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鳴(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著名散文作家):各位專家,各位朋友,今天下午在魯院我們舉行周習的《魯院紀事》研討會。
文學,本身就是一種對記憶的復習和構建,魯院記憶,進入了我們很多的魯院學員的文學書寫之中,周習的《魯院紀事》,出版之后引發了很好的反響。今天的研討會,是由中國作家新創作論壇秘書處和作家報社主辦,魯院學生寫魯院議魯院贊魯院,研討,這應該是很有意味的,很有意義的事情,現在由專家發言,首先請王宗仁老師講話。
王宗仁(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魯獎獲得者,著名軍旅作家):周習在她這本書里面,主要寫了一大批魯院同學,這個東西是很不好寫的,幾十個人,幾十個同學,你要把它寫上十個、八個,或者是稍微多一點,都有可能,要寫好也可能還可以,但是寫幾十個人,你要寫出每一個人是每個人,這個比較難了。這對我們的作家有借鑒的東西。
周習在她的這本書里面寫到每個人的時候,都是用不同的方法寫,她不是那種平面的平鋪的寫,變著方法使這個人立起來,凸顯起來,我滿佩服周習的,她自己有比較繁忙的工作,又寫作,還寫長篇小說。她在濟南工作,還關心縣里的文學創作、縣里的作者,她的根還在那里,還連在那里,所以我覺得她能寫出好的東西。
李師東(《青年文學》雜志社社長,著名評論家、編輯家):我很有幸成為咱們魯院每一期的老師。
今天開周習的作品研討會,更加親切了。周習那個時候魯院還在十里堡那邊,抓鬮的時候,我很榮幸抓上了周習還有小歐曉娟周小影還有西門,寫一篇很容易,但是這么把這些人都寫出來,那就說老實話比較花功力的,說明周習本身在沒來魯院之前,對生活非常用心,到了魯院以后,她所見所聞都想記下來,這是她的認真,同時我感覺這是對文學的用心和認真。
在座好像有不少是周習的同學同伴,一塊再分享周習的創作成果,同時也在回味當年的情意,祝我們大家在魯院對文學有更深刻的理解,尤其周習,文學創作有更大的成績。
紅孩(中國散文學會法人代表、常務副會長、著名散文作家):我很有幸在2003年的下半年參加了第二屆主編班的學習,在魯院的日子,懷念的記憶文章,那個我全看過,因為我對中國當代文學的了解,很多是從那個書籍和資料里查到看到的東西。
所以說看到了周習的這本書《魯院紀事》,感覺很親切,把在這個班學習的經歷寫下來了,對于自己是一個紀念,對于自己的班的同學是一個紀念,作為魯院是一個紀念,對于想來魯院學習的人,是一個很好的參考的東西,
我覺得這樣的書,對于了解魯院,了解生活還是有幫助的。
張富英(中國作家新創作論壇副主席,《作家報》總編輯):作為這次研討會的組織者和主辦者,首先感謝大家的蒞臨,和周習認識將近20年了,據我的了解,她做人非常低調,許多公開的宣傳的事都是在我們的一再催促下才舉辦的。這次本想搞一個小型的座談會,沒有想到一旦定下來,就由不得我們了,特別是在魯院的重視下,升格為研討會。
周習的《魯院紀事》,除了她是有心人,我覺得更是一種勇氣,一種擔當,這不僅是對魯院的一份珍貴禮物,對廣大熱愛文學創作者,也是開卷有益的一本好書。
即興一首與大家共勉:學步蹣跚自田間,友人方家多勵勉;筆耕不輟終有成,玉壺冰心寄魯院。
郭艷(魯迅文學院教學部主任、文學博士,青年評論家):周習作品我看了,感覺特別溫暖,僅僅祝賀還是不夠的,我感到了魯院學員對于魯院濃濃的情意,這種情意對于寫作者來說,是對記憶的一種重溫,《魯院紀事》,就是記錄了很多作家過的文學生活,這種文學的生活,可能某種意義來說,對于我們的心靈,對于我們日常比較機械的,可能充滿壓力的現代生存是一種減壓,也是一種回歸,這種回歸可能是《魯院紀事》這本書對于當下散文寫作,從意義上來說,可能是反映了一種共通的,對于脫離日常的精神生活的回歸,
最后祝賀周習,歡迎各位回到魯院。
孫吉民(魯迅文學院教學部主任、文學博士,青年評論家):首先我還是向周習由衷的祝賀,她能夠將不長不短4個月的學習生活,呈現為一本厚厚的一本書,供魯十一共同回憶生活的美好。同時感謝周習,用這本書進一步加深了魯十一刻在魯院的印跡。
周習給我的印象,就是特別的真誠、善良,是樸實、善良、熱心,重情,細心的人,她是魯十一里面給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我最感謝的人之一。我認為只有深厚的情感,才讓她記憶不忘,歷久彌新,對魯院這種濃濃的感恩之心,深厚友情,難忘之情充斥在作品當中。
我看了序言,最后一句話,我覺得特別好,且待時光,希望用這四個字看周習。
