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中 男,漢族,1956年9月出生,廣東省五華縣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畢業。1974年6月參加工作,曾任農村大隊干部,團支部書記民兵營長,縣委農村工作隊員。1974年入伍,歷任戰士、班長、衛生員、調劑員、區隊長、技術員、大學講師、辦公室行政助理、秘書、參謀、學員隊副隊長、隊長。1996年2月從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臨床醫學本科學員隊隊長、講師、中校團級軍官職務轉業,任廣東省勞教局政治處宣教科長、省少教學校籌建處負責人、廣東省粵興經濟開發總公司總經理兼書記、二級警督,省局辦公室副主任、局房產小組負責人、局機關服務中心主任兼書記、廣東省河源市源城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廣東省未成年勞動教養人員管理所副所長、一級警督警銜,廣東省法制教育所副所長,正處級干部,三級警監警銜。系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寫作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管理科學院學術委員會特邀研究員等。
2012年9月,廣東省司法廳印發了專題介紹陳愛中事跡的第十期《簡報》,《簡報》上送至中央政法委、司法部、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下發至全省司法行政系統各基層單位,從此,人民更加知道了,廣東省法制教育所有一位陳愛中,他幾十年堅持為群眾做好事,他無償獻了四十多斤鮮血,他對群眾充滿愛,對犯罪分子深惡痛絕,他當了二十多年“處級”,仍然對工作保持著高亢熱情,是警營中一位高產的作家。
他的先進事跡多次見諸于《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羊城晚報》《廣州法制報》《麒麟之星報》《廣東支部生活》等各大新聞媒體,他救死扶傷、見義勇為、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品格受到社會的高度贊譽,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2012年7月,廣東省司法廳政治部主任何劉明同志,在有關陳愛中事跡的信息專報上批示:“陳愛中同志的先進事跡,詮釋了黨員領導干部踐行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的行動,請組教處、宣傳處落實調研宣傳。”
當“苦差事”總也落在她頭上的時候,他義無反顧
1956年9月,陳愛中出生在粵東山區五華縣的一個偏遠小山村,他父親在一百多公里外的老隆(今龍川縣)邊遠山區的一所學校教書,母親是村里的“接生婆”,他在八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一家十口人全靠父親那份微薄的工資艱難度日,窮得經常吃不飽穿不暖,作為家中長子的他,從小就學會了幫著母親料理家務,照顧弟弟妹妹,自己一邊上學一邊干活,挑糞、種菜、打柴、犁田耙地、插秧打稻谷等農活樣樣都會,甚至編織畚箕、做火夾、做木工等技術活也自己動手。艱苦的童年生活,錘煉了他忠厚本分、勤勞善良、樂于助人、甘于吃苦、任勞任怨的優秀品質。
高中畢業后,陳愛中回鄉當了農民,到一個深山老林里開荒耕種,一年多以后,被挑選到縣委路線教育工作隊,到一個邊遠村莊,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農村里的孩子要想走出大山只有兩條路,一條是讀書,一條是當兵。但陳愛中走向社會的時候,中國仍處于“文化大革命”,中國的大學停辦了,去當兵也要百里挑一。1974年,年僅18歲的陳愛中憑著良好的身體素質、出色的現實表現被選中當兵入伍。他入伍那一天父親送了一程又一程,并語重心長地對他說:“萬不能向組織提出任何要求,一定要聽黨的話,聽毛主席的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不要辜負鄉親父老的重托!”
