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獨庫公路》王發賓 著
中國言實出版社2024年出版
“用淚水寫出的詩行”
張殿魁
我讀過一些感動人的詩集,但能使我邊讀邊掉淚的還是王發賓這本《天山獨庫公路》。這是他寫天山獨庫公路的第二本詩集了,第一本是2017年出版的《戰士的心在燃燒》,至今仍在我的床頭放著,我也經常翻開看看。最近他拿來《天山獨庫公路》書稿邀我寫序,我欣然應允了。
王發賓是1969年12月從土默特左旗應征入伍的內蒙古籍戰士,在部隊鑒于他突出的表現1970年12 月就入黨了。1974年5月提干,同年7月進疆,9月部隊送他到南京工程兵學院學習工程機械專業,1976 年畢業返回部隊。他把學到的知識積極地用到天山筑路施工中去,受到了團、師兩級黨委的好評, 年底全師英模大會,他和姚虎成被評為00129部隊(師)先進個人標兵。當時我任團政治處主任,對他是比較了解的。1977年他以先進個人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基建工程兵工作會議,當時我以團政治處主任的身份出席會議,之后彼此的了解就多了。1978年他為天山獨庫公路一、二、三號隧道的深度掘進設計了大型空壓站。1980年他調到團輪訓隊當教員,為團里修筑獨庫公路培養了一大批技術骨干。同時他利用業余時間刻苦學習,為他的文學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作為一個政工干部,我對文字是感興趣的,對文學尤甚,并對之懷有一種崇敬。我看著厚厚的一沓稿子和封面上“天山獨庫公路”六個大字,仿佛天山就在腳下,戰士們就在身邊,那些動人的施工場景就在眼前……我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急切地打開書稿滿懷期待地閱讀起來。
第一章題為“把心交給黨,困難就成一杯水了”,這句話我回味了半天,那種深邃的意境特耐人尋味。
第一首詩,《走進獨庫公路》:
嚴寒,趴在他們身上變成了火種
缺氧,戰士們用肺部吐出新的長空
只有戰士們才能說出這樣的話,戰士把困難看作是朋友,是磨煉一顆紅心的礪石,讀起來讓人熱血沸騰。如果他沒有在天山上施工的深切感受,就很難寫出這樣的詩句。
緊接著是《登上天山》,展現了他十年天山筑路的戰士情懷,他看到玉希莫勒蓋三營南洞口的官兵,披著寒光在風雪滿山的冰達坂上年復一年地施工,紫外線的輻射下,頭疼、高山反應一下子涌上全身,回憶緊緊把我拉進當年修筑天山獨庫公路的施工現場:
是的,我望著那輪明月
想起大塌方時失去的幾位戰友
他們的英靈留在天山,守候著
這條“獨庫公路”
影子和時空一起流動
樸素的語言把戰士們不懼艱難困苦和勇敢面對犧牲的天山精神描寫得淋漓盡致,讓戰士的精神活在天山,這是他對烈士們最好的一種追思。看到此,我不由得想起為掘進玉希莫勒蓋隧道犧牲的戰友,淚水一滴一滴打濕詩行……
發賓通過前兩首詩把我們帶進當年的獨庫公路,我仿佛又觸摸到那些年,那些事,那些英勇犧牲的戰士,一幕幕畫面浮現眼前,疼痛也隨之而動,詩歌對在修筑獨庫公路中犧牲的烈士表示了深切的懷念和崇高的敬意!
還有《七口棺槨》:
一場雪崩將一輛下山的汽車掀翻
七名官兵被埋在雪中
活蹦亂跳的心在白雪皚皚的天山
停止了跳動
……
山低下了頭
默默地為烈士們送行
伊犁河咆哮著
仿佛為青春訴說不平
烈日和寒冬緩緩地抬起靈車
為烈士們送上一程
讀到這里就是鐵打的漢子也會掉淚。那掛在3000米以上的山頂的雪,什么時間滑下無法預測,在山下施工的戰士們隨時都有被雪崩掩埋的可能。獨庫公路全長562公里,00129部隊一個整編師筑路十年,加上陸軍參與施工的兩個團隊,共犧牲200多人。獨庫公路是用生命鋪出來的一條路,是躺下的一座豐碑。
又如《坐土飛機》:
五月,上山到42公里施工
除了汽車能運到27公里,剩下的物資
就要走“長征”了,戰士們把床板
被褥、煤炭背上去,還要背食糧等
戰士們一趟一趟背得十分疲累
下山時就把棉衣墊到屁股底下
擼起袖子像滑雪一樣往下滑
戰士們風趣地將其叫作坐“土飛機”
這首詩述說了戰士們的勞動情景,從這些詩句里能看出詩人對戰士的關注是細膩的,戰士們把這些困難當作游戲一樣樂觀地對待,他理解戰士們苦中作樂的樂觀主義精神。
再如《喬爾瑪紀念碑》:
歷史上有一群不怕死的人