陳濤(魯迅文學院辦公室主任、文學博士,青年評論家):今天參加周習的研討會,挺榮幸的,也想通過閱讀這本書讓自己有了一個機會,對于自己應該是6年前的魯院時光重新做了一種回顧跟打量。我當時真是捏了一把汗,我覺得寫這個東西難度挺大了,難度第一要寫這么多人,每個人都寫,這么多人每個人特點不一樣,第二個這是一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剛才這些老師談了,這些書貴在一個真,真誠真心,再就是真實,真實本是原生態的東西,讓我想起了一句話,真實是一種力量,
最后我再次祝賀并感謝,能夠借著這個機會,讓大家再一次能夠重溫這段時光。
孫書文(魯迅文學院第二十六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文學評論班學員,青年評論家):《魯院紀事》是對魯院的回憶,有老師、同學、食堂的師傅、一系列的人物,這是一個非常立體的特殊的文本,這里面是真情真實都融合在里面去了。因為本身特殊性,決定了文本的特殊性,好多同學的詩,好多同學對于同學的看法,放在里面,這本身是給你的文本形成一種呼應,融合到里面去了,它是一個別樣的當代的文學史了,不是對作品的評價,而是文學史的東西,這個東西是對我們的樣板性的文學史一個非常好的補充。給我們這些師弟師妹們提供了范本,對于魯院的記憶都融合在里面了。
康橋(濟南軍區政治部創作室專業作家,中國大眾文學學會理事)我原來想,我是一個為了文學可以舍棄生命的人,但是當后來我把周習同學的《魯院紀事》再翻了一遍的時候,我覺得她比我還要熱愛。她愛校領導,愛每一位老師和同學,甚至連魯院的看守大門的那個師傅,以及食堂的師傅們,她都喜愛,而且學校里的每一棵樹,她都觀察特別仔細,所以每個人都寫到了,而且我們生活中的細節她也寫到了。《魯院紀事》,不僅僅是寫的同學,也在試圖刻劃這種魯院、魯院精神對每一個人的影響和滲透。我說你出手好快,她說這是在魯迅文學院學來的,魯迅文學院對她一生的創作有深遠的影響,在此祝福周習。
徐峙(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我是周習的娘家人,感謝中國作家新創作論壇秘書處、作家報社,還有魯院,對于我們國土系統的作家給予這樣的重視和這么高規格的推薦,表示感動和感謝。
周習寫這本書應該是很苦的差事,要把每個人的細節寫出來非常難,我現在想起魯院記憶已經支離破碎了,如果沒有這樣一本書,很多事情,我都已經開始變得模糊了,在記憶模糊的地方,周習做了這么一件事情,她讓大家記憶重新變得清晰起來,我覺得是一件有功德的事情。尤其是特別佩服她對里面的細節,她怎么記得那么清楚,寫得非常生動,我覺得她的記憶力還有她的觀察能力非常讓我佩服。
如果提一些什么想法的話,我覺得我還想看到,我們對于魯院實際上有個魂在這邊,這個魂寫得還不夠。
李駿(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軍旅作家):我發現在魯院大家都有一些不同的想法,但是離開魯院有一個共同的就是懷念、想念、思念。周習帶著一種感恩的心情,感動的心情寫每一個人,我覺得看了以后非常感動,周習的《魯院紀事》,回憶每個同學的音容笑貌,感覺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之間,還有這樣一幫有文學理想的人,心里面涌起來的是溫暖,是對魯院各位老師的感激,是對人生暖暖的、濃濃的、柔柔的回憶,充斥著我們的世俗的內心,讓我們覺得生命有了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展現和豐富生活的憧憬。
感謝周習,希望你在以后的創作中,有更大的成就。
毛竹(中國石油作家協會常務理事,知名女作家)我覺得周習這本書,是我們魯十一的一個清明上河圖,像工具書一樣的,那時發生了什么事,拿出來翻一翻,魯十一的人首先很感謝周習的,沒有這樣一本書,把我們54個同學放在一本書里面,就沒有一本書讓我們可以能夠作為一種坐標一樣的。這個書就是獻給所有的在座的老師,獻給魯院,獻給我們整個中國文壇的魯十一的名片,謝謝各位老師。
索良柱(魯迅文學院第二十六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文學評論班學員,青年評論家)周習的《魯院紀事》我拿到手翻特別有感覺,特別吸引你看下去,后來我仔細看這書其實很有味道,對我來言,有一個很大的收獲,我會特別的珍惜接下來剩下的在魯院的時間,因為這個時間已經過了一半。從這個書里面很感性的深刻的感受到對魯院的分量,我們到魯院的時候,可以說是進入了中國文學的現場。有一個小的建議,不應該是在畢業那天送別打住了,這個班同學畢業之后還有來往,魯院的精神,或者說這段學習對人生是有深刻影響的,我總感覺缺一部分。我覺得歷史寫了,抵達的現場寫了,畢業以后的未來呢?