父親的言行一直激勵著他,并成了他整個工作生活的動力,他在部隊站崗放哨,摸爬滾打不怕苦,業余時間還認真看書學習,他還利用業余時間自制中草藥,節省經費開支上萬元,為減輕傷病員痛苦,用未使用過的中草藥先在自己身上做實驗,取得良好療效,1977年被部隊記三等功一次。
1978年,陳愛中勤奮好學又一次得到豐厚的回報,他考上了第一軍醫大學,并逐漸成長為部隊的一名中校團級軍官。
1987年,陳愛中在第一軍醫大學工作期間,一個不法分子冒充軍隊團級干部,以招工為名詐騙群眾財產,為了抓獲這個詐騙犯,陳愛中主動向上級攔下這“苦差事”,她在騙子經常活動的地方連續伏擊三天三夜,擒獲了這名詐騙犯,再次被部隊記三等功一次。
1996年2月,陳愛中轉業到廣東省勞教局時,宣傳教育方面沒有合適的人選,局黨委根據他本人的專長,安排他負責局里的宣教工作,這又是一件“苦差事”。而當兵二十多年從未干過宣教工作的他,憑著一股沖勁,勇敢地挑起這副重擔。他接手工作不久,廣東省開展“國際消除貧困年”扶貧募捐活動,勞教局干警職工踴躍捐款,一下子籌集資金十四萬多元,他詳細采訪并連夜動筆,撰寫了《省勞教局干警踴躍捐款扶貧》為題的文章,連夜騎自行車二十多公里把稿子送到報社夜班編輯手中。第二天一早,文章分別在《南方日報》和《廣州日報》的顯著位置登了出來。他還利用業余時間撰寫論文,以干警隊伍建設為核心,促進勞教所全面建設,在司法部主辦的《犯罪與改造研究》雜志上發表,并榮獲廣東省勞教系統政工論文研討一等獎,他利用業余時間筆耕不綴,勤奮寫作,把宣教工作干得有聲有色,當年就受到局黨委的通令嘉獎。
1997年3月,因陳愛中出色的工作表現,組織又給他安排了一件“苦差事”,讓他負責籌建少教所。當時籌建選址工作十分艱辛,陳愛中帶領籌建處全體同志走田基串山溝,走遍廣州三大區十五個鎮三十八個村的山山水水,找出了上百塊地皮。選出合適的地址后,當地村鎮領導群眾和規劃國土部門對勞教系統的情況不是很了解,認為勞教就是勞改場所,是墻加電網關押囚犯的地方,不同意在本地建少教所,籌建工作阻力很大。陳愛中同志開展一系列耐心細致的說服解釋工作,籌建工作得以順利推進,受到上級表揚和群眾贊譽。
成功籌建少教所后,陳愛中的職務并沒有升遷。1998年5月,組織上又把陳愛中調回省勞教局工作。盡管陳愛中在籌建工作中吃了很多苦,他也沒有以功臣自居,愉快地接受了新的工作任務。
1999年10月,陳愛中又接受了一件“苦差事”,被省委組織部選調到河源市源城區人民政府擔任副區長分管商業、供銷、鄉鎮企業、經濟協作,政府駐廣州辦事處等部門。從省城來到經濟落后的山區離家二百多公里,工資少了一大半,陳愛中沒有任何怨言。
城區商業局的職工因半年發不出工資,聯名上訪,陳愛中與商業局的干部們一起研究,一方面想盡辦法廣開財路,另一方面設法節流,經過幾個月的努力趕在2001年春節前夕,把拖欠了半年的工資陸續發了出去,穩定了職工的情緒。
為了促進山區經濟發展,陳愛中利用自己在廣州的人脈關系,發揮源城區政府駐廣州辦事處的作用,積極推介山區的土特產,促進了當地與珠三角地區的信息交流和協作,鄉鎮企業逐步有了新的起色。
為了確保一方安全,他組織有關部門對煙花爆竹市場進行清理整頓,依法扣押無證經營、非法運輸的煙花爆竹,維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了規范農資市場秩序,他組織了工商、技監、公安、供銷、農業等有關部門對全區28家經營門店進行清查,銷毀假冒偽劣農藥、化肥、種子一大批,保障了農民生產,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他經常帶領分管部門的領導深入基層,采取個別談心,集體座談等形式化解職工矛盾,職工集體上訪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維護了城區的社會安定。
陳愛中在河源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受到當地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為選調干部樹立了良好榜樣。他在河源任職期間的先進事跡被《南方日報》《廣東支部生活》《中國轉業軍官》等報刊雜志報道。
一般情況下,省城的干部到基層任職后,回來后職務會得到升遷,陳愛中在河源工作了兩年多,盡管工作成績十分顯著,但職務并沒有得到升遷,他同樣沒有怨言。2001年12月23日,組織上將陳愛中從河源市源城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的任上調回廣州,又回到他曾經戰斗過的省少教所,任副所長職務。
