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的浩瀚星空中,有一位杰出的傳承者 —— 馮曉壘。他是扶陽喚體療法創始人,紅墻御醫胡維勤第二代弟子,非物質文化遺產王氏通經療堵(毒)傳人、道醫神針傳人、一診三療整合醫學傳承人、筋膜學之父原林教授傳承人、國醫大師金伯華傳承人,更是榮獲 2019 中醫新技術創新獎的行業翹楚。
馮曉壘大夫心懷宏愿,感恩古圣先賢的智慧為中醫指明方向,感恩身邊良師益友的指導與點撥。他誠愿與中醫愛好者一同挖掘中醫奧秘,加速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有生之年推進中醫新理念。秉承 “不為良相、必為良醫” 的信念,弘揚中醫國粹,濟世康民,為人類健康奮斗終生。
一、對中醫學習的深刻體會
中醫藥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瑰寶,以其獨特療效深入千家萬戶,銘記于國人心間。在馮曉壘看來,中醫不僅是治病救人的醫學,更是一種方法論。以癥論治的辯證法,見證了中醫是一門科學而非技術。中醫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傳統醫學理論體系,是現代辯證唯物主義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的偉大創舉。
中醫理論以陰陽五行為基礎,將人視為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精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寒熱虛實、陰陽表里,進而得出病名,歸納證型,以辯證論治原則制定治法。運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吐納功、食療等多種手段,使人體陰陽調和而康復。
中醫治療的積極面在于幫助恢復人體陰陽平衡,保持正常功能,實現無疾無痛;消極面則是在必須使用藥物或其他手段緩解疾病惡化時,兼顧生命與生活品質。中醫的最終目標不止于治病,更是期望幫助人類達到《黃帝內經》所提出的真人、至人、圣人、賢人的境界。作為醫者,緩解病人痛苦、延長生命、提高生存質量是職責使命。因此,學習、實踐、傳承中醫文化,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二、精湛醫術展風采
馮曉壘的醫術融合了眾多中醫傳承的精髓。在臨床實踐中,他充分運用扶陽喚體療法,針對不同患者的病情進行個性化治療。對于一些因寒濕之邪入侵導致的疾病,他善于運用艾灸等溫熱療法,激發人體陽氣,驅散寒濕。
在治療疼痛類疾病方面,馮曉壘憑借其道醫神針的傳承,精準選穴,運用針法疏通經絡,緩解疼痛。對于骨態、體態變形的患者,他通過徒手骨雕等手法,調整身體結構,恢復人體的正常生理曲度。
在調理氣血不足、四肢不溫等問題上,他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藥食同源的方案,選用合適的中藥和食療方法,以補養氣血,溫通經絡。對于心理因素導致的疾病,他注重醫心,通過心靈療愈,調整患者的心態,達到身心同治的效果。
此外,馮曉壘在全息望診方面也有著深厚的造詣。他通過面部反射區的定位與主治,能夠準確判斷患者的病情。例如,從額正中點可以看出頭面病、腦病;肺區兩眉端連線中點,能診斷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在骨態全息診斷中,眉棱骨全息對應左右髂骨、骨盆,鼻子可反映脊柱及脊柱側彎情況。人中的不同形態也能為婦科疾病的診斷提供重要線索。同時,他還熟練運用耳診、眼診、手診、肩胛骨全息診斷、肚臍全息診斷、全息足診等多種全息診斷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為精準治療提供依據。
三、整體(合)醫學新理念
1. 上醫醫心除病因。思想通、經絡通,百病不生。內因包括心理因素、靈魂;外因則有七邪(風寒暑濕燥熱火)。
2. 中醫醫病除病體。調理身體本身,如骨態、體態變形、筋傷疼痛、氣血不足、四肢不溫、陰陽不調、燥熱煩渴等。
3. 下醫醫癥除癥。緩解或消除當下癥狀,如諸瘡癢痛、酸麻脹木腫等。
四、臨床實用性全息望診
1. 面部反射區的定位與主治涵蓋多個部位,從頭面到足,對應不同病癥。如額正中點主治頭面病、腦病;肺區兩眉端連線中點,主治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
2. 骨態全息診斷通過眉棱骨、鼻子、法令紋、顴骨等部位反映身體狀況。例如,眉棱骨全息對應左右髂骨、骨盆;鼻子可反映脊柱及脊柱側彎情況。
3. 人中的不同形態也有特定含義,寬而平提示陰道松弛等問題;窄而深則表示生命力旺盛、欲望強。
4. 卵巢早衰癥狀包括肝斑、蝴蝶斑、上唇皺紋、胡須、例假量少等。
5. 全息診斷包括面診、耳診、眼診、手診、肩胛骨全息診斷、肚臍全息診斷、全息足診等多種方式。
6. 馮曉壘為中醫愛好者提出不走彎路的學習步驟:解刨學 / 筋膜學、體態辯證、全息診斷、全息反射區療法、徒手骨雕、陰陽五行 / 九宮八卦。
馮曉壘以大醫精誠之心,弘揚中醫文化,推進中醫百年發展。他祈愿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父母安康、家宅平安,愿天下無疾苦、世上少憂愁、人心歸本善、眾生離苦惱、人人明事理、萬世享太平。
(稿 靳樸 大海)
(責任編輯: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