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英國作家威廉·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新年伊始,全球便掀起了紀念莎士比亞的熱潮。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來到中國,在國家大劇院上演了莎士比亞的《亨利四世》上下本和《亨利五世》,拉開中國紀念莎士比亞的序幕。
莎士比亞作品的英文版本眾多,僅《莎士比亞全集》全球就有超過1300個版本。而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所采用的,是其2007年開始,對莎士比 亞1623年第一對開本進行全面修訂后的版本,被稱為“皇家版”。這個版本廣受戲劇界肯定。為了讓中國讀者盡早看到,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年立 項,計劃用八年時間翻譯完成。目前,該版本12部悲劇、10部歷史劇已經面世,14部喜劇、兩部雜劇和一部詩歌集預計在2016年中期出齊。
幾百年來,圍繞莎士比亞的話題不斷,這次推出的全新譯本,再次引發關注。《莎士比亞全集》重譯的意義在哪里?“皇家版”的翻譯有何特色?今天我們為什么要再讀莎士比亞?
“皇家版”的翻譯尚屬首次
目前,我國的《莎士比亞全集》譯本共有6部。翻譯家朱生豪翻譯的版本最為國人所熟知,1957年臺灣世界書局出版的5卷本《莎士比亞全集》、 197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11卷本、1998年譯林出版社出版的8卷本,都是以此為藍本的。此外,還有20世紀60年代出版的梁實秋版,以及 2014年方平等翻譯的版本。
但“皇家版”的翻譯,尚屬首次。中國外國文學學會莎士比亞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外語學院世界文學研究所所長辜正坤表示,莎士比亞第一對開本誕生 于1623年,是世界上第一部莎士比亞戲劇集。2007年,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對第一對開本的全面修訂,是300多年來首次修訂。這個版本對莎士比亞作 品的理解和闡釋,具有革命性、飛躍性的進展,反映出符合新時期的審美觀、價值觀和文化因素,值得讀者閱讀。
“皇家版”由辜正坤擔任主編并翻譯了多個劇本,許淵沖、彭鏡禧、羅選民、傅浩、刁克利、孟凡君等華語翻譯界和莎劇研究界的知名學者也參與了翻譯,保證了該版本的風格多樣,這也符合莎翁作品的特色。
莎士比亞作品的文字非常多樣,比如同樣是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就常常有押韻的段落,而《李爾王》卻很少押韻;同樣是喜劇,《威尼斯商人》是格律素體詩,而《溫莎的風流娘兒們》卻大多是散文體。
“與眾多莎士比亞中譯本相比,該版本盡量接近原作整體風格。該版本以詩體譯詩體,以散體譯散體,增強了中譯本的可讀性。我們也是一次嘗試,是想把莎翁還原成詩人。”辜正坤說,希望美是這套譯本的突出特點。
該套譯著另一個突破,在于對莎士比亞著作中的性描寫真實地還原。據外研社綜合出版事業部總經理姚虹介紹,赤裸裸的性描寫或淫穢用語在傳統中國文 學作品中是受到非議的。在此前所有中譯本中,對此類用語和描寫都有所限制和刪節,而此次“皇家版”均盡可能真實地還原莎士比亞著作中相關用語的現象。“在 這個方面,可以說目前這個版本是做得最超前的。”姚虹說。
“莎士比亞”或是一個團隊?
今天我們為什么要再讀莎士比亞?莎士比亞的作品何以具有如此的豐富性、復雜性和多樣性?
不少莎士比亞研究界的學者,通過研究性推測認為,現在署名“莎士比亞”的作品,很可能不只是莎士比亞一個人的成果,而是凝聚了當時英國若干戲劇創作精英的團體努力。
盡管上述推測并未證實,但辜正坤認同這個觀點:“莎士比亞的一部分劇本,確實是通過改編其他劇本而來,甚至是直接買來劇本進行改編的。比如同時代的劇作家羅伯特·格林,就曾賣給莎士比亞不少劇本,這就合理地解釋了莎士比亞的偉大性和多樣性。”
“大概只有少數幾個劇本,是我們現在找不出他從哪里借鑒來的,而且他常常不只借鑒一本,是借鑒很多本,將這些內容刪減、組織起來,這恰恰是他的天才所在。”臺灣大學戲劇學系及外國語文學系名譽教授彭鏡禧說。
“這些情況在那個時候是允許的。他語言的能力比別人高出一頭,他的作品之所以受歡迎,是積累了很多人的智慧,即在眾人智慧之上,開出更加智慧的花朵。”辜正坤說。
“莎士比亞作品具有豐富性、復雜性,有他作為參照,能更好地理解我們的文化,他永遠是我們的當代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陸建德表示。(記者 李苑)
微信:zuojiabao1985 投稿:zjbxmt@126.com