重新回到自己曾傾注過無數汗水和激情的地方,陳愛中發現這里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這些又是誰都不愿意攬的“苦差事”,陳愛中又主動攬了下來。所里購買的車輛長期沒有上到警牌,嚴重影響工作,陳愛中跑勞教局、跑司法廳、跑車輛市場、跑車管所等地方,終于解決了這個難題;由于少教所是新單位,沒有正規的地域道路名稱,也沒有門牌號碼,干警職工福利分房也沒有房地產權證,陳愛中跑派出所、地名委員會、房管所等部門,辦了大量的手續,終于使單位所屬地有了正規的地名和門牌號碼,干警職工的福利分房也有了房地產權證;單位成立四年多沒有程控電話,他跑村委會、鎮政府、區市電信部門,據理力爭,終于爭取裝上了十八部程控電話。辦成這事,陳愛中沒有用公家的錢請吃過一頓飯,送過一次禮;此外她還積極協調各方關系,解決干警職工家屬小孩無法遷入戶口的實際難題,解決了新購置車輛的免稅問題。對此,干警職工無一不交口稱贊。
2006年,陳愛中已年過半百,上級領導又把一個“苦差事”安排給他:調他到離家五十公里的三水工作,任省法制教育所副所長,職務還是“處級”,他仍然毫無怨言,愉快地接受了組織上的安排。到任后,組織上安排他分管行政后勤工作,他一樣做得有聲有色,年年受到同志們的好評和上級的表揚。
2010年3月,法治所黨委決定陳愛中分管教育轉化工作。眾所周知這絕不是什么好差事,但陳愛中又一次毫無怨言地接受了這項工作。他深入學員宿舍耐心地做思想轉化工作,當感情出現畏難情緒時,他給大家鼓勁;當學員轉化后回到社會上,他又跑地方政府;幫他們解決身份證、養老保險、恢復學籍等難題。2010年底,因工作成績突出,法制所為陳愛中請記“二等功”,因名額所限未獲批準,但陳愛中仍然沒有怨言,他一如既往地干好教育轉化工作,而且干得更好更出色。
2012年5月15日,中國反邪教協會在重慶召開“2012年全國反邪教協會教育轉化攻堅與鞏固工作經驗交流會”,作為廣東省反邪教協會常務理事的陳愛中,代表教育轉化科研課題組在大會上發言,詳盡匯報了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博得與會者經久不息的掌聲。2012年底,法治所再次為陳愛中報請“二等功”。
歷次“苦差事”,都落到他的頭上,他都干得非常出色,他始終沒有忘記父親送他當兵時的囑托:“萬不能向組織提任何要求”。正如陳愛中自己說的,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他的職務有多高,而在于他的貢獻有多大。
當人民群眾需要的時候,他挺身而出
當有群眾受傷的時候,當有歹徒在街頭盜搶的時候,當有侵害人民群眾利益的事情發生的時候,總有一些冷漠甚至圍觀的人,這其中能有多少能出手相助或及時制止?如果陳愛中在場,他就會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這里略舉幾例。
1999年1月29日,在深圳市銀湖,他看到一堆人圍著一個昏迷不醒的女青年嘰嘰喳喳,學醫出身的陳愛中,立即對這個女青年做心肺復蘇術。兩分鐘過后這個女青年,睜開了眼睛,被從死亡線上搶救過來。這是一位外省來廣東打工的女青年,姓韋。
1999年2月23日七點多,廣州市廣從公路上,他發現有一民工被摩托車撞倒在地,血流如注、兩眼翻白、全身抽搐一團,許多過往車輛和行人都視而不見,而陳愛中又一次挺身而出,他緊緊按住受傷者的動脈血管進行壓迫止血,一邊趕緊叫肇事司機和圍觀群眾合力將傷者抬上車,迅速送到南方醫院,幫傷者掛號,待辦好入院手續,打“110”報完警,才匆匆忙忙趕回單位上班。由于當時很多人都認識陳愛中,有人把這事“捅出去”了,還上了《南方日報》廣州新聞版的頭條新聞。
2011年的清明節,陳愛中和家人掃墓回來的路上,見附近村莊有一位姓魏的姑娘暈倒在地,臉色黑紫,一動不動,見此情景他馬上叫曾經當過“接生婆”的母親過來幫手,叫母親用雙手緊緊抓住姑娘腋窩內心包經的極泉穴,他自己跪在地上,熟練地做一系列搶救措施:掐人中穴、掐虎口穴,他一邊急救一邊叫周圍的人打“120”叫救護車。經過十多分鐘的搶救,這位20多歲的姑娘才慢慢蘇醒過來,圍觀的群眾也報以長時間的熱烈掌聲。
在此之前,陳愛中還在廣州市白云區麒麟崗救了一名被外地汽車撞傷導致昏迷不醒的男青年鐘某,把身受重傷的鐘某送到附近的醫院,使鐘某及時脫險。事后,鐘某的父親得知是陳愛中救了他的兒子,激動地拉著他的手,熱淚盈眶地說:“太感謝你了,你對我家的大恩大德我們一輩子也忘記不了!”