硬是把天山南北用一條公路貫通
從此南疆和北疆就連在一起
有什么事,立馬就可以相互支持
我拿起槍,你拿起刀,合力
形成一方堅不可摧的陣地
簡短的幾句話把毛主席“要搞活天山”的戰略意義說得多么透徹,他深知這條公路關系著國家安全和邊疆穩定,是促進新疆各族人民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促進各民族團結奮進共同繁榮,展現新時代崇高使命的關鍵。
發賓的詩是催人向上的,語言是明凈有力的,讀了他的詩會增加我們戰勝困難的勇氣。他用樸實的語言敘述了他十年鏖戰天山的戰士人生。帶你走進獨庫公路,領略天山一天四季的變化和戰士們戰勝困難的鋼鐵意志;用生命開鑿的懸崖峭壁、山洞以及零下40攝氏度的寒冷。他的詩集展現了火熱軍營的青春年華,詮釋了軍人的使命與擔當,展示了戰士們的鐵血情懷和偉大的犧牲精神。他的每一首詩都像錘鏨在山崖上鑿打巖石留下的聲聲印跡,也像一朵雪蓮花在3000米之上綻放出笑破嚴寒的強大春意,字字句句都傾吐著一個戰士對黨對人民的忠誠與愛戴。發賓的這本詩集是獻給天山獨庫公路的,是屬于戰士們的。他不愧是基建工程兵的先進工作者,00129部隊樹立的先進個人標兵。他是奮戰天山獨庫公路十年的建設者,施工現場的記錄者,天山精神的傳頌者,更是軍隊光榮傳統的繼承者。這是一本謳歌軍人題材的好詩集。我想這本書的問世一定會受到參加過建設獨庫公路的官兵們喜歡,也一定會使走過這條公路和正準備走這條公路的游客喜歡,因為它會使你看到一種天山的神奇美妙和獲得一種精神的慰藉與靈魂的震撼。愿我們走進天山了解這條獨庫公路,也愿廣大熱血青年積極參軍保衛我們的偉大祖國。
2024年5月28日
(作者系原00123部隊政治處主任)
附:
《天山獨庫公路》詩集選讀
《天山獨庫公路》是一部詩集,共收錄了一百余首作品,分為“把心交給黨,困難就成一杯水了”“在冰達坂挺立,是生命的一個高度”“走進那拉提,心遇見了曠美”“你認識了天山,天山就愛上你了”“過拉爾敦達坂,無意中扛起一座雪山”“一個兵,搬走天山一塊石頭”“天山軍營,是獨庫公路最美的一道風景”“好兒郎,永遠是賡續紅色的火種”等八個章節,主要講述了1974年春軍委工程兵第四工區(后為00129部隊)筑路戰士入駐天山深處十年,憑借堅韌的毅力與勇氣,戰勝重重駭人聽聞的艱險,不畏流血犧牲,終于在1984年貫通一條全長562公里的國防戰備公路,使南疆和北疆形成戰略整體,確保了祖國疆土安全的感人事跡。作者用樸素而又充滿深情的語言,詮釋著軍人的使命與擔當,展示著戰士們的鐵血情懷與偉大的犧牲精神。
《天山獨庫公路》詩選
作者:王發賓
走進獨庫公路
天山橫向,如一條巨龍
舞動在祖國的上空,潔白的雪花
飄飛著人民的喜悅,也傳遞著
周遭的安詳
走進獨庫公路
在高寒缺氧的天山深處
尋找一支筑路部隊的足跡
是勾勒獨庫公路最好的見證
半個世紀前,究竟是一支什么樣的
部隊能讓割斷千年的南北天山貫通
牧民可以策馬,牛羊可以穿行
南和北互融千年之文明
此時,我看見了
當年修筑獨庫公路的英雄
細細探究,原來他們也是人
只是他們身上有種特殊的精神
嚴寒,趴在他們身上變成了火種
缺氧,戰士用肺部吐出新的長空
冰山,握在戰士手中也會流動
暴風雪悄悄跟在身后
膽怯地壓低了聲音
啊!這是哪里來的神兵
讓嚴寒害怕,冰山吃驚
此刻,我自豪地告訴人們
這是00129部隊全體官兵
2023-8-6
老虎口的記憶
老虎口
天山第一道門戶
怎么走都繞不開
一尊天降的衛士
獨庫公路行到此
一定要展開一場大搏斗
戰士們用人做成梯子攀上山頂
鋼釬鑿開窟窿,繩索飄成路徑
把石頭磨成白云的戰士
手一伸,就捅破了天空
戰士們把錘聲排成句子
塞進老虎口,讓老虎開悟
錚錚誓言,筑起天路之魂
一天,老虎跳下山
英勇的戰士用自己的身體
把它擋住,鮮血灌滿了山谷
老虎口成了天山的一個典故
2023-10-24
奎屯河
奎屯河
純粹、干凈,滾滾的流水
映照著藍藍的天空
雪山和白云是它的倒影
奎屯河
是天山雪化成的一條河
冰冷、湍急、坦然
天山被它劈開一條縫
奎屯河,懸崖作岸
雪花落在這里都膽寒
戰士們在崖壁上施工,像猴子
樂于登攀,奎屯河搖晃著天山
還有戰士們舉起大錘的倒影
跟著河水奔騰
獨庫公路從崖腰穿過
戰士們吊在懸崖上打眼放炮
掉進河的危險時刻就在眼前
戰士們心不抖、腿不顫
打一錘,人在半空
一圈一圈來回轉
不是云絆住腿,就是風往后退
