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大型國際文學活動“法國文學周”開幕式在湖北省圖書館舉行。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勒克萊齊奧等法國作家,韓少功、張煒、畢飛宇、劉繼明、張新穎等中國作家,武漢大學等重點高校的法國文學專家、中法各大出版機構的出版家,以及來自湖北的作家共200余人與會。
“法國文學周”由湖北省作協與湖北省圖書館主辦,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當代寫作研究中心、武漢大學外國語學院、法國駐武漢總領事館協辦。在開幕式上,法國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羅文哲說,法國巴黎昨天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恐怖襲擊,我們相聚在此見證團結,文學是沒有國界的,我們聯合在一起用文學的力量抵制惡性事件的傷害。方方等作家在發言中一致呼吁,以文學的精神與力量化解仇恨,促進交流,搭建起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間心靈溝通的橋梁。
14日上午在湖北省圖書館,勒克萊齊奧發表了主題為《文學與人生》的演講。勒克萊齊奧回憶起他閱讀的第一本對他寫作生涯有重要意義的現代小說《變色龍》。他說,每一個作家都是一個讀者,這本小說讓他不再偏愛小說中偉大的探險家,使他第一次認識到生活的本來面貌,認識到所有的文學都植根于生活中,文學并不是傳說的回音。所以寫作一定要源于現實,源于自己的人生經歷,不能空談和想象。對于“文學與人生”,勒克萊齊奧表示,這個題目對即將76歲的他很有意義。談到為什么寫作,他很欣賞巴金先生的一句話:因為美麗的人生太短暫。“我喜歡這個回答,寫作給予我滿足感,文學給了我生活,正是在這種自私的幸福感當中,涌現出了種種人性的閃光。”
“法國文學周”活動至11月21日結束,期間將舉行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論壇等活動。14日在湖北省圖書館,南京大學教授許鈞發表題為《翻譯是歷史的奇遇——我譯法國文學》的演講。15日,在湖北省圖書館,作家張煒與翻譯家安妮·貝爾赫雷特·居里安進行“半島故事與法蘭西情懷”的主題對話;作家畢飛宇、瑪麗·尼米埃與翻譯家袁筱一同臺言說“記憶與虛構”。同日,“喻家山文學論壇”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眾多作家、學者圍繞“存在與發現”的主題各抒己見。16日,《長江文藝》2015筆會圍繞“對話:文學的力量”這一主題召開。
在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與會作家發表了讓人耳目一新的見解,比如勒克萊齊奧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與蘭波的《醉舟》相比較,探討不同文化對存在的思考;張煒對網絡時代語言環境、文學環境、思想環境、自然環境的惡化進行了深刻反思,并探討作家可能產生的積極影響;韓少功闡釋了不同民族與文明之間交往的原則,認為孔子所說的“性相近,習相遠”可給予現代文明以啟示;畢飛宇強調寫作“向下的力量”,認為寫作可以讓作家平靜下來,更清晰地思考與把握這個世界;劉繼明分析了當前的思想文化環境,認為不能將前后30年的文學探索對立起來;張新穎認為文學的力量在這個時代雖然微弱,但有助于喚起人性內部的愛與悲憫等。
“法國文學周”開創了中法文學對話的新方式,在這一系列活動中,既有中國作家與法國作家的對話,又有著名作家與青年作家的交流,也有作家與翻譯家、漢學家的對談;既有主題演講,也有論壇與對話;既有專業性的主題研討,也有面向公眾的講座,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在中國文學“走出去”的今天,“法國文學周”將世界視野引入國內,在一個新的國際平臺上,讓中國作家與法國作家進行自由平等的對話與交流,這是一種頗具創新意識的舉措。
11月17日,中法作家啟程前往宜昌,開始“中法作家看湖北”活動,沿三峽而行,期間舉辦兩場主題座談會,并根據勒克萊齊奧的提議,商討中法兩國作家以水為主題進行同題小說創作。“法國文學周”是一個新的國際文學交流平臺,對推動中法文學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也開創了中外文學交流的一種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