陳愛忠在任河源市源城區副區長期間,經常深入到廠礦、街道、居民區察民情、聽民聲,深入到下崗工人家訪貧問苦。有一年他帶隊到基層檢查工作,來到一戶下崗工人家里,了解到這個工人下崗后只能外出打零工,每月收入只有500元,卻要供養四口人,其中兩個孩子要讀書交不起學費,他毫不猶豫地從自己的口袋里拿出1200元錢,替這位下崗工購置了電焊機等維修工具以謀生,讓他做起了幫人焊接防盜網的生意,使這位下崗職工從此走向脫貧致富之路。
2000年的暑假,陳愛中了解到供銷社下崗職工陳某的丈夫在一次車禍中不幸遇難,獨自一人帶著兩個孩子艱難度日時,他帶上供銷社的領導到她家慰問,并從自己的口袋里拿出1000元錢,給這兩個孩子交了學費,在接下來的兩年里,他自己省吃儉用,繼續為這兩個孩子交納學費。陳愛中的善舉,讓陳某感動得流下了熱淚,專門把感謝信寄到《南方日報》,感謝熱心助人的陳愛中副區長。
2011年,有一名干警的親戚急需一種外面很難買的藥——蛇毒清針劑,找到陳愛中請求幫忙,陳愛中到廣州的幾家大醫院,一家一家問,來回奔波最終幫那位干警買了十盒。2012年6月,有一位干警的父親患了消化系統疾病急需到廣州動手術,由于到廣州人生地不熟,聯系了幾家大醫院都沒有床位,陳愛中主動幫他聯系醫院找好醫生,為這位干警的父親順利辦理了入院手續。
陳愛中不僅心系干警的急事難事,而且熱心幫助思想轉化后的邪教類學員。2012年上半年,剛剛轉化出所的22歲的小磊(化名),原本是廣州某職業學院的大二學生,由于癡迷邪教而退學,轉化后的小磊提出了想重返校園繼續學習的想法。在軍醫大學工作過的陳愛中深知要想恢復退學學生的學籍,絕非易事,但是,為了挽救一個年輕人,他不顧自己年過半百冒著酷暑帶領業務科室的領導,先后多次往返于廣州、佛山兩地,不畏繁瑣,跑學院、跑教育廳,多方協商。陳愛中的不懈努力換來了可以恢復小磊學籍的答復。當年9月,小磊收到了學校的復學通知書,小磊的父親帶著他專程趕到省法制教育所,當面感謝陳愛中。
到底做了多少這樣的好事,陳愛忠也記不清了。有一次晨練中路過家鄉五華的一個加油站加油,老板驚奇地叫出了他的名字,聲稱見到大恩人。加完油后,這位“陌生”的老板提著兩桶花生油、一大包花生、兩只母雞硬要往他車上塞,陳愛中婉言謝絕了。事后,陳愛中還想不起那位老板是誰,自己又是何時何地幫過他的。
就這樣陳愛中把幫助別人當作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堅持了幾十年。在《搶占最高點——100名中國轉業軍官創新智慧錄》一書中,編者如是評價陳愛中:“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長期地經常性的不怕困難,不嫌麻煩不避艱險一件接一件地為人民做好事。好事做到這個份上,該有很高的思想水平和精神境界,陳愛中達到或者在自覺地努力要求自己達到這種水平和境界”。
金牌獻血者
從醫學院畢業的陳愛中深知,在這么多幫助人的方式中,獻血不需要花太多的力氣和時間,對身體沒有什么損害,卻可以挽救他人的生命。
早在部隊和軍醫大工作期間,陳愛中就多次參加無償獻血。轉業到地方后,由于工作繁忙,他一度空隔了好多年,到了2004年9月4日,休息在家的陳愛中看到小區附近停了一輛獻血車,就走上獻血車,擼起衣袖,對采血的護士說:“我是軍醫大畢業的,一般人獻血都在200毫升,不過我身體沒問題,我就獻400毫升吧,你放心!”此后陳愛中成為一名鐵桿獻血者,每年都堅持無償獻血,而且每次都主動聲明要獻400毫升。
因獻血者,每次要間隔半年時間,而現血小板可以每月獻一次,陳愛中每月都利用下班后或周末,搭公交車去捐獻機采血小板。如今,陳愛中的獻血證已達15本之多。據統計,8年來他一共捐獻全血37次,機采血小板16次,累計無償獻血21000多毫升,獻血量相當于5個成年人的全身血。如果以每800毫升血可以挽救一個生命計算,他所獻出的血足足可以挽救25個失血者的生命。
