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久久久久免费视频|手机在线黄色网站|手机在线观看AV|www99

您的位置 首頁 > > 評譚品讀

柳吐鵝黃即不同——評韞輝先生詩詞創作

核心提示:拜讀王玉明院士詩詞,感慨良多。由于學科性質、大腦生理構成、個體氣質秉性以及人類教育、社會分工諸多因素,歷來有文理隔行如隔

 

拜讀王玉明院士詩詞,感慨良多。由于學科性質、大腦生理構成、個體氣質秉性以及人類教育、社會分工諸多因素,歷來有文理隔行如隔山之說法。歷史地看,雖然說中國是詩歌國度,詩人數量如星星般不計其數,然而自古至今詩人中能在科學技術領域內有貢獻的,屈指可數,最著名的漢代科學家張衡,流傳下來的韻文不過詩三首,賦十二首(《張衡詩文集校注》,張震澤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王院士則不然,他以體式多樣、題材豐富、風格多樣又當行本色數量驚人的古體詩詞創作,抹平了科學探索與詩文創作之間的天塹。

王玉明院士,韞輝,吉林人,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在自然科學探索領域內,王院士業績不凡,曾四次獲國家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排名1113),獲省部級科技獎13項。這些讓人贊嘆不已的科學研究成就之外,他的詩詞創作不凡。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清華大學讀書的時候,他就創作了新韻詩歌。從那個時候開始,六十年來筆耕不輟,迄今出版四本詩詞集,數千首詩詞作品。1976年清明節前夕,他寫了兩首悼念周總理、反對“四人幫”的七絕,貼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后被收入《天安門詩抄》,當時風行華夏。兩年半后,又寫下“愁滿關山怨滿天,悲潮怒卷故園寒。小詩曾向刀叢覓,千古奇冤案已翻”,顯示了一位科學家的正義與良知,揭示了時代心聲。關于這兩首天安門詩,河北師范大學江合友教授說:“此詩史也。十里長街,人民相送;噪鴉雖聒,淚雨沒之。人心與民心之所向,即歷史車輪之所向。前二句寫自己,后二句寫大家,由小及大,情感充實,為歷史做一注腳。”(王玉明《水木清華眷念——韞輝詩詞選》,作家出版社2021年版)南開大學教授、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葉嘉瑩先生說王院士“是一個真正的詩人”,“嘗試多種體式,每種各有特美,足見才華”,“新詩和舊詩一樣出色,銳感真情,是真正的詩人之詩”。鑒于在當代詩壇的驚人成就和深遠影響,王院士被推選為中華詩詞學會顧問,在詩詞的王國里享有崇高的地位。以院士榮膺此職,前無此例。

詩人的詩詞創作肇始于1962年,這一年他在清華大學讀大三,他寫了《調笑令·水木清華》小令和古體詩《幽谷臨風》,顯示出詩詞兼善的多樣才華和對山水景象的喜愛。雖然只是兩首詩詞,但如果從詩人詩詞創作歷程來看,這一首小令、一首古詩,無論是體式還是主題、情感蘊含,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預示著不凡的詩詞創作。

果然,此后的創作中,詩人顯示出藝術創作多樣化的探索,不僅創作了大量古體詩,而且寫了不少新體詩;古體詩中,古風、律詩、絕句、長律、歌行,均有創作。詩歌之外,寫了大量詞作,詞的創作不僅有小令、長調,還有自度曲這一罕有人探索的文體創作。在詩詞用韻方面,他不僅嘗試新聲韻創作,而且有大量的傳統古韻創作,近年來又自覺地恪守古典音韻進行詩詞創作。在題材和情感表達方面,雖然題材多樣,情感內容豐富,但貫穿始終的是對自然風光的描寫和對清華的熱愛。

柳是古人常寫的意象,賀知章的《詠柳》中,它青翠欲滴、婀娜多姿、儀態萬方,詩人在《調笑令·水木清華》中寫道:

