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甫文(江蘇)
下邳青陵臺
下邳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具有四千多年的文明史和建城史。雖然古老的下邳城早于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遭遇強烈地震,沉陷于水,但是連帶著歷史遺跡的名人故事依然被下邳百姓世代有序相傳。諸如“何氏陵臺抗君王”“陵臺夜月”“夜柳交枝”都是下邳百姓陳述青陵臺的故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催人淚下、讓人難忘。
下邳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具有四千多年的文明史和建城史。雖然古老的下邳城早于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遭遇強烈地震,沉陷于水,但是連帶著歷史遺跡的名人故事依然被下邳百姓世代有序相傳。諸如“何氏陵臺抗君王”“陵臺夜月”“夜柳交枝”都是下邳百姓陳述青陵臺的故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催人淚下、讓人難忘。
青陵臺,是中國周朝末期中原東部最為馳名的景觀,也是下邳國最為古老的以歌頌下邳民女何氏堅守貞操、極為感人的愛情故事發生之地。
青陵臺建于2300多年前的下邳城東郊,即今日睢寧縣古邳鎮舊城村,臺高三丈左右,秦磚壘砌,造型獨特,雄偉壯觀;登臺觀望,下邳景觀一覽無余;臺上并建有休息房間,裝飾豪華美觀。建臺者為戰國時期臭名昭著的昏君宋康王,實為一座專門觀看采桑女的高臺。宋康王何許人也?《東周列國志》中載,宋康王偃,宋國第三十五任國君,原名戴偃,宋剔成君之弟,剔成二十七年(前329年),戴偃以武力奪取其哥君主之位,自立為王。從此,宋王偃不但窮兵黷武、不理朝政,更是殘暴無道、荒淫無度,史載:“多取婦人為淫樂,一夜御數十女”,人稱“桀宋”。
相傳,東周末年一個陽光明媚、暖風徐徐的春天,宋康王偃帶領部下來到了古下邳,當他郊游到邳城東郊時,見到桑園中的采桑女個個容貌俊俏、清純脫俗、風姿卓越,百看不厭,自言自語道:“真沒想到,下邳的鄉野之女如此之美!竟然賽過我的后宮數百名佳麗啊!”于是下令在桑園附近山水相依之處建筑高臺,名曰青陵臺。宋康王整日登臺觀看采桑女。有一天,王在青陵臺上忽見一采桑女,窈窕秀麗,楚楚動人,王驚為絕代。于是令隨從詢問,得知是下邳窮士韓憑之妻何氏(亦有稱花氏)。當即一面傳地方官員令韓憑獻妻,一面命侍從備車奪取。韓憑無奈,與妻商量再三,無計可施,兩人抱頭痛哭,依依不舍。何氏以歌回答丈夫:“南山有鳥,北山張羅,鳥自高飛,羅當奈何!鳥鵲雙飛,不樂鳳凰,妾為庶人,不樂宋王。”次日早,韓憑見妻升車而去,心如刀絞。何氏被奪后,潛遺憑書,其辭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不料宋王得之,以示左右,眾人莫解其意。傳示老臣蘇賀,對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來也;日出當心,心有死志也。”
俄頃,韓憑吊死于村后柳樹上,家人隨將其葬之。宋王得知甚喜,迫何氏為妃。何氏早已胸有成竹,便詐稱:“請王讓我登上青陵臺祭奠亡夫,然后方能侍奉大王。”宋王認為何氏已有回心轉意,欣喜應允。何氏身著素服,乘車登臺,遙對夫墓,跪拜傷心痛哭。那哭聲悲痛欲絕、傷感至極;那哭聲拖著長長悲哀與憋屈的尾音,大有窒息的危險讓人揪心;那哭聲令宋王幾位隨從也為之悲慘而落淚;那哭聲深深地刺痛著宋王的心肺……趁著隨從對她看管少有放松之際,何氏在哭祭中,猝然跳臺,眾隨從急速上前拉拽,不料晚之。其中一隨從只拽下一條帶有血書遺言的白綾,上書:“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賜憑合葬。”
何氏身亡,宋王大怒,命于憑墓西側約百米之地掘穴埋之,且道:“爾夫婦相愛不已,若使冢合,則吾弗阻也。”鄉人同情韓憑夫婦不幸遭遇,于是在兩人墓前各栽柳樹一株以表悼念。不久,兩墓前的柳樹竟生得一般粗細,相同模樣。雖然相距百米,卻根交于下,枝交于上。夜間,即使無風亦能聽到兩棵柳樹發出“嗦嗦”的聲響,好像他們夫婦在竊竊私語。特別是在“明月三五之夜”,常見兩棵柳樹的枝葉緩緩地交織在一起,鄉人傳為“冢合”,后又傳為“夜柳交枝。”并常見雄雌鴛鴦一對,棲于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或齊翔漫游兩柳上空,不肯遠離,十分凄楚感人。后人哀之,號其樹為“相思樹”,也便是民俗文化“相思樹”典故的由來,即見到青陵臺就想到韓憑夫婦。并有傳說那“鴛鴦鳥”為韓憑夫婦的精魂化成,那嘰嘰喳喳的叫聲,是在告訴下邳人民:“鄉親們請看,我們又成為一對恩愛連理啦!”這既是對韓憑夫婦的同情與謳歌,也充分表達了下邳百姓的美好愿望。
歷史久遠,當年的青陵臺雖然早已消失,但是民間的種種傳頌依然世代有序,愈加豐富多彩。尤其自韓憑何氏的貞魂被記入史冊之后,又有傳說每到周年的時候,不管是晴天或陰天,只要站在青陵臺上都可以看到頭頂上有一個月亮,也便是“陵臺夜月”凄美故事的由來。下邳百姓恨宋王之殘,憐韓憑之冤,敬何氏之貞烈,于是在青陵臺上又為這對夫妻立碑紀念。每年春季柳樹現綠季節,下邳百姓便自發地手持一束柳枝,纏上白色紙條,俗稱雪柳,到韓憑何氏夫婦碑前或墓前舉行祭奠活動,后來漸成下邳地區喪事習俗。至今,在古下邳地區的喪事中,那孝子迎親手捧的哀棍子,依然傳承必須用柳木樹干纏上白紙條;棺柩前供奉或在出殯時由孫子挑著的“靈旗”也必須用柳樹枝纏上白紙條,并要掛上一串銀白箔紙錢。這一傳統習俗既是紀念韓憑夫婦的延續,也是對一地民俗文化的有序傳承。
青陵臺的愛情故事,還是歷代眾多文人騷客謳歌的題材。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白頭吟》:“古來得意不相負,只今惟見青陵臺。”李商隱的《詠青陵臺》:“青陵臺畔日光斜,萬古貞魂依暮霞。莫許韓憑為蛺蝶,等閑飛上別枝花。”明代著名文學家馮夢龍的《過青陵臺有感》:“韓憑夫婦兩鴛鴦,千古情魂事可傷。莫道威強能奪志,婦人執情抗君王。”還有《搜神記》《嶺表錄異》《太平寰宇記》《彤管集》等古籍,都有更為精彩的情節描寫,都是被何氏堅守貞操、寧死不屈的偉大人格所感動,也都是歌頌韓憑夫婦、弘揚夫妻恩愛的美好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