他不但自己堅持無償獻血,而且廣泛宣傳無償獻血的重要意義,陳愛中身邊的干警,車隊的司機,紛紛加入無償獻血者的行列。
2009年5月,陳愛中獲得了“2007-2008年度廣東省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2010年12月,陳愛中獲得了由國家衛生部、中國“紅十字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頒發的“2008-200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
清白做人,不該要的堅決不要
陳愛中同志經常說,要清白做人,廉潔從政不能貪不能占,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有一次,陳愛中到位于住地附近的郵政代辦所領取稿費45元,郵局的工作人員一時疏忽大意給了他450元,他馬上將多出來的405元退了回去。還有一次,他到一銀行儲蓄所取款,她在柜臺取600元,營業員卻給了她6000元,他像上次一樣,只要600元把剩余的5400元悉數還給了女營業員,女營業員非常感激地對陳愛中說:“謝謝你老陳大哥,要是換了別人可能一聲不吱拿走了,我就不僅要墊上5400元,還要被扣分和獎金。”
在少教所工作期間,有一年的中秋節節前,負責少教所建筑施工的老板來到陳愛中的辦公室,把一個厚厚的“信封”塞給陳愛中,陳愛中嚴詞拒絕:“我不需要這些東西,我拿了你的錢就是吃了公家的水泥鋼筋,我陳愛中的牙齒有那么厲害嗎?你把樓房建好,保證質量就行了。”一席話把老板說得心服口服。
2007年,省法治所對一些基礎設施進行翻修和修繕,有個老鄉,聽到這個消息后,主動來到他辦公室,希望把工程批給他做,面對老鄉的不情之請,陳愛中同志予以了堅決的拒絕,并嚴令老鄉把帶來的禮品拿回去。事后他說,包工頭送來的錢和物,都是從單位建設中的“鋼筋”“水泥”中來,能吃嗎?吃了人家的東西,質量搞不好也不敢出聲,這樣是害人又害己。正是由于他一貫敢于堅持原則,最終使得該所的重大投資項目和基建項目全部通過上級組織的專項審計,無任何違規違紀現象,受到上級紀檢監察審計部門的好評。
2010年單位要提拔兩名正科領導干部和兩名主主任科員非領導職務,有個同志通過關系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在可能的權限內,給予適當支持或照顧。對此,他毫不猶豫地給予了拒絕。
在他的嚴格管理和示范帶動下,單位的招待費用減少了,全所的招待費用實現了“零增長”,有效制止了鋪張浪費的現象,他所分管的行政線接待費用,一年就節省了四千多元。
平時一些老熟人或部屬想表示一下,但他都能按照廉潔自律有關規定,做到不該吃的不吃不該拿的東西不拿,不該去的地方不去。他生病住院從來不聲張。去年年底,他身患左腹股溝斜疝病,疼痛難忍,不得不住院開刀治療。住院期間,一些老朋友、老同事和單位里的干警出于禮儀或發自內心的尊重,紛紛送來紅包以表心意。陳愛中出院后,一一原封不動地退回。他說:你們的深情厚誼我心領了,并衷心感謝你們能來探望,這紅包我絕不能收。
幾十年筆耕不輟
1992年,陳愛中在第一軍醫大學擔任一個年級臨床醫學本科學員隊的隊長,當時他牽頭與省新華書店聯系,在學院建立一個軍民共建文明書市,帶領大學生們利用星期天和節假日,在校園里賣一些書籍文具,為全校師生員工服務。陳愛中覺得這是一件有新聞價值的事,就打電話給上級,建議請新聞媒體來采訪此事,但遲遲沒有得到答復。陳愛中趕鴨子上架,自己動手干。他寫了一篇軍民共建文明書市的短文,并拍攝了幾張反映舒適熱鬧場面的照片,寄給幾家新聞媒體。1992年7月10日,陳愛中的第一篇新聞作品在《廣州日報》見報了,從此陳愛中愛上了寫作,把業余時間都用在寫作上,一發而不可收。雖是半路出家,但陳愛中有敏銳的新聞嗅覺,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并以寫作快捷、真實,敢于仗義執言漸長,頗受一些報刊的歡迎,作品不斷見諸報刊雜志。