楊柳,楊柳,細雨斜風浴就

鵝黃新綠柔裳,曼舞輕歌艷陽。

陽艷,陽艷,水木清華眷念。

作為理工科大三學生,作者以清新質樸的語句營造一個清新陽光而又充滿活力的意境,傳達出詩人對清華大學校園的熱愛,洋溢著青春活力。與賀知章名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相比較,詩人寫柳樹初發芽,顏色是帶有嫩黃色,“鵝黃新綠”緊扣柳剛剛萌芽的顏色,足見作者觀察細致,顏色后面著以“柔”,以通感的手法突顯了柳樹在春天的最初情態,作者的欣喜、愛憐之情躍然紙上。緊接著以擬人手法歌詠柳樹在春風中歡唱舞蹈,意境中洋溢著欣欣向榮與昂揚奮進的氣息。在賀知章看來,柳樹婀娜多姿,似乎是“二月春風似剪刀”的杰作,作者似乎受到賀知章的影響,說是“細雨斜風浴就”;雖然同樣是歌頌春天,但賀知章著眼于“柳葉”的細節,作者這里驚訝于柳樹整體,因而“浴”字就突出了整株樹在春天出現的神奇,大自然的偉力不經意的由此顯現。雖然是一首學生作品,但是卻獲得了極高的評價。云帆詩友會會長曹初陽先生點評道:“處女作小令清新朗健,意氣風發,不求工而自工,天賦靈根,半個世紀以后被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標識為佳作,令人驚喜!”這首詞也得到葉嘉瑩先生的厚愛,葉先生說:“玉明先生感情豐富,興趣廣泛,對生活的發現與感悟尤多。讀他的詩,能把你引入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其中水木清華與荷塘月色更是他心中永不褪色的情結,他的詩作中至少有二成以上是為此而發的。”

1962年暑假,作者登完長城,在清華大學三堡休養所(昌平山區)寫下《幽谷臨風》(新聲韻)處女詩作。雖然夜色已深,年輕的大學生依舊興趣不減,朗聲吟誦:

登罷長城興未消,晚風沐浴醉燕郊。

泉聲清朗林巖寂,山影蒼茫星漢高。

花氣幽幽情脈脈,螢光閃閃夜悄悄。

更深歸去頻回首,九曲溪流入夢遙。

按照作者的自述,他是在老家吉林省梨樹縣長大的,那里是松遼平原腹地。從出生到1959年上大學之前,作者沒有見過大山。在高中時讀的古詩詞里面,寫山的很多,特別是李白的詩,因此從小就對名山大川有了強烈的向往。因而1962年暑假,沒有回老家,而是與同學們一起到昌平南口北面的清華三堡休養所,“在那里第一次近距離地欣賞大山,感受大自然的壯麗,詩情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一口氣寫了十來首詩。”這首詩借景言情,抒寫游賞長城之后的感受。按說一天的攀登足以令人產生倦意,然而作者卻依舊興致勃勃。晚風吹來,詩人有一種陶醉在自然景象中的感覺。正是帶著對山區的好奇眼光,詩人描繪出一幅有聲有色、層次分明、明暗相間的靜謐而神奇的夜景。夜深頻頻回首與溪流入夢,將詩人對自然景象的熱愛、平原人第一次看到大山的驚喜,寫得飽滿豐富。江合友教授說,“頷聯屬對工穩。陶醉之情與清幽之景融合,境在言外”。天津市原副市長、教授級高工葉迪生先生說,“這是一首極為幽雅、清爽、情景交融的七律詩,竟出自于一個大學生之手,實在難以想象,可見功底之深。今天自然爐火純青了。”

處女作《調笑令·水木清華》《幽谷臨風》一發表,就顯示出不同凡響的氣象,它們開啟了韞輝院士的詩詞創作歷程。在此后六十多年的詩詞創作中,在詩人數千首詩詞創作中,雖然詩人創作手法多樣、技巧日臻純熟、格律日漸工穩,題材更為多樣,意境不斷拓展,然而多才、多元、自然熱愛、清華情結,對自然的好奇與敬畏,永葆初衷。這也許是詩人的赤子之心,正如葉嘉瑩先生所說:“你在本質上是一位真正的詩人”,“一位不失赤子之心的真正的詩人。”也許正是如此,“寫詩是詩,填詞是詞,度曲是曲,詩、詞、曲都很好”。也許,在自然科學的探索中,這種好奇熱愛、多元探索而又永葆初心的精神與境界,不僅開啟了詩詞創作的世界,也敲開了科學探索的大門,在科學與詩詞之間搭起一座艷陽天下既寬敞又明亮的橋梁。

 

(張立敏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轉自《中華辭賦》雜志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不代表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立場,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不對其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給予任何擔保、暗示和承諾,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內容影響到您的合法權益(內容、圖片等),請及時聯系華文作家網_作家報,我們會及時刪除處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