黃德海(魯迅文學院第二十六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文學評論班學員,青年評論家):散文基本上是兩個方向性的,一個是進展性的,一個是延展性的,進展性的比較好理解,就是說像周習老師在魯院畢業以后,經常會說這是從魯院學習的,那是從魯院學習的,在魯院學習的過程中,自己進步,這個進步的過程不是一開始就停止的,而是一直進步。另外一個延展性,就是比如說我們對于一個人的認識,如果沒有魯院把我們聚在一起,我們就是在紙面上的認識,等有一天我們再坐在一起的時候,這個人就生動起來了,這本書在進展性和延展性都做得特別好。
感謝周習大姐的書,感謝魯院的培養,感謝大家給我一個機會。
項靜(魯迅文學院第二十六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文學評論班學員,青年評論家):我也是很認真地看了周習師姐的《魯院紀事》我特別喜歡這個題材,她選擇的題材特別好,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一方面是現在非虛構的寫作是非常重要的文學形式,也是特別值得書寫的,這是一群文人的生活,是非常有意義的樣本。
李桂華(《壽光日報》社編輯主任,山東壽光作協副主席):我覺得今天我們來自家鄉基層能夠坐在中國文學的最高殿堂,非常感謝周習,她確實是我們的驕傲,也是我們的一個榜樣。
我讀完了《魯院紀事》覺得魯院絕不是白上的,從很多大師都給周習的作品指出了很多需要改進提升的地方,確實為她感到高興,這么多高水平的老師們幫她提升,她用高水平的創作回去指導我們,我們也是很有福氣,我們祝周習更上層樓。
毛曉春(中國文聯《神州》雜志社副社長,散文作家、書法家):我看了周習的《魯院紀事》,不能不給山東人說好話,這本書散淡之中透出深情,貌似很散淡,但是有深情,尤其是細節的把握和選擇,從《魯院紀事》里面,看到魯院的精神,看到學者的精神,看到時代的精神。
王瑕(《濰坊日報·今日壽光》主任編輯):我和周習是從壽光作協成立時候認識的,她給了我很多的指導,她這個人內心坦蕩,非常真誠、熱情、善良,我今天主要是來學習的,別的不多說了。
祝雪俠(中國作家新創作論壇秘書長,《作家報》副總編輯):今天來到魯院,我的心情是非常激動的,兩年前的春天我在這里畢業的,感謝周習師姐讓大家今天相聚在這里,魯迅文學院是我們學員內心最神圣的殿堂,這本書讓我看到一位善良純樸的師姐對文學的熱愛,對魯院的情感,我們為自己曾經是魯院學員而內心深感自豪,愿周習師姐《魯院紀事》研討會圓滿成功,創作取得更大的豐收,謝謝。
周習(中國作協會員,國土資源作協小說創作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省作協全委會委員,魯迅文學院第十一屆高研班的學員。散文集《魯院紀事》作者):先給大家鞠個躬,謝謝。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文學朋友們,尤其是親愛的魯院,親愛的李一鳴院長和我們在座的各位魯院老師和沒有在座的老師,我都非常感謝,我發自內心的感謝這個學校給我們的幫助和支持,感謝各位文學界的朋友和各位老師,像王宗仁老師,紅孩老師,李師東老師等等,這些我的文學前輩,都對我的這個作品提出了非常獨特的,非常中肯的鼓勵,對于一些很明顯的缺點,也非常真誠的提出來,我非常感謝。還有各位在座的評論家,我覺得他們都非常有思想,說得非常到位,有一些東西,我反復思考,沒有悟出來的東西,今天我一下子好像是透明起來,清晰起來,所以我在這里,也是表一個態,如果再版的話,我會爭取每一位我寫到的老師的意見,爭取達到一個高度。
再一個今天要感謝《作家報》全體朋友辛勤的努力辦了這么一個非常高水平的研討會,這是我沒有想到的,我想幾個人坐一起聊聊就行了,沒有想到魯院對我這么重視,對普通的學員這么重視,所以我代表個人,代表我們所有在魯院學習過的學生,對我們母校致以深深的敬意。也感謝今天到會的各位領導和朋友,你們在百忙當中犧牲了休息時間,參加普通寫作者的會議,我是永遠不忘的,非常感謝。也感謝每一位付出辛勤努力工作的媒體朋友和工作人員的辛勤勞動,謝謝大家。
李一鳴:好,今天下午魯院迎來了它的學員帶著描寫魯院的作品回到娘家來匯報,今天是一個文學會,也是一個親情會,關心她的人和她關心的人相聚在這里,凝成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下午,溫暖的時光,難得的機會,大家談人談心靈談精神談過去談未來,大家都擁有一個共同的期望,感謝周習,祝福周習,祝福魯院,祝福中國文學。
我宣布周習《魯院紀事》研討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