除了新聞作品,陳愛中的散文、雜文、小說、報告文學、論文也不斷發表。家鄉的松樹、小溪、野草、就讀過的小學,在他的筆下都充滿了詩情,他寫了大量反映鄉情、師生情、父子情的散文作品。他父親病重,但他工作很忙,抽不出更多的時間陪伴父親,他陸續發表了《父親的心愿》《父親的苦》《思念》等親情散文,其中《父親的苦》獲全國真情優秀散文二等獎。他把下廚房做菜也寫成了散文。寫得有滋有味有哲理,語言也相當優美:“不經廚中苦,怎知碗中香”、“大丈夫上得戰場,下得廚房”……
1992年,一位石場采石的民工身負重傷,輾轉六家醫院均被拒收,陳愛中震怒了,他當即寫了《民工采石負重傷,六家醫院拒收治》,發表于《南方日報》,這篇新聞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報紙為此開展了持續一個多月的大討論,被評為1992年度廣東省十大新聞之一;1993年,在《南方日報》舉辦的專欄優秀稿件競賽活動中,陳愛中獲專欄優秀稿件二等獎;1994年,陳愛中獲《南方日報》專欄優秀稿件一等獎。1994年冬,陳愛中到云南出差三個多月,看到有的服務員上班織毛衣、打瞌睡,態度傲慢蠻橫,撰寫一篇題為《愿春城容顏美如春——昆明市商業服務質量亟待提高》的文章,在當年11月23日《云南經濟報》第二版刊登。此事見報后,得到了昆明市有關監督部門的高度重視,服務行業員工職業道德教育得到加強。
1999年,陳愛中撰寫的《感受真情》散文,榮獲國務院軍轉辦《中國轉業軍官》雜志社舉辦的1999年“楚天杯”情系謝甲人有獎征文比賽三等獎。
近20年來,陳愛中的作品先后發表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羊城晚報》《作家報》《當代散文》《中國司法犯罪與改造研究》等報刊雜志共計五百余篇。中央電視臺、廣東電視臺、廣州電視臺、廣東電臺、珠江經濟電臺、廣州電臺等媒體也經常播放他的作品,其中兩篇作品獲廣州電臺首屆廣播短新聞一等獎;1994年,其個人專著《陳愛中揀字集》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發行;2005年1月,他的第二本個人專著《點點滴滴》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由于他在文學中的突出成就,陳愛中成為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寫作學會會員、并當選為廣東省司法行政文聯委員,廣東省作家協會司法行政分會常務理事。
陳愛中在自己的書中寫過這么一段話:“一個人的品味不但體現在他的衣食住行,言行舉止和興趣愛好,更體現在他對他人和社會的關愛,做一個好人,一個對他人、社會、國家都有益的人,這是我人生的一個基本準則!”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這段話真實地反映了陳愛中同志的高尚思想道德情操,他的一言一行,點點滴滴,是新時期踐行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的活生生教材;他,一個愛民、為民、助民的好榜樣;他,一個胸懷真情大愛的大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