奎屯河,一個影子吊起的天山
滾進河里的石頭
能聽到悠悠的跳動
一錘一錘鑿在山崖
如寫下一行白云般的文字
奎屯河把幽默藏起
2023-10-20
鹽水溝
一朵云落在水里
金色緩緩升起,光有了寓意
整個山崖,夢幻一般地著迷
飄飄忽忽都是流水
自然間的奇境
也是天地有形的幽靈
鹽水溝就是它的子孫
巍巍峨峨聳立于天山的南大門
鹽水溝被當地人稱為“夏德朗”
鹽水溝也是玉皇大帝
失手打碎的一盞酒杯
酒化成了含著鹽味的石頭
成了南天山的一座雄峰
東西南北都被它鎖定
所以它在歷史上的地位
也就不言而喻了
玄奘、鳩摩羅什等人的
腳步,從關隘踏過
張騫、班超、李崇等的戰旗
也曾插上鹽水關的垛口
鹽水關像天山的第一顆紐扣
此時我仿佛看到烏孫古道
那浩浩的腳印,飽含著
西漢的深情
翻過鹽水溝
東南西北都是通途
獨庫公路穿過鹽水溝就插上了翅膀
任飛、任舞,新疆就不再孤獨
一支部隊開進鹽水溝
風沙獨占的營地開始質疑
紅色、粉色、白色、褐色
土色卷在一起
色盲、瘙癢、脫皮、濕疹和關節痛
對戰士們毫不留情,棉衣上
常常溢出一道一道血痕
火辣辣的太陽像針
鹽水一點一點滲進肌肉
鐵鍬揚起的沙塵把眼睛打紅
手一揉就能劃破毛細血管
血很快流出眼眶
戰士們天天這樣施工
公路修通了,戰士們復員回家
染上風濕腿,一跟就是一輩子
他們挺立著,沒有絲毫后悔
軍帽上的那顆五角星,仍然
閃爍著軍人退伍不褪色的光輝
2023-10-26
喬爾瑪紀念碑
喬爾瑪
一個有深意的地名
人來此都是英雄
草居此長得特嫩
流水清清不沾一點灰塵
鳥,越此不用翅膀就能穿行
一個神靈都敬仰的地方
潔白、光艷、透明
歷史上有一群不怕死的人
硬是把天山南北用一條公路貫通
從此南疆和北疆就連在一起
有什么事,立馬就可以相互支持
我拿起槍,你拿起刀,合力
形成一方堅不可摧的陣地
來犯者必死
當然了,為貫通這條公路
可有不少官兵犧牲在這里
他們靜靜地長眠于天山
用靈魂聆聽新時代繁榮的序曲
喬爾瑪是獨庫公路的家園
棲息的靈魂守候著這條公路
也等待著親人的來訪
白云守望的紀念碑
高高聳立
烈士們把誓言融在山里
石頭有了記憶,山峰有了意志
每一次見到親人,都要把
月亮抱在懷里,用晶瑩
的淚水訴說英雄的故事
時光易逝,我們沒有忘記
修筑獨庫公路犧牲的168名烈士
平均年齡22歲,最小的僅18歲
感動歷史的青春年華
讓一條路增加了記憶
一碑天山立,南北共生輝
一串淚落進伊犁河
滔滔不絕,翻卷著親人的思念
和戰友們生死相依的鐵血深情
當然了,還有參與獨庫公路建設的
新疆軍區七工區,八工區的許多官兵
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紀念碑上鐫刻著他們的英名
愿烈士們的在天之靈能看到
今天的繁榮,也能看到思念
烈士們的親人和祖國人民
緬懷烈士們的天山精神
為新時代的軍人、社會主義
建設者,注入我軍的優良傳統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擔當起新時代的大任
是啊,每每西望
就看到喬爾瑪烈士紀念碑
在天山高高矗立,老兵們
都要立正,垂首致意
2023-10-30
王發賓,筆名潤之風雨,內蒙古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內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呼和浩特市文化和旅游行業智庫專家成員。1980年開始文學創作,作品散見于《人民文學》《散文選刊》《詩刊》《星星》《作家報》等知名文學刊物,出版詩集《戰士的心在燃燒》《藍色的庫庫和屯》《一顆,滋潤大地的雨滴》。
閱讀詩集《天山獨庫公路》時,我仿佛看到一位詩人雕塑家在用語言的雕刻錘和刮刀,去雕琢一件質樸、真實、感人的基建工程兵戰士的群像。每一句語言都是鑿出來的,帶著五彩繽紛的火花;每一段情感都是溢出來的,帶著熱氣騰騰的心跳。這些詩句,是生活的,更是藝術的;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向老兵致敬,向老兵所創造的精神致敬,向承載著老兵青春芳華和不朽精神的天山獨庫公路致敬!——劉笑偉(魯迅文學獎得主、中國作協軍事文學委員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