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天柱山,請允許我先掉掉“書袋”,看看我們仰慕已久的古往今來文人騷客路過天柱山曾如何矯情地題詩頌懷的。
李白詩刻: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氣。清冥皖公山,巉絕稱人意。白居易詠嘆: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云雷。蘇東坡放歌:青山抵在古城隅,萬里歸來卜筑居。王安石之情結:相看發禿無歸計,一夢東南即自羞。黃庭堅贊嘆:哀懷抱絕景,更覺落筆難。
著名散文家余秋雨曾險游天柱山,他翻閱史料猜測說,倜儻風流的歷史人物之所以夢縈魂繞天柱山,“可能是它蘊含的某種歷史魅力”。
是的,天柱山有其某種歷史魅力,更有其峰石洞泉、險關古寨的大千氣象,讓人迷戀讓人舒展讓人想歸隱,吸引著騷客文人、達官顯宦紛至沓來。
馬年深秋,縣詩詞楹聯學會組織采風到天柱山。從主入口南大門至天柱峰轉東關經拜岳臺、青龍背、煉丹湖到畫眉嶺、迎真峰、飛虎峰、丹砂亭迂回南大門。全程10多公里,花時3.5個小時。攀援天柱山諸峰,駐足天柱山莊歇息時,我豁然明白當初,為何蘇東坡、王安石、李白等墨客終身迷戀天柱山,欲再“歸來”,把天柱山作為“終老之計”“懷丹投跡”。
天柱山歸來,野性依然起,自寫性情在格律中,依情即景深深淺淺,權當采風作業。“與君天柱同行探,一柱孤峰入碧空,奇石百姿如幻境,徘徊難舍趣無窮。”
天柱山海拔有1400多米,屬大別山主山,距離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9公里,是安徽省除黃山、九華山又一名山,曾被漢武帝封為古南岳。天柱山又名皖山、皖公山,亦稱霍山、潛山,安徽簡稱“皖”因此而來。
天柱山巖石自有其神奇,更有雙乳峰、飛來峰等很多美麗傳說。天柱山天造地化裂解崩塌,地質發育活躍。6500萬年地心游歷,使其堆壘演化成奇峰、秀嶺、怪石、幽洞、峽谷等形態各異的花崗巖地貌景觀。
天柱山不僅是黃梅戲故鄉,而且還是漢樂府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和《天仙配》董永和七仙女愛情故事的發生地以及蘇軾《赤壁懷古》中小喬的故鄉。天柱山一個個美麗愛情佳話及其一部部經典作品,也賦予了天柱山圣潔、詩意、多情、浪漫的元素。“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綻笑顏。”七仙舒袖,神州處處百鳥鳴唱黃梅腔。
安慶創辦的中國黃梅戲博物館魅力非凡,參觀展覽了解黃梅戲植入天柱山這片土壤的故事,再去登臨天柱山,可以更加領略天柱山情韻。開拓視野啟迪智慧,去觀察去感受去吟詩詠歌,以期達到“詩言志,歌詠言”之目的。
此行天柱山采風有20名學會成員,年歲比我長者居多,其中最高齡也87了。他們滿腹詩書經論、熟練駕馭古韻律詩已讓我敬佩萬分,更為我嘆為觀止的,是他們對詩詞創作的飽滿熱情和認真態度以及為了詩詞風骨仰視山峰敢于征服的姿態。
他們一邊氣喘吁吁爬山,一邊還時不時從包里拿出筆和本子,記錄涂畫著眼前各景點及其方位,畫旁還記錄些有關當前情景的文字。我與梅,則貪婪景色,頃刻消耗著體力,隨著登山人流,一個勁地往前行進,什么象鼻石、逍遙宮、迷宮、龍宮、天宮等,踏石階穿石壁,一個個幽暗曲環的絕妙仙境移到了我們身后,也定格在時不離身的手機相冊里。
登上一個平緩的高處,其實是個最佳觀景臺,游客居多。立定前瞻環顧,蓬萊峰、天池峰、天柱峰及諸小山巔,皆在視眼里。尤其天柱峰,一枝獨秀,一身骨氣,聳立群山中,雄姿勃發。前傾身子憑欄往下看,深谷不見底。瞬間,驚嘆有輕飄若仙之感,又恍若遇見海市蜃樓。我情不自禁按下了手機視頻鍵,把這份浩瀚的動感畫面保留珍藏。再往上走幾步,宛如仰臥的雙乳峰前人頭攢動,人們爭相拍照,不知他們是出于尊重母性之誠意,還是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抑或是審視著一件大自然藝術品,可千萬別瀆玩焉。
天柱峰折返,各年齡段成員根據各自體力,先后兵分三路下山。一路北坡下山,該路程短,成為高齡也是當年余秋雨險游天柱山下山線路,游程導覽圖里標有天柱松、飛來峰和百步云梯等景點。這些景點,因線路選擇極難取舍,也為我此行天柱山之遺憾。另一路人尚有些體力,從拜岳臺往東下山。碧綠如玉的煉丹湖又成分界點,許些瘸拐的隊友開始選擇從天柱晴雪下山到天柱山莊。
我和梅,精力充沛,繼續沿著煉丹湖東南方向的一條山道行進。山巔上松林圍繞的石板山道,坡度不大,奇怪行者如此稀少僅我倆。我們步履輕松,穿梭在諸峰、青松與藍天之間,呼吸林間清新空氣,抑或停歇觀景互留影。佇立西望群峰,晴空朗日下,那灰白色的峰巒壑谷次第展開,閃著一串串珍珠大小的光亮。一塊塊猶如仙床的巨石接著藍天,我仰躺石上面向天空閉目養神,或在其上打坐恢復體力。我頓覺天柱山抱得我如此緊密。秋風陣陣,我又像天邊那片流連的浮云,久久不愿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