘,全國知名校長、著名特級教師、享受政府津貼專家、2所211大學校外碩導、3個國家級課題參與承擔者等,出版著作《(一位校長的教育守望)讓每個夢想都開花》《例說數學教學機智》《"以人為本,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理論與實踐研究》等15部,完成國家級教科研課題2項,省級教科研課題9項,獲著作類、成果類獎7次,發表論文百余篇。
【泰雅實驗學校(原崇雅實驗K15教育集團)是惠州教育航母、廣東百年名校,前身為鄧承修先生創立于1889年的崇雅學堂(現崇雅中學),是北伐名將葉挺將軍、國民革命先驅鄧演達先生的母校,素有“東江革命搖籃”的美譽。新時代崇雅人、泰雅人傳承文化,追求理想,塑造精神,崇賢尚雅,泰通雅達,學博志遠,求進報國,志在教育,桃李芬芳,教學培養能力引領惠州,成為第一批廣東省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
校長的教育思想對于辦好一所學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校長管理學校,要從教育思想的角度將自身的辦學理念和學校發展的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找尋到學校的發展方向,然后通過發展規劃的形式,轉化成全體師生的行動綱領,引領學校的內涵發展的特色建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校長的職業角色和職業形象
在中國,校長歷來由政府任命,是代表政府管理學校的職務。一直以來,對校長的要求停留在職務要求上,校長角色定位比較泛,缺乏課程領導要求。從現在看來,校長既是職務,又是一種專業化職業。中小學校長職業化、專業化發展和職級制是發展趨勢。在很多國家,中小學校長是一個被明確界定的職業類別,其社會獨立性與日俱增。
校長是學校組織的管理者、經營者。一所學校的發展要 根據國家教育方針,從學校實際出發,提出校本化的辦學理念,描繪學校發展的藍圖和愿景,形成學校自己的“生長圈”。一位校長既代表國家管理學校,也是學校法人代表,要按照教育規律自主經營學校。校長經營學校時,應根據系統論的整體性原理,將原理性、原則性、定量化的管理科學與隨機性、創造性、非規范化、技巧化的管理手段巧妙結合,強調事物的特殊性、能動性、靈活性、創造性,外爭知名度,內積凝聚力。
校長是課程的領導者。課程領導則是校長角色職業化的標志,是校長不能丟掉的角色身份,也是校長從職務角色轉向職業角色的標志,更是校長角色作為的集中體現。校長辦學校,學校怎樣才算辦好了? 校長都會有個課程目標預設,這就是辦學目標。制訂辦學目標過程,就是一個從學校的具體情況出發,回答“我是誰,為了誰”的過程。課程目標定了,校長角色的功能,就是努力使學校成員每天的生活,成為從現實走向辦學目標的過程。
校長是學校人際關系和諧的促進者。校長管理學校,一方面通過行使行政職權來實施行政領導,另一方面則要通過自己的學識和人格對學校組織成員施加影響,校長的根本任務是要發展合作的、和諧的人際關系,營造民主、寬松的校園氛圍,給教職工以一定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激勵,從而提高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促進其在教育有教學過程中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最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校長是教學科研的指導者。學校發展需要以教育科研為支撐,教育科研必須為學校發展服務。學校發展要求校長成為教育科研的帶頭人,成為研究型的校長。校長能量的釋放,不僅僅取決于他的地位、權力和能力,而且還取決于他對職業角色的自覺認識和角色扮演的踐行程度,取決于他的教育素養和人格力量,取決于他的職業道德素養。
校長是學校與社會的溝通者、協調者。在現代社會,學校不是“孤島”,必須走開放的辦學道路,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社區教育資源,爭取社會力量的支持。
校長是師生員工的服務者。教育就是服務,學校管理也是服務。校長要確立學生是教育對象又是服務對象、教師是管理對象又是服務對象的理念。校長更要關注教師的需求和學生的要求,主動服務師生,把全校師生的心凝聚在起,形成股強大的教育力量。
校長即學者。校長之所以要成為學者角色,這是學校特定環境所決定的。學校一有教師,二有學生。就教師而言,其中的若干人很可能就是某學科的權威:就學生而言,他們不愿做按指令行動的機械人,因而企盼人生的導師。校長的學者化,是一種理想化的境界。大多數校長不是學者,但是應該有學者味。學校不能單靠行政指令來行動,它還需要更高級的推動力。此時,校長以學者角色出現的各種活動,就不可缺少了。
校長的課程觀念和課程領導
課程是育人的藍圖,是教育目標的具體化、操作化,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依據,是學校“為了誰"的集中體現。學校的一切工作、一切制度、一切資源、一切努力,都是圍繞課程,為了課程目標的實現。
新課程實踐中,校長是什么?校長是課程領導,校長天天想的、說的和做的,無非學生怎么學好,老師怎么教好,學校怎么辦好。學什么?教什么?學課程,教課程。學校辦好的標志是什么?實現課程目標。學校課程什么樣,學校就辦得什么樣。學校辦學目標落到實處,這個“實處”就是課程的落實。就提高教學質量而言,好老師、好教學,不等于好質量,好老師+好課程+好管理,才會有好質量。用什么課程來影響學習品質和教學品質非常重要。好的課程、好的課程領導非常重要。課程內容貧乏、落后,甚至錯誤,最佳的教學方法最終也會導致低效、無效甚至錯誤的學習。沒有好課程,就沒有好質量:沒有特色課程,就沒有特色學校。一個學校的辦學目標,辦學特色如果不能課程化,或者轉化成課程目標,大多都落不到實處。
特別是新課改將課程決策權下移了,校長課程領導的角色身份更加凸顯出來(國定課程、地定課程、校定課程)。新課程賦于了校長課程領導力的同時,也賦于了課程領導的責任。在計劃經濟時代,工廠產品賣不掉,不怪廠長;課改前,課程好不好,課程領導缺位,也不能怪校長。今天的校長,就不能推諉自己在課程方面的領導責任了。不能只管教師教書,而不管教什么,怎么教;不能只管學生學,不管學什么,怎么學,學生學后的變化是否符合課程目標的要求。
校長的管理理念和質量意識
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對眾人活動的協調。校長管理學校要以人為本,即以師生的發展為根本,關注每一名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和幸福人生的體驗,關注每一個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校長要讓學校更富有詩意,而不是更浮躁、更功利:“成就個性化教師,造就個性化學生,鑄就特色化學校”,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搭臺,為家長的選擇提供機會,為學生、家長和社會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引導教師樹立“不求人人成才,但求個個成功”的教育觀,“以學論教、以教促學、教學結合、互教互學”的教學觀,“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觀,“合格” 加“特長”的質量觀,“不言學生差,積極想辦法”的服務觀;倡導教師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因能施教,以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努力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
校長應在“以師為貴”“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指導下,針對教學目標,倡導“三全三控”教學管理模式,強化教學質量意識。一是全因素控制:對影響教學質量的所有因素的控制,包括健全教學管理機制,建設教學管理隊伍,改革教學管理制度和后勤保障等。二是全程控制:控制教師教學的全過程,掌控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全過程,調控教學管理的“計劃決策組織實施檢查調控 總結提高” 全過程。三是全員控制:廣泛調動教師、學生、管理者、實驗員、家長等積極參與學校教學管理,為提高教學質量獻計獻策。
校長的品牌意識和特色意識
學校的品牌是學校與教育消費者(學生家長)之間的一種心理“契約”。學校的發展本身是一種文化的積淀,從學校管理邁向學校經營,進而走向品牌經營。在學校的經營管理過程中,教育質量是品牌的核心,沒有質量保證,品牌如同案頭擺設;獨特鮮明的品牌形象就是辦學質量的符號,就是學校傳遞給教育消費者的“感覺"。
學校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創立自己的品牌呢?
一是把選擇有特色的教育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作為進行教學改革,創建特色學校的突破口。二是開發獨特的校本課程。校本課程開發需要學校明確自己的教育目標,調動全體同仁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形成教育合力,以減少教育沖突甚至相互抵消的現象,同心同心協力地實現既定目標,促使學校特色的形成。三是教師發展學校,實現教師的校本發展。校本課程開發是以學校為基地的課程創新,使教師意識到這一權力所要承擔的課程責任,能夠體驗到對自身素質的挑戰。例如在信息化教學環境的“新學習模式”中盡快培養出一批能夠理解和應用網絡文化,并能參與網絡文化創新的優秀教師隊伍。四是實施特色化管理。例如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和能力,生活上強調自主入手、行為上強調自律起步,將德育上升到突出的位置。五是在教學形式方面進行有特色的改革。
校長的文化觀念和發展觀念
一所好的學校應該是 一個好的教育場,形成潤物無聲的“校園文化”。讓學校成為生態花園、求知學園、成長樂園、創新果園、精神家園、書香校園。一個充滿生機和文化韻味的校園,就一定會成為社會一致贊譽和學子們向往的地方。校長應著眼于構建學校“校園文化”。物質文化如建筑、校內外的文化裝飾與布置,物質文化應達到三個水準即凈化(即干凈、整潔、舒適、優美的教育寓意)、美化(即布局合理,造型優美,藝術與教育合一)、文明化(即心靈凈化、語言凈化、行為文明)。樹立“學校建筑亦課程"理念。重視行為文化建設,樹立學校教職員工課程理念,重視觀念文化的建設,加強校風、教風、學風的建設。構建校園文化,要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反對話”走向“對話”,重視生活文化、社區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治。
校長應讓學校硬件軟化,賦子思想意義;軟件硬化,有章可循、依法辦學。學校如何科學發展?校長必須要有機遇意識,繼承傳統并與時俱進;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做到學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校長應著力處理好學校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的關系,外延發展與內涵發展的關系,改革發展與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關系,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的關系,提高整體實力、辦學水平與形成優勢、特色的關系。校長應著力堅持以人為本,實行民主管理,一切工作,要以群眾的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擁護不相護為檢驗標準;一切科學決策,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科學決策的過程,當作組織動員教育群眾、統一思想的過程;一切工作的開展, 都要遵循人民至上,依靠群眾的廣泛參與,依靠群眾的創造和全力支持。
為國育才是校長應該承擔的國家責任,追求卓越是校長必須堅守的職業使命,專業引領是校長提升教師的重要途徑,教育科研是校長振興學校的基本策略,全面發展是校長篤志實現的育人目標。
總之,校長的辦學思想要智能與人格的和諧發展,喚起學生報國求學的熱忱,增強教師精于師道的責任感。校長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是新時代校長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校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源泉。
(責任編輯: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